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內經外談---精氣神

(2006-06-01 17:55:33) 下一個
內經者,《黃帝內經》也,含《素問》與《靈樞》。外談者,外行之談也。既為外行,不談具體的醫療方麵的技術性;也不涉及人體結構的學說,具體的經絡走向,穴位等等,因為不懂。

這篇小文談談讀內經時對“精氣神”這幾個家喻戶曉卻又琢磨不定的概念,實際上是讀書筆記,邊讀邊想邊寫,不是什麽定論,談一些想法,問一些問題等等,可能有些問題早已有定論,或是基本常識,我卻是第一次接觸。談的也不可能全麵,隻能盡力而為。手頭沒有其它參考資料,隻能以內經談內經。
本文是為相信中醫的朋友而寫的,對不信的人,下麵的是全篇胡言亂語。對信的,可能也有很多可爭議點。希望網友下磚,專家多說,不是專家(筆者也是外行)的知道一點說一點,都會對內經的理解作貢獻。
一,精
與其它中國傳統典籍一樣,既使是醫學這種高度技術性的著作,也不能指望內經給出嚴格的現代科學意義下的定義,因為內經其書本身不存在一個形式上的完整體係,這大約一是中國文化特性所定,另一方麵也是由於流傳下來的內經,已是幾經散亂,書中時見不連慣處,或內容與題目不配,或文字重複等等。關於“精”,最近於現代定義的文字在《靈樞.本神》裏,“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靈樞.;決氣》又說,“常先身生,是謂精”,《素問.金匱真言論》則說,“夫精者,身之本也”,《靈樞.經脈》:“人始生,先成精”。也就是說,精是人體遺傳帶來的,對一個人的生命健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精也負責向下傳宗生子,《素問.上古天真論》說,男子“二八腎氣盛,天葵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與今天的“精”字有共同之處。
內經中提到精有三種狀態,一是液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精液內經提的很少,筆者隻見此一處;二是光態,也很少,筆者讀到兩處,且文字相同,一見《素問.靈蘭秘典論》:“餘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一見《素問.氣交變大論》中,全同。而且這裏的“精光”是實指還是形容的用法,有待確定,且備案;三是氣態,“精氣”一詞,在精的用法中見得最多,《素問.上古天真論》:“古有真人者,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靈樞.營衛生會》:“營衛者,精氣也”等等。
精的本意是人的遺傳決定因素,由此引申為任何一個係統的核心成份。《靈樞.五味》:“天地之精氣。。。”,《靈樞.論勇》:“酒者,水穀之精”,《靈樞.五音五味》:“萬物之精”等等。“精”與眼睛的“睛”在起初應是同源字,《靈樞.大惑論》說,“五??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巢為眼”,眼是五??六腑的精華所聚,即睛也。

二,神
“神”在內經中的“定義”也是在《靈樞.本神》裏,“兩精相搏謂之神”,也就是說“神”是兩個“精”相互作用的產物。這裏的“精”字,是緊接著上麵那段“精”的定義,所以是指“精”的本意,代表人的遺傳生殖,那麽“兩精相搏”是什麽含義?似乎隻能理解成兩人的性活動,如果說這一結論已夠離奇,那麽為什麽性活動能產生“神”?由此產生的“神”又究竟是什麽呢?隻能說是今人還無法理解的一種“神乎其神”的存在了。也許結合其它有關典籍能給出一些線索,尤其是《道藏》,因為《道藏》中有關學說是內經學派的直接傳承。
還有一點是“神”字,“神”的字源是“申”字,“申”的正統解釋是“電”,其甲骨文象形打雷時的閃電。但實際上“申”的甲骨文也象兩個人合在一起。(找不到甲骨文,也沒法上載)
無論如何定義,“神”本身就具有捉摸不定的特性,《素問.八正神明論》:“何謂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誌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但在中醫的診治,保健學說中這“神”又是一個重要環節,《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談到“形與神俱”,“呼吸精氣,獨立守神”,“不知持滿,不時禦神”,以及《素問•離合真邪論》“外引其門,以閉其神”,《靈.;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於神”。這些今人無法理解,在內經裏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且很可能是當時普遍接受的一個概念,不須定義,大家都知道,就象網上語言中的“馬甲”,“沙發”等,大家都用,但剛上網的人恐怕很難找到這些詞的定義。因而不能簡單的用“迷信”,“落後”來否定,應放在中醫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道家,武術等)背景中去研究。
《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談及針灸的五條原則,把神的調理放在第位:“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後麵才是“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製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而且神還有住所,《靈樞.九針論》說“心藏神”,《靈樞.天年》中,“黃帝曰:何者為神?歧伯曰: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靈樞.九針十二原》還談到神氣運動,“所言節者,神氣之遊行出入也。。。”
神的引申義,則於今義相近,用得是神的漂忽不定的特性。首先是“鬼神”,內經對鬼神的態度,類似孔子的“子不語亂力怪神”,即承認其存在但不賦以正麵意義。《靈樞.癲狂》說,“狂者多食,善見鬼神”,《靈樞.賊風》中,“。。。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素問.寶命全形論》則明確提出“道無鬼神”的思想,《素問.五藏別論》則說,“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另外出現最多的是“精神”一詞,“精神內守”,“精神不散”,“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等等,可見“精”和“神”應該是有密切關係的。但與今天所講的“精神”一詞,是很不一樣的。內經的精和神,能否套入今天的知識範疇,也就是說,它們是物質還是意識?筆者認為不能簡單的套。很可能是既有物質的方麵,又有意識的。比如精,是人的遺傳的東西,那應該是既有物質方麵的遺傳因素,比如長相等,又有意識上的,比如性格等。
說了半天,神到底是什麽?說老實話,筆者也拿不準。那麽神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什麽作用?把內經中所有“神”字摘下來列在一起,反複閱讀,還是不能得其要領。隻知道第一,神與精一樣,是生命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第二,神具有不穩定性和嬌貴性,易於遊動和受傷,人要健康,必須維持神的安定和祥,神要守,要養。《素;八正神明論》“人之神,不可不謹養”,《素;針解篇》“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製其神,令氣易行也”。第三,神也不是純物質的概念,它與人的思維情緒有密切關係,神的正常居處是心,“心藏神”(《靈樞.九針記》),“心者,五??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靈樞.邪客》),中醫認為心主人的情緒,《靈樞.本神》說,“恐懼者,神蕩??而不收,心怵惕思慮則傷神”,《靈樞.大惑論》“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惑,則精氣亂”。
關於神還想說的是,《靈樞.病傳》說“生神之理,可著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這裏“生神”,是何含義不清楚。是指神可以後天培養生成?總是一很神秘的技術,連子孫都不可傳。

