餘華兄弟還活著
(2009-02-26 00:47:12)
下一個
餘華,著名中國作家。憑《許三觀賣血記》,《活著》等書飲譽文壇,後來更憑《兄弟》一書令國際矚目。
今夜,作家親臨UBC大學亞洲中心發表演講,當然引來粉絲無數。我雖非粉絲,也心存僥幸,希望餘作家能在我的白汗衫上簽字留念。晚來天欲雪,驅車登校園。嘿,門口兩側,一邊擺著蝦餃燒賣炒麵蘿卜糕,一邊擺著《兄弟》英譯本,共構一幅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和諧畫麵。
餘華先照本宣科讀了他早在金融經濟海嘯爆發之前就寫好的一篇很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演講稿。主題是要為當代中國人描繪出一幅自畫像。為此,他舉了兩個例子:1.三十年前男女中學生互不理睬;三十年後女中學生穿著校服上醫院做人流,有四個穿校服的男生陪同前往。醫生要求家屬簽名時,四位男孩爭相挺身而出。2.一個北京的男孩的夢想是要一架真的波音飛機,而一個西北地區的女孩的夢想是要一雙白色的球鞋。餘華想以此說明兩點:1.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歐洲用了幾百年才完成的曆史變遷。2.當代中國的發展不均衡,因此夢想不同。簡言之,時空的差異,發展的差異,夢想的差異,這就是當代中國人的自畫像。
接下來的現場問答乏善可陳。問的淺薄,答的敷衍。一時間,我仿佛不是在聽一個文學講座,而是在聽國務院農村工作記者招待會。幸虧一位老外聽眾岔開話題,問及餘華作品的音樂性。
餘華這下可來了神,大談他如何從肖斯塔維奇第七交響曲中達到高潮……哦,不對不對,他是說達到高潮之後如何平息下來。(我知道你正一臉壞笑,可我告訴你,你別想歪了)餘華說的是如何對文學作品中高潮之後的善後處理。肖斯塔維奇第七交響曲又稱列寧格勒交響曲,是表現一場慘烈戰爭的作品。作曲家把音樂一步一步推向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高潮。餘華說,他不知道作曲家將如何處理這麽高亢的高潮。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肖斯塔維奇用非常抒情輕快的樂章來作為結尾。餘華因此覺得:這樣的輕快,有時比高潮更沉重。餘華這段有關文學作品的音樂性的論述,還真的成了他今晚演講的高潮!(我當時差點就想舉手發問:餘老師,您發誓您真的是從音樂學到如何處理高潮的善後嗎?)
餘華自己說,八十年代知識分子還有些獨立精神,現在的知識分子早已蛻變為不同利益集團的同路人了。散會後,餘華遵守溫哥華市政附例,跑到大門外抽煙。我趁機問他:“您現在已經是功成名就的作家了,按您自己的說法,已經屬於某個利益集團裏的人了。您早已遠離您筆下的那些小人物了。那麽您如何獲取您的寫作素材呢?從第二手資料獲取嗎?”
餘華的回答頗有禪意:“我連自己的生活都不是第一手資料呢。”
不管怎麽說,餘華兄弟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