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房市泡沫,深化改革中國房地產製度的契機

(2006-12-05 19:29:36) 下一個


亦文

房地產市場泡沫化, 是本世紀初的一個世界性的現象,作為全球化經濟體中的一個重要成員的中國,自然也不可能置身於其外。中國的房市泡沫, 其主要表現為近年來房市大幅上漲, 與民眾的收入嚴重脫節, 有實際支付能力的需求和價格日益高漲的供給, 出現了越來越大的非對稱性的間隙。 絕大多數工薪階層,已經買不起房子了。例如上海,中等的新公寓房價,與美國紐約都已非常接近,最便宜的房價每平方也在人民幣萬元左右。廣州新河灣等開發區,買一套裝修過的二百平方的公寓(中上水平),要30萬美金左右。中位新公寓價,每平方也在6-7千人民幣之間,而且這僅僅是個空殼,隨便裝修一下,每平方米就會上萬。 2005年,上海市,職工的平均月工資隻有2235元,廣州市職工的平均工資為2585元。工薪階層的這種收入水平,無論如何也拱托不起如此大幅度攀升的房市。

房市暴漲,即使買得起房子的民眾,也是掂著腳尖搞摘桃子,買了房子後為了償付銀行的房貸,不得不縮減用於其他方麵的開銷。一旦房市泡破,不僅房地產以及相關產業會萎縮,而且由於房價過高,民眾的資金過度花在房產上, 整個社會消費需求也將縮水,使中國經濟不得不更加依靠國外市場,最終將傷及整體經濟的發展。

中國的這波房地產泡沫,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的炒作成份:既有像溫州商人那樣的炒房團在那裏起哄;也有流入國內等待人民幣升值的熱錢,潛伏於房市之中,準備獲取雙重的利潤;更有房地產開發集團壟斷性地拉抬價格,從中謀取暴利;甚至貪官汙吏也在這裏興風作浪,利用手中的權利資本,撈取利益。

與此同時,廣大民眾, 特別是處於平均工資水平邊緣的年輕工薪階層, 卻無處安身。不少人不得不擠住在父母當年購得的房改樓中。更慘的是那些脫離土地, 到城裏打工的民工, 既買不起房子, 又沒有父母的房改房可擠,連租一套房子都有困難, 長年累月孤身在外, 棲於各種臨時工棚之中。老婆孩子, 隻能留在鄉下。好不容易掙點錢, 還要花費不少於城鄉之間的奔波途中。僅湖南一省,在廣州的民工就有六百萬之多。全國加在一起,無論如何人數已經過億。

以中國目前的情況而言,為什麽房市能脫離民眾的支付能力一路炒高呢?

1.與房改後政府對解決城鎮居民住房的定位有關。過去,城鎮居民的住房,一般由職工所工作的企業和公司提供,產權公有。房改後,這些房子都作價賣給了本企業或公司的員工。這一住房私有化過程完成之後,公有企業或公司,不再新蓋職工住房,新進員工所需住房,必須通過市場購買商品房來解決。住房私有化對經濟發展是件好事,是轉向市場經濟的一個具體步驟。但是,整個住房私有化的過程中,社會的著眼點是居者買其房,忽視了買不起房的民眾,何處和如何租房的問題。象美國這樣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個人擁有自已房產的比例也還不到70%。我們不可能一下就達到居者有其屋的水平。房改已經十多二十年了,但國外那種由私人或集團資本開發,用於出租的合作公寓,並沒有得到國人的關注和興趣。當整個社會都認準買房是解決住房的唯一出路,即使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但沒有支付能力的潛在需求,卻成了炒家狂炒房市的預期心理支撐,認為中國房市是一條直線上升沒有落點的圖像。

2.與國有土地壟斷造成的房市壟斷有關。現行的土地國家所有製,土地資源壟斷在國家手中,除非將來改革深入,實行土地私有製,否則這種壟斷的狀況沒法從根本上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土地的市場價格和出售數量,往往取決於政治行情和掌握土地批發的官僚所在的地區利益和個人利益。房地產開發商能否獲得土地,基本上依靠與掌握土地資源的各級官僚的關係和維係這種關係的利益回饋。應該看到,政府官員接受這種回饋,也是有風險的,為了安全起見,一旦與某開發商建立了這種穩定的關係,別人就很難打入這個圈子了。這就可能出現幾種狀況,一是開發商直接開發,壟斷房市,抬高房價;二是轉售給其他開發商或炒家,從中獲取壟斷利潤後,再由後者把房市價格推高;三是利用壟斷地位製造虛假需求。