三,氣
氣字在內經裏出現的頻率恐怕是最高的了,氣是內經學說的最基本概念。氣的定義,應見於《靈樞.決氣》,“何謂氣?歧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這是一個抽象的定義,就象現代人講氣,也是抽象的,具體的或者是氧氣,空氣,氫氣,氮氣等等。這個定義,也是描述性的,對理解內經的氣,沒什麽幫助。內經的氣,也總是具體的,精氣,神氣等等,內經認為人體係統的任何子係統都有其相應的氣,從??腑的腎氣,肝氣,心氣等,到筋骨皮等,都有其相應的筋氣,骨氣,皮氣等,這氣起著維持所在子係統的生命活動及與其它係統的相互作用交流。從人整體而言,有幾種氣比較重要:
真氣,正氣,邪氣。在內經裏,真氣的定義見《素問.離合真邪論》,“真氣者,經氣也”,也就是在經脈中行走的氣。《靈樞.刺節真邪》則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也”,進一步解釋。同一篇還定義了正氣:“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邪氣:“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若,不能勝真氣,故自去”。
營氣,衛氣。《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與肺。五??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靈樞.衛氣》說,“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基本同,人體的氣的來源是穀糧,生出的氣,精氣清,在經脈中行,為營氣;浮氣濁,在經脈外行,為衛氣。按真氣的定義,營氣應是真氣的一種。這裏的“精”,應指五穀的精華之氣。
榮氣,宗氣。《素問•?w論》:“榮者,水穀之精氣也,。。。乃能入於脈也。”由此看,榮氣應當就是營氣,《靈樞.邪客》:“營氣者,。。。。以榮四末。。”,似可為證,“營”字指其運動,“榮”字指其功用。《靈樞.邪客》還說:“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宗氣與呼吸之氣有關。
從上麵可見,中醫所講人之氣有兩類,一是與生俱來的,如精氣,神氣;一類是後天的,如營(榮)衛宗氣。後天之氣,由人的飲食生成,因而人不吃東西就缺氣,所謂有氣無力。《靈樞.五味》說“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靈樞•玉版》,“人之所受氣者,穀也;穀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營衛氣在人體內一在經中,一在經外,“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其運動維係人的生命。健康人的營衛之氣的運行周期是一晝夜沿人體二十八經脈行五十遍。《靈樞.五十營》講的就是氣的運行。
順便說一句,內經中還提及另一種氣,就是節氣的氣,《素問.六節藏象論》,“五日之謂候,三候謂之氣”,是時間概念,十五日為一氣。
氣的正常運動是人體健康的標誌。疾病的產生,或是邪氣的侵入,或是氣的運行的反常。因而治病的原則就是調理人體之氣,使其恢複正常。這裏就不深入下去了,因為筆者也不懂具體理論細節。
內經的氣,與今天一般人說的氣,或現代科學的氣體,是不是一回事?他們有共同之處,內經之氣,也有那種現代氣體的特性,但內經之氣還有一些今人無法理解的性質。比如氣與溫度有關,與人的活動有關,還受人情緒影響,《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憂則氣瀉,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這也是為什麽中醫,氣功等都要求人要平心靜氣。
就寫這些吧。
(本文首發於西西河裏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9779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