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筆記)假如1945年毛澤東去了華盛頓

(2015-12-16 17:14:16) 下一個

       1945年1月,共產黨奪取政權前4年半,毛澤東和周恩來,為了要與美國建立工作關係,提議訪問華盛頓並與羅斯福總統會談。隻到相關材料解密後才知道,美國方麵的反應,是沒有回應。27年過去了,期間經曆了兩次戰爭,數以萬計的生命,以及兩個大國之間的猜忌和恐懼和互不往來,美國總統尼克鬆,沿著1945年未成行的旅途的反方向,到北京與這兩位中國領導人打交道。假如當年毛周去了美國,曆史有可能是另一個結局嗎?這是美國曆史學家巴巴拉塔克曼(Barbara Tuchman)的論文《If Mao Had Come to Washington in  1945 An Essay in  Alternatives》的主題。本文主要是對該文的編譯。這篇文章發表於1972年10月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期刊上,後來編入塔克曼女士的《中國筆記》一書,作為她訪問中國的遊記的附錄。塔克曼的另一本關於史迪威將軍的著作《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11-45》,獲得普利策獎,而且成為暢銷書。
       最初的建議,於1945年1月9日由當時在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的執行組長克朗姆利少校(Ray Cromley)向重慶的魏德邁將軍總部發報,稱毛澤東和周恩來希望他們的要求能送達最高的美國官員。電文如下:“延安政府希望向美國派遣一個非官方小組向關心中國事務的美國人民和官員解釋中國目前的形勢和問題。以下內容絕對不能見於正式記錄,他們建議:如果羅斯福總統願意在白宮以中國主要政黨之一的領袖身份接見他們,毛和周可以隨時出發,由一人或兩人同時去華盛頓參加探討性的會議。”
       重慶美方於1月10日收到該電報,但並沒有向華盛頓轉發,既沒有發給總統,也沒有給國務院和陸軍部,而是被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扣下了,而接替史迪威將軍的魏德邁將軍被迫同意。
       假如在一個正常的程序下,該電報被送到最高官員手中並收到肯定答複(這隻是小概率事件但也非不可能),假如毛周去了華盛頓,假如他們成功地讓羅斯福相信,相對於腐敗的中央政府,他們是個力量不斷增長的政權,又假如他們獲得了他們所需要的武器,美國停止對蔣介石的無條件支持並對蔣介石施加壓力,使他承認中共並組成聯合政府,那麽後果是什麽呢?有了美國的支持,中共的上升和國民黨的失敗將會加速,在連年戰爭和混亂統治下已經筋疲力盡的中國的三年內戰即使不能避免,也會縮短。美國也不會成為最終勝利方的敵人,美國也不會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假如相互的敵意,我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某種關係,假如中國沒有被對美國的仇恨和懷疑驅使而與蘇聯結盟,那麽可以想象,朝鮮戰爭就不會發生。那場戰爭導致的中國共產黨的擴張和中蘇聯盟,我們的曆史,我們的現在和未來,都會不同,我們也不會加入越南戰爭。
       一大堆的假如,而曆史不承認假如。赫爾利來中國的主要目的,是支持蔣介石,所以他當然要阻止毛周去華盛頓,而且毛周本來就是想要繞過他,電報最初是發給魏德邁將軍,但是魏將軍當時正在緬甸。魏德邁和赫爾利有個協定分享所有進來的信息。第二天,第二份電報又是單獨發給魏德邁,且指明隻供魏將軍閱讀,裏麵周恩來專門說到:“赫爾利將軍不得閱讀此電報,因為我不信任他的判斷。”這份電報也送給赫爾利了,結果可想而知。
       赫爾利在1月14日在向羅斯福總統匯報並告美軍觀察組的狀時才提到:毛澤東和周恩來向魏德邁申請秘密訪問華盛頓與您麵談。赫爾利說,觀察組關於與共產黨合作的軍事計劃實際上就是承認共產黨的武裝鬥爭,這會引向國民政府的垮台,中國的混亂和內戰,也是美國的中國政策的失敗。所以,羅斯福知道毛周訪美提議的時機,是赫爾利對中共的遣責這樣一個背景下。而且此時羅斯福正在忙於準備雅爾塔會議,二戰結束後大量問題有待解決。赫爾利於2月7日又發了一份電報,談得更詳細,但此時總統已經去雅爾塔了。
