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檔案--陳夢家趙蘿蕤1944年洛杉磯入境

(2021-08-06 16:16:30) 下一個

陳夢家夫婦1944年入境美國檔案
  陳夢家自1930年代到1940年代在清華擔任教授,其夫人趙蘿蕤則畢業於清華外國文學研究所,所以他們夫婦都是清華人。1944年,費正清和金嶽霖介紹陳夢家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中國古文字學,趙蘿蕤同行。那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中美交通中斷,所以他們夫婦先到印度,然後由印度坐船前往美國。這與中國人去美國的通常途徑不同,所以查找他們的入境檔案也變得比較困難。美國國家檔案館(NARA)官網的搜索功能比較弱,尤其是1940年代排華法案終止以後的華人入境不再集中處理,所以更加難以查找。而與NARA有合作關係的Familysearch.org(下稱FS)網上,也有來自NARA的大量入境檔案,且有相對較強的搜索功能。可是到FS上去搜陳夢家,用Chen Meng Chia的英文名,結果有一條1947年的入境檔案,似乎是從英國坐飛機抵達紐約的記錄,沒有發現陳夢家1944年的入境檔案。
  我查尋美國入境檔案,一般是先在FS的搜索欄裏輸入名字進行搜索,如果結果中有想要的,則皆大歡喜,如果沒有,也不代表此人的入境檔案不存在,還可以作的,是找到相應的文檔,然後在該文檔中逐頁尋找。這樣的尋找方式需要兩個因素,一是日期,一是地點,即入境日期和地點,關鍵是地點,如果不知道精確的日期,可以擴大搜尋的時間範圍;如果地點不對,則南轅北轍,注定搜不到,因為文檔都是按入境地點歸類的,比如有舊金山入境的文檔係列,有西雅圖入境的文檔係列,等等。
  據網上看到的陳夢家資料,他是1944年9月從昆明坐飛機前往印度的加爾各達,再從加爾各達坐船去美國,曆時2個月,也就是說,陳夢家是1944年11月到美國的,但是問題就在於,美國的什麽地點入境的。以往見過從印度前往美國的船隻,多在紐約入境,因此假設陳夢家夫婦1944年也在紐約入境美國。FS上有紐約入境的檔案係列,在其中找1944年11月的文檔,一頁頁翻下來,卻沒有發現陳趙二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另一位中國人入境美國的檔案,此人(姓名忘了)也是1940年代,從印度坐船去美國,但他不是在美國東部的紐約入境,而是在西海岸的洛杉磯入境,搜尋陳夢家入境檔案的希望一下又被點燃:會不會陳夢家夫婦也是洛杉磯入境,於是在洛杉磯入境檔案係列“California, Los Angeles Passenger Lists, 1907-1948”中,找到涵蓋1944年11月的文檔:“112 - Feb 8, 1944 - Apr 15, 1945”,該文檔由1039張原入境檔案記錄的照片組成,其中p554(即第554張圖片),是一張表格I-400(Form I-400),名稱是:“List or Manifest of Alien Passenger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mmigrant Inspector at Port of Arrival”,下麵一行小字副標題:“ALL ALIENS arriving at a port of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from a foreign port or a port of the insular possess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l aliens arriving at a port of said insular possessions from a foreign port, a port of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or a port of another insular possession, in whatsoever class they travel, MUST be fully listed and the master or commanding officer of each vessel carrying such passengers must upon arrival deliver lists thereof to the immigrant inspector”,所有從外國港口抵達美國大陸的外國人必需提供全麵信息,每艘船隻的船長或者負責官員必需在抵達港口後向移民官員提交這份乘客名單。這行下麵是航行信息,船名:U. S. S. General William Mitchell,美國米切爾將軍號郵輪,出發地:Passengers sailing from Bombay India,自印度孟買(不是加爾各達)上船的乘客,14 October,1944,日期是1944年10月14日,這是開船日期,Arriving at Port of San Pedro,Calif, 抵達加利佛尼亞州的San Pedro港,這是洛杉磯的港口,Nov 18,1944,日期是1944年11月18日。下麵就是乘客名單。

