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規則的演變

(2006-06-23 19:14:28) 下一個
1905年,哈佛采用入學考試的方法作為選擇新生的主要標準,高考麵前,人人平等.在1908年,哈佛新生中的猶太人比例是7%,而到1922年,猶太人在新生的比例劇增到20%以上.以正宗白人為主的學校管理層和校友們大為不滿,因為他們認為猶太人貪婪孺弱,心胸狹窄,就知道抓考分.猶太人入學比例高,自然會占了富有的白人後代在哈佛的位子.一旦這些白人校友不高興,哈佛收到的捐款就大大減少.
校方開始是采取限額和限發獎學金的辦法,都未能奏效.
最後,哈佛與其它常春藤名校意識到,既然擇優錄取方法帶來不想要的生源,那麽解決辦法是改變"擇優"的定義.此一舉改變了常春藤大學的曆史進程.哈佛從1922年秋季開始要求報考生說明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母親原姓,父親出生地,父親及考生姓名曾用名(猶太人入籍美國後常改名以示同化),並提供相片,還需有推薦信.另外除了考試成績,還要求每個考生寫一篇論述文來考查他們的領導才能.課外活動也進入考核範圍.普林斯頓大學的作法是派錄取工作人員到各個私立中學去,在物色未來新生時給他們按1到4打分.1分是最高,爭取對象,4分是考試成績在好也不錄取.麵試也在此時變成招生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因為麵對麵的對話,可以從長象,衣著,言談舉止看出其人的家庭教養背景.這些招數確實有效,到1933年,哈佛的猶太人在新生中比例回落到了15%,因而,哈佛,普林斯頓,耶魯等把這種招生方法製度化固定下來,延用到今天.
了解了這段曆史,我們對美國大學學現今對亞裔入學采取的限製態度,也就一目了然了.今天的亞裔,與當年的猶太人處於同一地位啊.
自五十年代,各常春藤大學又加強了身體素質的要求.耶魯大學每年要統計身高六英呎以上的新生占多大比例(那時女生上大學還是希罕事),麵試官員常常選拔那些看上去有男子漢氣質的新生,即使他們考試成績不如人也照樣錄取.同一時期在哈佛,考生的體育能力受到重視.當時哈佛招生辦主任班德認為,如果哈佛在美式足球場上再打不過別人的話,哈佛就會被笑話成是一群隻會打扮,嬌柔造作的娘娘腔.班德很重視手下人選新生的技巧,尤其是要能看出同性戀,心理不正常的人.
到了六十年代,哈佛錄取製已形成一套複雜的程序.所有考生按學區分為二十二個組.著名的私立學校受特殊照顧,比如愛克思特中學與安都沃中學被分為一組,而所有落基山區域的八個州全分入一個組,競爭隻在同一組內進行.考生的麵試,推薦信,論述文被拿來按個人細節,學習成績,課外活動,體育能力四個類別打分.這樣一來,學習成績隻占四分之一的重要性.體育與學習平起平作,這就是為何今天有些體育名星入學錄取率是一般人的兩倍多,而他們的考試成績則差一百分以上.最最重要的是所謂的個人細節,如果你在這欄裏得四分以下,你的被拒率在98%以上;反過來,如果這欄你得一分,被拒率隻是2.5%.八十年代時,教育部的人權辦公室調查哈佛的入學程序時,發現很多手寫的紙條,有一張寫著,"這位年輕女士可能是同一批人中最聰明的,但推薦材料顯示有害羞的跡象";另一張寫著,"沒什麽價值";還有一張寫著,"人矮耳大".
社會學裏有所謂培訓效應與選則效應.海軍陸戰隊選拔未來戰士走的是前者,培訓效應.選拔過程沒那麽多講究,因為他們相信,一旦你入了海軍陸戰隊,那種魔鬼訓練總會把你給訓成個超強殺手.服裝模特公司則相反,用的是選則效應,與模特公司簽約,不能讓你變漂亮,隻有你漂亮,模特公司才與你簽約.
美國一般老百姓認為,常春藤大學就象海軍陸戰隊,任誰進了哈佛,就一輩子前程有望了.有一些研究顯示,如果有兩個學習考試成績一樣的學生,一個進哈佛,一個進一般的州立大學,二十年後,進哈佛的將比另一個賺多得多的錢.但實際上,這種結論是有問題的.光是成績相同並不表示一切相同.這類研究應該比較進哈佛的一個學生,與哈佛生錄取但選了另一不太有名的學校的一個學生.這樣一比,有研究得出結論,兩個學生的受入並未有很大區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