        羅斯福被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和蔣介石弄得不知怎麽辦,又怕如果美國減少援助會導致更多麻煩,他準備與蘇聯在雅爾塔會議上商量中國問題,希望斯大林能支持蔣介石,這樣就讓中共除了聯蔣而別無其它選擇。在雅爾塔拿到了期望中的協議後,羅斯福需要作出一個中國政策的決策,但此時他又累又病,生命也隻剩下一個月。羅斯福作出的決定,堵死了這件事發展的任何可能性。
       赫爾利和魏德邁在1945年3月回華盛頓述職,而此時赫爾利的後院起火。重慶的美國大使館的所有政治官員(political officers),由代辦喬治艾奇遜牽頭,幹了一件沒有先例的事,他們在魏德邁的參謀長的同意下,給國務院發了一份長電。電報遣責赫爾利的政策,指出共產黨代表了中國的一股上升的力量,所以從長遠觀點來看,不與共產黨共事對美國是危險的,而且美軍在中國登陸的時間已經快到了,所以要盡快作出決定是否與他們合作。這些大使館官員建議:總統應該向蔣介石表明,出於軍事考量,美方將與中共合作並向他們提供援助,而且這個決定不應與(中國能否形成)統一戰線掛鉤。赫爾利讀到這份電文的反應可以想象,他認為這是對他的不忠誠,這份電報最後送達總統,附以國務院的意見:此電文展示了一個新的機會重新評估中國的總體態勢尤其是在援助蔣介石的同時,向中共提供戰爭物資的可能性。羅斯福總統於3月8日和24日和赫爾利兩次討論這個問題,而檔案中沒有國務院方麵有人員參加的記錄。
       赫爾利顯然成功地說服了總統,既然雅爾塔會議上與蘇聯達成的協議已經能夠使他保證在4月底前在中國實現國共合作,總統同意赫爾利關於隻與蔣介石合作而不與共產黨建立關係。這實際已經否定了大使館員工的建議且將美國的中國政策的實施置於沒有經驗的大使手裏。有了上方寶劍,赫爾利要求領頭的艾奇遜等人調離中國。羅斯福無疑是相信,或者被赫爾利說服,美國的中國政策,將迫使中共接受蔣介石的合作條件,這是羅斯福生命中的最後一個重要決策。
       此前的一段時間,可以說是美國與中共關係的黃金歲月,美國軍事考察組入駐延安,延安社會的民主,平等給美國人留下極佳印象,因為這正是美國人的理念。而毛澤東也對美國非常感興趣,如饑似渴的聽取美國人的介紹。聽到羅斯福對1944年的回顧,毛澤東發電報向他表示祝賀,羅斯福回答道:他期望與中國所有力量進行密切合作以對付共同的敵人-日本。 就在3月裏羅斯福總統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毛澤東和周恩來還在與美國使館官員謝偉思(John Service,他是上述使館官員上書的主要執筆人)的談話中強調中共與美國的合作和加強友誼的願望,卻沒提及他們訪問華盛頓的事,這也很好理解,因為此時是最高機密。朱德,劉少奇和其他黨的領導人與毛澤東和周恩來一起,反複強調中國和美國在經濟上可以相輔相成。謝偉思認為毛澤東確實是不想單獨依賴蘇聯。謝偉思後被赫爾利報複,調離美國大使館。這對中共來說暗示了美國的選擇,因為對毛周訪問華盛頓的提議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複,此後毛澤東的一係列文章開始顯現敵意,也許是對羅斯福的後任還寄以希望,毛澤東主要還是對赫爾利政策進行攻擊。到此,毛澤東和周恩來爭取的機會就這樣擦身而過了。
        這中間有個插曲,就是斯諾。作為羅斯福比較信賴的決策圈外的人,斯諾記錄了1945年3月(恰恰是赫爾利魏德邁麵見總統的時間)與總統的一次談話。斯諾說總統對中國政局無法理解又非常感興趣,他抱怨說,沒人能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總統也知道,美國的戰時援助實際是對中國的一種幹預,他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遊擊區的統治力量的增長,他詢問中共是否是真正的共產黨,以及是否蘇聯在指使中共。總統進一步詢問八路軍在美國的幫助下能在中國北方起到什麽具體作用,然後他說,當美國向日本推進的時候,將向中國北部的海岸線派送物資和聯絡官。斯諾問道,既然我們承認蔣介石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那所有的援華物資是不是都要經過蔣,我們能支持兩個政府嗎?羅斯福頭往後一仰,回答到:我們一直就在跟兩個政府打交道。在我能把雙方攏到一塊之前,我們還得這麽作。斯諾的描述卻與堅定支持赫爾利的羅斯福相矛盾。唯一的解釋是,羅斯福確實相信赫爾利真的能夠在4月底前促成中國的聯合政府,如此,美國援助的中共,就將已經是中國政府的一部分了。
      最後塔克曼希望能從此事件中得出曆史經驗:
