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哈密瓜一族”

(2006-07-21 13:49:39) 下一個

“哈密瓜一族”

“紅酥手 ,黃藤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 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公元 2006年7月15日,一個 雄渾低沉而抑揚頓挫的男聲, 吟誦著宋代陸遊的名作《釵頭鳳》。那略帶蒼涼的古音,回蕩在加拿大大溫哥華地區某個購物商場的舞台上。

放眼望去,舞台上站著的竟是一位 黃頭發、藍眼睛,高鼻子的白人!他正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向台下一片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們講述中國古代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這聽起來有點滑稽,卻是千真萬確。

這位老外,不是別人,就是加拿大溫哥華 SIMON FRASER UNIVERSITY著名的漢學家王建。他的洋名叫Jan Walls, 在美國獲得漢語博士、曾當過加拿大駐華教育文化參讚, 漢語教授。那一天,他作為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20周年慶的表演嘉賓,登台獻藝,令在場觀眾為之傾倒。

王建之於溫哥華,就如大山之於中國。這兩位有著高加索人種外表的加拿大人,血液裏卻是滲透了不少蒙古人種的細胞。他們純正的北方口音,卷舌兒音,足以令長江以南的芸芸眾生自愧不如。大山的相聲曾經風靡神州大地,王建的山東快書已經蜚聲溫市華人圈。

我把這種現象稱為“哈密瓜一族”,跟我先前專文談到的“香蕉共和國”現象剛好相映成趣。一個是黃皮白心,一個是白皮黃心。不同的是,“香蕉”們大多希冀脫下黃色的外衣,顯出內裏白花花的本色;“哈密瓜”們則不必削皮,隻需切開就可露出黃澄澄的肉質。遺憾的是,“哈密瓜”產量不多,僅限於各國的漢學家和部分長期旅居中國的外國人。因而,能夠講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國人,很容易受中國老百姓青睞而脫穎而出。非我族類居然能學我族類並學得如此維妙維肖,這的確很讓人受落。元朝的馬可波羅,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該就是這種“哈密瓜”的始祖吧?

我對大山王健們懷著由衷的敬意,更希望廣大“香蕉”們從他們身上得到某種啟示。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一個東方麵孔主持著象“ Tonight Show With Jay Lano”或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的節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