P554
放大陳夢家趙蘿蕤記錄



這頁上共30名乘客,其中有幾名中國人,第22名:
姓(Family name):Chia,名(Given name):Chen Meng,年齡:33歲6個月,男,已婚,職業:教授,會英文中文,生於浙江Chung Yu,簽證類別:NQIV no. 96 sec3(2),1944年8月30日簽於昆明(Kunming),最近居住於中國昆明。這些內容都是打字,然後在姓的旁邊有手寫“(Chen)”,這名乘客,就是陳夢家,他的信息錄入時,誤將Chia作姓,Chen Meng作名了,可能開始寫的是Chen Meng Chia,按英文姓名的習慣寫法,姓應該在最後,所以將最後的Chia當作姓了,後來手寫改為Chen。陳夢家生於浙江上虞,跟這裏的Chung Yu有差距,但是不影響結果,他生於1911年4月20日,到1944年11月中,就是33歲6個月。P555是p554的繼續,這是原文檔攤開後的左右兩頁,每條記錄從左頁一直延續到右頁。陳夢家的聯悉人填的是:Mrs. Chen Tsai Lin En,13 Yuan Chani Li, Vinlon Road, Shanghai,China,陳夫人?原姓蔡?網上說陳夢家母親叫蔡靈恩,正是這裏的Tsai Lin En,住上海的Vinlon Road,元昌裏13號?在上海老路名中沒有查到Vinlon Road,再查元昌裏,雁蕩路上有元昌裏,而雁蕩路的老路名是Route Voyron,Vinlon會不會是Voyron之誤?存疑。目的地:Ill Chicago,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旅費由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支付,身高5‘4.5,1米60多一點。