       對於整個事件的這些奇特之處,我們不禁要問,假如美國大使換成另一個人,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換一個人,仍然不可能促成聯合政府,因為世界上無人能給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條件。另一個人也許能促成而不是阻礙毛周的華盛頓之行,但是假如他是一個毛周都能信任的人,他們也不需要去華盛頓了。唯一的可能性是,一個既能聽取屬下意見又能向總統進言的大使,可以說服總統采取一種更開放的選擇,而不是給蔣介石一張空白支票,但既使這種可能性也是渺茫的。
       我們在中國所達到的,與我們的目標背道而馳。我們絕對要避免的內戰恰恰發生了。雖然我們打敗了日本,但是這場勝利所應該帶來的結果,一個強大的,親美的一統中國,卻沒能實現。我們在中國的目標,不應是去仲裁或解決中國的內部問題,這些遠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而應該是與中國的政府,不管這是個什麽樣的政府,保持可持續且盡可能良好的關係。我們沒必要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我們應當采用英國的態度,即象約翰凱斯威克爵士所描述的那樣,“睜隻眼閉隻眼的隨遇而安,”或者像布魯金斯研究所1956的一份研究所得出的,美國“應當承認其中國政策無疾而終並停止所有欲為影響事態發展的所有進一步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各位朋友的評論!
是的,如果1945年美國真的同意中共訪美,最後很可能隻由周恩來去,或者說,如果隻去一個人的話,那麽肯定是周而不大可能是毛。是的,美國的中國通--中國老手們(old China hands)在麥卡錫時代吃了不少苦。
曆史確實不可能有假如,但是,如果不從大的政治方麵去考慮,如果美國承認並援助中共,那麽北京可能就不會拆城牆和牌樓,因為拆是根據蘇聯模式,要建大馬路;而人口問題可能也會采取更明智的措施,哪怕在50,60年代實行一家三孩,也會減輕很大的人口壓力,中國批馬爾薩斯理論,恐怕也是受了蘇聯的很大影響,在數本書裏讀到美國人在50年代就提到中國的人口問題和馬爾薩斯。
當然,與美國維持關係,並不意味著與蘇聯斷絕關係,所以,可能在50年代至少,中國會與蘇美同時保持外交關係,可能與蘇聯走得更近一點,所以,中國的道路究竟會怎麽走,也還是未知數,還是各方力量消長的均衡。
不管怎麽樣,我看書關心的是細節,是所謂正史中沒有提的細節。
easycity 回複 悄悄話 巴巴拉塔克曼是一位非常卓越的作家。可惜,她不是政治家,更不是從中國國家利益出發的政治家。所以,她的各種假設與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相差很大。
中國在抗戰勝利以後,整個國家的優先是什麽?這個國家需要,決定了全國老百姓,尤其是知識分子,選擇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經過百年內戰外辱,尤其是八年慘烈的抗戰,全國人民的最大需求是強國,而強國就要組織全國人民恢複農業,發展重工業。這幾個方向,在當時的條件下,隻有蘇聯模式可以做到,而共產黨在廣大農村的組織工作,也給國人很大的信心。所以,不但農民選擇了共產黨,大部分知識分子也選共產黨。非常諷刺的是,被共產黨奉為領導階級的工人階級,和地主階級一樣,選的是國民黨,最低也是不作為。
jjin09061999 回複 悄悄話 毛賊澤東來了又能怎樣?美國的百姓不是天朝的百姓,呼吸了上百年的自由空氣,絕對不會買老賊的帳的!隻不過是一灘馬糞樣,熏熏人而已!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毛會去美國嗎?他很怕坐飛機的,即便美國邀請,到最後關頭他恐怕還是隻派周恩來去吧。這是一廂情願的假設。
畢超亮 回複 悄悄話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那是中美外交關係還在起步階段的時期。羅斯福在中國事務上並不信任國務院的那批中國通(他們後來在麥卡錫時代被指控為共黨間諜),而是自己的朋友,而這些人多半親蔣。因此毛周成行的機會不大。
美國希望中國不會內戰是一種天真的想法,因此在該大力支持國民黨的時候沒有支持。歷史告訴我們,全世界的共黨都想專政,而不是分享權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