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民國史雜談(12)--毛澤東與蔣介石

(2004-01-12 09:45:19) 下一個
毛澤東和蔣介石打了一輩子交道,成為死敵直至最後,如果今天我們重新來看他們當初在重慶的那一張唯一的合影,就會覺得真是比較有意思。而我感覺,即使大家多年以來互相以匪徒來稱呼對方,而內心深處,毛和蔣都是不免惺惺相惜的。有一件事是很能說明問題的。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他知道蔣介石從不吸煙、從不飲酒,而毛澤東自己煙癮很大,然而,在和 蔣介石會談期間,毛澤東竟然一顆香煙也沒有動,隻是不停的喝茶。事後,蔣介石對身邊的 人說:“你們研究過毛澤東嗎?據說毛澤東在延安時每天要吸一聽的香煙,但是,他知道我 不吸煙,居然在我麵前一顆未吸,其人的堅毅實在難得,也實在可怕。”由此可知,二人是 彼此洞穿肺腑的。 抗美援朝以後,蔣介石就和蔣經國說:“以後,台灣可以高枕無憂了。”蔣經國不明其故, 蔣介石說:“毛澤東是最講鬥爭的,國外的事情一旦平靜了,他就不可能不鬥爭了。”果然 此後開始反右直至文革。蔣介石的政治目光是非常敏銳的,他最早看出共產黨借著孫中山的 三大政策進行和平演變國民黨的現實,而此時國民黨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到了這一點,陳獨秀的總體設計就是通過溶入來達到共產黨全麵取代國民黨或者同國民黨並立的局麵,但是 ,他的後麵沒有槍杆子支撐,而且,他沒有看到危險正在向他們逼進的同時把所謂危言聳聽 者打成盲動,所以,惲代英說他是獨夫家長。當時,連薛嶽這樣的國民革命軍的高級將領都站在共產黨一邊,蔣介石動手之前,薛嶽居然給共產黨通風報信,最為戲劇化的是,此公竟然問共產黨要不要反擊國民黨。難得他後來做了追擊紅軍的總指揮。不過,蔣介石借重李黃白來清黨也說明第一軍中,蔣介石已經有指揮不動的跡象了。雖則在1927年的時候,國民黨 寧漢雙方都認識到了共產黨是空前的敵人,但是,把這一想法貫徹始終的恐怕隻有蔣介石。 我在翻檢明末曆史時,有了一個假設,如果崇禎假以袁崇煥事權的話,袁崇煥所作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和滿洲人議和,因為糜爛的遼左太需要修養了,而滿清以一隅對抗九州,同樣需要 必要的戰略調整。當然,明朝的顯得更加迫切一些,然而,崇禎沒有這樣做;南明時期,大敵當前,農民軍雖然就撫於旗下,但是,雙方的摩擦一直處在升級的狀態,南明的統治者怯懦無能,藩鎮跋扈難製,欲為南宋之續仍不可得。時間轉了三百多年以後,中華民族再次麵臨幾乎同樣的背水一戰的局麵,身為當時主宰中國全局的蔣介石顯然做的比崇禎要好。他竟然放棄了他一貫剿共的主張,和敵人坐到了一起,雖然,你可以強調是西安事變和以後的八一三驚醒了蔣,但是,如果蔣的本心不是站在抗日的這一邊,恐怕最後也會成為汪精衛的同道。我認為,蔣介石在1937--1945年這八年之間應該是相當出色的政治家,他看清了大局 並且努力實踐之。使得中國沒有再繼續重複上演甲申的悲劇。 是不是隻有蔣介石一個人就可以完成這個局麵的翻動呢?不是,還要有毛澤東,可以說,在這個特殊的階段,毛澤東和蔣介石把中國的民族大義和生死存亡都放在了黨派內訌之上,真正做到了可貴的“兄弟鬩牆於內,猶外禦其侮”這一點。記得在八路軍更換帽徽的時候,大雨傾盆,很多紅軍將士心中不滿,以朱德、劉伯承為代表的紅軍首腦帶頭把青天白日戴在頭頂,他們用實際行動表明中國人眾誌成城的決心,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策略,這是戰略, 但是,僅僅是戰略和策略而沒有應具備的胸懷和眼光,能夠達到嗎?李自成不就是例子嗎? 一方麵,蔣介石疏緩了對於共產黨的壓製,另一方麵中共暫時承認了蔣介石的領袖,經過十年的血戰的國共雙方為了整體民族不再淪落人手而做了最大限度的內在協商和犧牲,僅僅就這一點,毛澤東和蔣介石在中國曆史上都應該被添上濃重的一筆。 如果你看過毛澤東起草的《祭黃帝陵》這篇文章,你就會為這個影響中國多個世紀的政治家 的雄渾所感染;如果你讀完蔣介石的《廬山講話》,你也會因此對這位曾經被曆史的迷霧湮沒了多年的真正的民族主義者的胸襟所震撼。誠然,在國共合作期間,很多次反複和倒退, 很多次暗鬥和明爭,但是,畢竟沒有決裂,畢竟最後一起趕走了日寇。太平有象、日月重光 之時,我們再來回顧這段滄桑的經曆,我們能不為這些在特定曆史時期下的傑出的政治家的 政治決策叫好嗎? 一九七五年,毛澤東聽說蔣介石死了的消息以後,說道:蔣介石畢竟還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他是不甘心作亡國奴的。這句話是隔岸的敵人對他的評價,我以為勝過台北的哀樂和國葬。 次年,毛澤東逝世,他和蔣介石打了一輩子,最後,二人是平手。蔣介石在台灣反省自己在 大陸的錯誤;毛澤東在大陸則重蹈蔣介石和其他一切曆史悲劇人物的覆轍。如果能在九泉之下相會,我不知道蔣介石和毛澤東能否再度握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