P555
陳夢家下麵一條第23,也姓Chia,也有手寫改動:“(Chen)”,名Lo Jui,Lucy,這是趙蘿蕤,字母J在那個年代的華人姓名拚寫中發今天拚音的R音,Jui即Rui--蕤,隨夫姓陳,她的英文名是Lucy,如果上麵那條記錄還有什麽疑問,到此可以完全消除,這兩條記錄,正是陳夢家和趙蘿蕤1944年入境美國的檔案。先按下激動,往下看,年齡:32歲5個月,女,已婚,職業:英語教師(English teacher),生於浙江杭州(資料說趙蘿蕤生於浙江德清),其餘跟陳夢家同,身高5’2.5,比陳夢家矮約5公分,趙蘿蕤生於1912年5月9日,1944年11月中也正是32歲5個月。  
陳夢家夫婦的這兩條檔案,還有一點,每行正式文字都是打字,這些可能是事先準備的內容,入關時應該有一個麵談環節,對個人信息會有調整補充,陳夢家這一行開頭部分,姓名的上方有手寫文字,較潦草,經辨認應該是:“Dep. S.F. 9-19-47 1610-1486 Gen Gordon”,解讀一下,“Dep.”是“departure”的縮寫,“S. F.”是舊金山--San Francisco,最後的“Gen Gordon”,全名應該是“General W. H. Gordon”,一條以戈登將軍命名的船名,該船在1940年代後期頻繁來往於上海和美國。這句的意思是說,此人於1947年9月19日在舊金山搭乘戈登將軍號離開美國,這個信息非常珍貴,因為美國檔案中,入境檔案比較詳細,而離境信息則非常稀少,恐怕這也是海關管理的慣例,時至今日也是如此。所以大量曆史人物,可以查到他們的入境檔案,但是何時離開美國則無從考查。這裏陳夢家的檔案裏,加了離境信息,彌足珍貴。這也說明另外一個問題,表格I-400是輪船公司提交給移民局的,但是移民局並不是收到表格後就歸檔,束之高閣,還會回來填入離境信息,可能是移民局自1940年代排華法案終止後,不再對華人入境專門單列表格,就用輪船公司的乘客名單。同樣,趙蘿蕤的記錄,姓名部分上方手寫:“Dep. S. F. 12-14-48 1610-1486 Gen Meigs”,1948年12月14日在舊金山離境,乘坐Gen Meigs號,船名全稱應該是General M. C. Meigs,另一條1940年代後期航行於中美之間的郵輪,巫寧坤的《一滴淚》中稱趙蘿蕤是1948年冬回國,這裏的檔案證實了這點。“1610-1486”可能是移民局內部的什麽文件號,很多華人入境檔案會有類似號碼,在查閱檔案時就是以此號碼為ID。後麵還有手寫文字,從字跡及墨水的濃淡,似乎跟前麵的不是一個人所寫。內容是:“adm. 3(2) for 1 year Chinese P. P. #001611-C-22838-valid to Aug. 10,1947”,“amd.”是“admitted”的縮寫,即按條款3(2)準入1年,中國護照(P. P. 指passport),號碼001611-C-22838,有效期至1947年8月10日。這是陳夢家的,趙蘿蕤的基本相同,隻是護照號碼為001612-C-22839,跟陳夢家是聯號。條款3(2)是簽證類別,類似於今天的商務旅遊。這些顯然是1944年入境時所寫,而上麵則是陳趙二人1947、1948年離開美國時所填寫,當然不會是同一個人所寫。
綜合上述,陳夢家的美國入境檔案顯示,他與夫人趙蘿蕤乘坐威廉米切爾將軍號郵輪(S. S. General William Mitchell),於1944年10月14日從印度孟買出發,並於1944年11月18日抵達美國洛杉磯港口San Pedro。陳夢家於1947年9月19日乘坐戈登將軍號(General W. H. Gordon)在舊金山離開美國,趙蘿蕤則是1948年12月14日在舊金山乘坐邁格斯將軍號(General M. C. Meigs)離開美國。有意思的是,最初的乘客名單上,陳夢家的姓和名被弄混了,後來雖然改正了,但是在FS的搜索係統中,仍然沒有改,如果用姓Chen名Meng Chia則搜不到,而如果用姓Chia,名Chen Meng搜,則會給出1944年的這條入境檔案。這條檔案也給出陳夢家母親1944年的上海居所。

本文圖片來自Familysearch.org並經授權。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20220511補

近日清華大學校史館網站發了一篇趙蘿蕤寫的《我的讀書生涯》(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4/2981.htm),裏麵記述了她和陳夢家到美國的情況。她說:"1944年美國哈佛大學的費正清先生給夢家聯係了到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教授古文字學的工作。我們飛過了喜馬拉雅高峰,經過印度,又乘船18天到了芝加哥大學。"但是上麵檔案顯示,她們的船從印度走了1個多月才到洛杉磯。
關於離開美國,她說:“我在芝大四年,夢家已先我一年回到清華大學,我於1948年冬才結業。那時美國碼頭工人正鬧罷工。罷工結束,我搭乘第一條運兵船離開西海岸駛向上海。登船的那一刹那便聽到廣播,北京西郊清華大學與燕京大學已經解放,傅作義部隊已陷入重圍。船上有三個人的目的地是北京。我們希望能如願到達。
  1948年12月31日梅格斯將軍號進舶上海港,夢家的大哥夢傑來接,並把我安置在他家的四層樓,由小妹妹智燈陪伴,他的全家已去了香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陳夢家到過多倫多的安省皇家博物館。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我對一代才女趙蘿蕤更有興趣,她的草葉集譯本至今還沒拜讀過,我看過一部忘了譯者是誰的譯本,實在不忍卒讀隨手扔了。他們夫妻後來的際遇實在不勝唏噓!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好有意思,仿佛看名偵探探案一樣,層層剝繭絲絲入扣,最後終於大惑得解,其樂無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