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高調定位“ 入聯公投”,誰將收不了場?

(2007-12-30 15:26:18) 下一個

亦文

 

入聯公投在民進黨的推動下,猶如不可阻擋的洪流再次席卷了整個台灣。盡管中國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代表中共警告陳水扁,入聯公投是變相的台獨,美國國務卿萊斯也站出來指責入聯公投是對保持台海現狀的挑釁,但並未收到任何效果。如果將來公投票數過半,中美雙方拿不出能兌現的手段,下不了台的將是誰呢?

 .高調打壓將激發台灣島內民眾更加強烈的反彈

入聯公投是民進黨為選舉搞的一次煽情的炒作,其落腳點在選票。恐怕就連民進黨人自己也心知肚明,台灣能否進入聯合國與入聯公投並無必然聯係。曆史上還沒見過哪一政權是由內部的公投進入聯合國的。台灣要加入聯合國,並不取決台灣的意願,而是取決於聯合國各成員國,特別是幾個常務理事國對台灣的態度。就像考生有權申請哈佛,耶魯,但錄取的決定權在學校,不在考生。中美兩國,特別是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的這種炒作當回事,缺乏政治智慧,高調定位,上綱上線的把它歸為台獨,那就被陳水扁牽住了鼻子。越是打壓,入聯公投高票通過的可能性就越大。

台灣無論是繼續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還是放棄這個國號,實際上它是一個獨立的政權。它有自己的立法,司法,行政和軍隊係統,並根據它的憲法,選出自己的總統。不承認這點,就不是實事求是。台海兩岸分裂為兩個互不相容的獨立政權是國共內戰的產物。自從中國大陸進入聯合國之後,台灣的中華民國日益被邊緣化,現在除少數幾個小國家還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外,90%以上的國家都隻承認一個中國。台灣的地位類似於今天的二奶,它有著大奶的所有實質性的權利和義務,但沒有名分。雖然中共一再宣稱台灣隻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它卻從來無法對台灣這一部分行使它的權利和義務。

台灣所處的這種特殊的國際地位,使得凡是涉及到正名,獨立的議題都會得到相當一部分民眾的響應。每當選舉的關鍵時刻,民進黨都會利用這些議題來凝聚民意,而且每每大見成效。無論中國政府,還是美國政府的打壓,從來都沒能讓民進黨的精英們放棄他們的主張。上次選舉前的3-20公投捆綁大選,中國和美國都曾試圖製止,結果還是如期舉行。雖然公投結果沒過半數,但助長了陳水扁的選情,使其順利當選連任。許多人說,是兩顆子彈幫了陳水扁的忙,其實道理相當牽強,過低的估計了人民的意念。1912曾擔任過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再度競選總統時被人暗殺,擊中胸部,也沒影響選情,最終還是落選。陳水扁當選總統應該說與超過半數的選民還讚成或同情民進黨的政治理念有關。

此次大選,民進黨故劇再演,搬出了入聯公投,除了要炒高選情外,與上次3-20公投的過程中,看透了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無可奈何有很大關係。3-20公投,中國大陸曾嚴重警告是實質性的台獨,美國也將其定義為單方麵改變台海現狀,最後都不了了之。如果說那時多數民眾對中共和美國的警告還有幾分顧慮,沒有用選票直接讚成公投,那麽當他們看穿了隻打雷不下雨的警告,這次他們還要擔心被雨淋著嗎?其實,入聯公投,隻是台灣方麵一廂情願的一種表達,中國大陸和美國可以不同意甚至反對,但是要製止這一行為的發生,道理卻不是那麽充分。民主社會特別強調民眾自由表達和自決的權利,中國大陸和美國高調過度的反應,很容易激發台灣民眾的逆反心理,把那些本來並不讚成入聯公投和台獨的民眾推向反麵。民眾為了維護自己的民主權利和尊嚴不可避免的以高調和過度的行為來對抗中美的幹涉。也就達成了民進黨凝聚民意的目的。

 .高調定位“入聯公投”將使中美兩國進退兩難

維護台海現狀,不統不獨,美國保留了在該地區的既得利益和影響,也為中國留下未來統一的空間和希望。避免了中美雙方得不償失的衝突,中美都是贏家。但是,如果把“入聯公投”定義為台獨或單方麵改變現狀,中美兩國將自陷被動的境地。

中國大陸的《反分裂法》規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1)當入聯公投被定義為台獨,如果在中國和美國的打壓下,民眾用選票反彈,通過了入聯公投,這就意味著已經發生了“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中國大陸必須采取非和平的方式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了。也就是說,要采取軍事行動了。

美國政府與中國建交後,一再強調遵守與中國政府簽署的三個聯合公報協議,堅持  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它同時也要遵守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該法案規定:任何試圖以和平手段以外之方式,包括經濟抵製或禁運,決定台灣之未來,將被認為是對西太平洋和平與安全的一項威脅,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維持美國之能力以抵製任何可能危及台灣人民安全或社會經濟製度之武力行使或其他形式之強製行動。美國將維持其能力抵製任何可能危及台灣人民安全或社會經濟製度的武力行使或其他形式的強製行動。(2)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采取軍事行動,美國有義務幫助台灣抵製中國大陸的攻擊。這種幫助的範圍在法案中並未明確限定,它預留了很大的空間。將視大陸對台灣民眾的安全和社會經濟製度的威脅程度為轉移。它可以是直接進行軍事幹涉,也可以通過出售武器,或說服周邊的國家如日本,南韓等向台灣提供軍事基地,以及其它方式來抵抗中國大陸的行動,來保證台灣不被武裝征服。雖然,美國政府在維護台海現狀,反對台獨,站在中國一方,一旦大陸對台獨動武,美國國內輿論和國會馬上會轉向對台灣的同情和支持,政府不得不執行《台灣關係法》。否則,美國將失去它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同時也失信於它的盟國,特別是日本,南韓等靠美國保護的亞洲國家。