一般而言,前兩種方式還比較容易使人理解,符合常人的思維。那麽虛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呢?房市價格上漲, 一定要有需求,民眾都買不起房子,需求不足,房市就炒不上去。不論是國內地產商,集資團夥還是國外熱錢的炒作,比較常見的辦法就是製“托”。

例如,某房地產商或炒家A,手上有500萬,他以200萬作頭期,向銀行抵押,貸款800萬,可開發或購買價格每平方米10,000元的房子1,000平方米。當第一輪交易結束後,他再以每平方米15,000元的價格將這棟1000平方米的房子賣給他的 “托”B公司。B公司以該房的20%,即手中的300萬向銀行抵押,貸款1,200萬。至此, 炒家還掉前一輪欠銀行的800萬, 也收回了500萬自有資金, 而且還從銀行多貸了200萬, 可用於再炒作。 全投進去,則生意越做越大。如果整個地區的房價都炒起來了, 炒家找到了另一批剛入場的炒家或廣大急需住房不得不節衣縮食跟進的民眾, 他就可大掙一票, 功成身退或殺向新的地區。按這樣的模式, 炒家隻要炒上兩輪, 收回了自有資金,假使房市大跌, 超過20%, 炒家付不出利息,銀行沒收房產, 炒家也毫發無損, 倒黴的隻有銀行。

這裏常常會引起誤會,讓人們覺得是炒家和銀行的錯,當然,不可否認有炒家與銀行勾結的行為夾雜在這波炒作之中,但是縱觀國際通例,住家房地產抵押借貨,買家頭期付20%,又無不良信用記錄,銀行沒有理由拒貸。虛假需求其所以可以高價製出 來,取決於市場的壟斷。是由土地壟斷造成的房市壟斷的產物。在一個竟爭機製健全的市場中, 會出現一個與實際供求大致均衡的價格, 開發商和炒家受到市場價格製約, 很難製造高於現實市場價格的虛假需求。

3.現有的房地產稅製沒有起到促使有限的資源得到盡可能大的利用。中國房市中,炒家手上的房產,本不是用來實際使用的,加上這些年來經濟的發展, 一些人已經先富起來了, 這些大款往往一出手就是幾套, 十幾套, 乃至幾十套, 放在那裏, 等候升值, 房屋空置率非常之高。這部分先富起來的人雖然不是職業炒家,但他們囤集房產,既受房產價格上漲所形成的利潤的驅使,反過亦是房產泡沫成因之一。

房市較高的空置率,並非房屋真正過剩,而是炒家人為所致。在國際和國內銀行利率很低,政府缺乏調動房地產資源被充分利用的法規的大環境下,房地產的所有者,外在壓力太小,沒有將手中資源立即投入運行的緊迫感。閑置的房地產,雖然屬於私人團體或單個私人所有,但對整個社會而言,是資源的浪費。這種浪費既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理念,也不利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更不利於消除房市供求的非對稱間隙。作為社會的代表的政府,有責任采取一些民眾所接受的理性措施,增加閑置房地產投入運行的壓力和動力。

為了抑製中國的房市泡沫,從政府到智囊的精英們都在想方設法。著眼點放到了流入中國房市的熱錢,也就是說,境外資本對中國房市的炒作。

不久前, 建設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工商總局、外匯局聯合發布了《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總的目的就是要限製外資投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 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自用、自住商品房必須采取實名製。境外機構在境內設立的分支、代表機構,和在境內工作、學習時間超過一年的個人才可以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反之,則不準予產權登記。不少精英不僅為之論證叫好。 有的人還得出了 “大量外資湧入搶奪了中國房地產財富”的結論。

