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
2016 (86)
2017 (154)
2019 (79)
2021 (73)
2022 (129)
2023 (263)
這幾天美聯航拖人下飛機事件在華人圈中是最大新聞,原因是他們賣票超售了。這讓我不禁也想起一次超售事件,不過不是飛機,而是拚車。
當然,我說的這事很小,就是我們地區華人中間的事。我們這裏,溫莎到多倫多大約4小時,有人開車去多倫多辦事,反正還有幾個座位空著也是空著,所以漸漸地,就有人開始在我們這的華人網站上打廣告,拚車來往多倫多,而這個需求確實存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本來隻是個順帶著賺點油錢的事,有就有,沒有就沒有,現在變成了純商業行為。有一次,網上登了一位網友憤怒的貼子,他說他跟某人訂好了當天去多倫多的車,但是過了約定時間,車子一直沒來,也沒信息,結果他的事也被延誤了。後來在眾人討論中,都認為這是因為拚車作多了,市場上開始出現不正常的現象,比如某人開車去多倫多,於是在網上登廣告,說有幾個空位,比如說4個,然後不少人來登記,4個人滿了,後麵的就都婉拒了。但是這4個人中,到了時間去接,卻有一個人不露麵了,也聯係不上了,不回電話。開車的就很生氣,你有事早點跟我說啊,我還能通知其他想去被我回絕了的人。再接下來,有人就開始打小算盤了,下次再開車去多倫多(不一定是同一個人)時,就超售,本來可以帶4個人,他接受5個人的預訂,第5個是為了保險,然後到了時間,他去挨個接,等到接滿了4個人,他就上路了,把第5個人給放了鴿子,成了犧牲品。
有一個朋友,是專門跑多倫多接人的,多是國內坐飛機來的,一次也是這樣,網上聯係好了,到時間從溫莎一路開到多倫多機場,要接的人卻沒露麵,把朋友給氣的。這比拚車不知要惡劣多少倍啊,因為他是專門為了那個人從溫莎到多倫多,再回來,這下全廢了,時間,油錢什麽的也搭上了。估計也是一種客戶的“超訂”,就是說,他為了保險,訂了兩家,以防其中一個不能來接。等他到了機場,就先跟第一個聯係,聯係上了,就直接走人,不理第二個了,反正誰也不認識誰。最想不到的是,我這個朋友還有其它方麵的服務,也是針對新移民,那位老兄居然又給我朋友打電話,說你有這樣這樣的服務,我想要。朋友也是耳朵尖,說你是不是就是昨天要我去機場接的人?那人一愣,說:噢,我的飛機晚點了,。。。。再聯係吧。就掛了。
都是經濟利益給鬧的,人人都爭取自己最大利益化,最小損失。公司,個人都是如此。結果,不惜壞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