很明顯,這種理論上的推導,是中美兩國頭腦清醒的決策者不願意見到的。從中國方麵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上已逐步與西方經濟融為一體,出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而且,中國的經濟基本上是外向型經濟,原材料和產品都依賴國外市場。中美一旦為台灣問題卷入戰爭,可能重新陷入美國及其同盟國的孤立和包圍之中,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好勢頭將從此終結,再次失去現代化的機會。對美國而言,與中國交手,美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也將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生台海戰爭,雖然美國在武器裝備,特別是海空軍上占有優勢,但中國大陸也不是省油的燈,它不僅擁有核子武器和各種射程的飛彈,而且,近年來,海軍和空軍也有很大的進步,並擁有地理上的優勢和厚實的戰略縱深。中國大陸要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不可避免要以增援台灣的美軍航空母艦為主要攻擊目標。如果不解決一到兩艘航空母艦對台灣的支援,哪怕是讓台灣的空軍和海軍借用這個平台,中國軍隊也很難跨過台灣海峽,實現統一的目的。將有可能出現既攻不下,經濟又受到拖累的兩難局麵。一旦中國大陸的飛彈飽和攻擊打沉一到兩艘美軍航母,也就宣告了美軍使用常規武器抵製中國大陸軍事進攻已經失效。在國內外各種壓力下,核子武器也就成了美軍可能的選擇。大國之間直接的戰爭,不論誰占了先機,隨時都有引發核戰的可能。最終玉石俱焚,交戰的雙方,誰也不是贏家。

高調定位入聯公投造成法理和現實的矛盾,將使中美雙方顧此失彼,顧全法理,將麵對痛苦的現實,顧全了現實,將使法理蒙羞。中美雙方博弈的結果,隻可能是紙上的法理讓位於活生生的現實。台灣問題,畢竟不是中美雙方魚死網破的根本利益所在。換一種說法,也就是再一次讓台灣和整個世界看一場電閃雷鳴的無雨結局。中美兩國的信譽在這場雷鳴中一點一點地消失的同時,反而成就了民進黨人無所畏懼,對抗世界兩大超強的英雄地位!

.未來台海局勢不會有實質性的改變

可以預料,在入聯公投之後,無論民進黨能否繼續執政,它都還會根據台灣內部的情況和民進黨的切身利益,再度推出類似的議題。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權,民進黨作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外部的力量無法讓它住嘴。同理,反對或不認同這些議題也是中國大陸的自由權利和利益所在。但改變台海局勢的現狀並非中國大陸目前的最佳選擇,而民進黨卻根本不具備這個能力。

如前所言,台灣目前不是沒有作為一個國家的權利,而是沒有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分。別說入聯公投,即使它公開宣布台灣獨立,隻要國際社會,特別是中美兩國不承認,它就獨立不起來,它所要求的名分就無法確立。一個政權內部的權利可由自己爭取,而外在的名分則涉及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接受。就像任何人都可以在家裏宣布自己是所在國的總統一樣,沒有民眾通過選舉的認同,這就隻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意淫。中國大陸在經曆了幾次對台灣的不能落實的恐嚇和威脅後將會明白,這不僅無助於拉近兩岸統一的距離,反而會把距離拉大,落入民進黨設下的陷阱。既然武力解決台海問題不符合現階段中美的利益,那麽,它有必要對台獨的定義由現在的泛而廣,轉向更為明確和實質。事實上,以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影響,世界各國,如美國,俄國,日本和歐洲等與中國有著密切經濟關係的大國,都不可能為了台灣與中國交惡。它們將繼續維持一個中國的認同。而中國大陸也時時刻刻都在維護和鞏固這一局麵,隻要這一局麵不變,台海的現狀就不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這無異於形成了一隻看不見的籠子,鳥兒在裏麵再怎麽叫也飛不出去!

冷戰結束後,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把人類社會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全球化本身,就是對過去那種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政治和經濟分歧的方式的否定。柏林牆的倒塌,東德和西德的統一,不是北約軍事對抗華沙陣營的勝利,而是西方經濟擴張的傑作。社會主流經濟集團和民眾的經濟利益,曆來都是決定政黨立場的主因。自中國大陸對外開放以來,由於台灣民眾與大陸民眾在血緣,文化,曆史背景和語言等各方麵的特殊聯係,兩岸的經濟交往也越來越密切。大陸以其遼闊的幅員和廉價的勞動力,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台商前來投資。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消費能力的提高,大陸的市場又成了關係到台商在國際競爭中生死存亡的必爭之地。台灣民眾也會在兩岸的經濟交往中逐步感受到這種好處和重要。當兩岸經濟達到了互為補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程度,任何政治團體要想挑起改變台海現狀的議題,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一走向,盡管目前還剛剛開始,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但也不是以任何個人和政治團體的意誌為轉移的!

 

 

 

參見:(1)《反分裂國家法》

參見:(2)《對台灣關係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