不論中國政府和精英們抑製房市泡沫的初衷是何等為國為民著想,但這一規定是與我們口口聲聲要建立開放型的市場經濟的理念相悖的,是倒退思維的產物。在開放的市場經濟體製中, 依靠政府的行政權力拒絕或阻礙外資投入, 無疑違背了對外開放和全球化的規則, 缺乏整體和長遠的發展眼光。即使像美國這樣的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對外資進入房地產市場也沒有限製。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 日本的投資商就曾把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地標性建築群--洛克菲勒中心購入囊中。對於國外散戶要作房地產投資則更無約束,不論你來不來住,住多久,隻要你的資金來源清楚,按規定付稅,你就可以買任何一棟你認為適合的房產,並且還可以取得銀行的抵押貸款。美國人從不像中國的某些精英耽心的那樣,認為外資的湧入會掠奪他們的房地產財富。相反,他們懂得,以物質形態存在的房地產是搶不走的,可以利用流入的資金為繁榮美國經濟,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效力。

在一個開放的市場經濟體製下,我們既沒有理由指責各種各樣的團體和個人在現有法律法規下,參與房地產的炒作,也沒有理由阻止境外熱錢的流入,更沒有理由批評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占有多處房產。房地產市場其所以能夠炒起來,出現非理性繁榮的泡沫,它本身就是現有非理性政策和法規的產物。

要使房市的供需走向相對的均衡,冷卻目前房市價格的上升的狂熱,解決社會民眾對住房的需求和支付能力的矛盾,有必要從整個經濟體製改革的大環境中思考中國房市。不僅要關注目前房市的泡沫,而且特別要關注未來數以億計的打工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的浪潮對房市的衝擊。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對中國房市和傳統製度的重大挑戰。如果我們籍此機會, 調整思路,製定合理的法規,可將房地產製度的改革推向更深的層次,走出一條依靠市場解決民眾住房的路子。

對如何深化農村經濟改革, 目前依然眾說紛雲, 莫衷一是。 有的主張一步到位, 實現農民土地私有化;有的主張鞏固和沿續目前的承包製。不論將來要不要搞私有製, 未來將有70%左右的農民要離開土地, 走向大中城市或周邊的小城鎮謀生。這實際上也就是發達國家已經曆過的,農業化向工業化轉變的過程。如果要搞土地私有製,這一轉變過程會更快。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表明, 目前民營企業的產出, 已超過GDP總額的50%, 四年之內, 將超過75%。而在民營企業從事一線生產或打工的工人,絕大多數都來自農村。改革開放已經二十多年了, 數以億計打工的農民進了城, 成千上萬的工作需要他們。每當春節期間, 民工大批返鄉,大約一兩個月的時間裏, 不少工廠企業要鬧民工荒,找不到工人。全世界需要進口中國產品的國家都在幹著急。農民逐步轉變為城市的產業工人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客觀要求。

過去,常說農民翻身做了主人,實際上他們被舊體製壓在社會最底層,不僅受到層層盤剝,而且失去了人身自由。農民的兒女,一生下來,基本上就注定了走不出村社,脫離不了在土地上謀生的命運。一紙戶口,象一道鐵閘,把城鄉劃為兩極。他們沒有自由進城居住和選擇工作的權利。那時常用來忽悠農民的一個理由就是把這種隔離歸為生產力水平不高所致。
托經濟體製改革的福,農民終於有了走向城鎮打工的機會。生產力的發展有了把這些打工的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的要求。為什打工農民還是走不進產業工人的圈子呢?

打工農民要轉化為產業工人, 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如醫保,社保等等,但這裏有個輕重急緩的問題,象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並非所有工人都有醫保。當前最基本和迫切的問題,其實就是居所和子女教育問題。說到底,也就是一個廣義的房產問題。

現行體製和政策並沒有為打工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提供邦助,相反過去遺留在現行體製和政策裏的陳垢還在繼續阻礙這轉化的進程。打工農民買不起房子, 也沒有適合他們租住的公寓。即使租到住處, 沒有戶口,子女要進城上學,起碼要交幾萬元讚助費,對絕大多數打工農民簡直是不可達成的目標。子女無法和城裏的孩子一樣,可以在城鎮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打工農民就無法進城定居。他們不得不往返於城鄉之間, 受家活與農活的牽製, 因而, 也不能相對穩定地投身於某一領域和某一行業, 使自已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現在口口聲聲要建立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要以人為本,為社會成員提供一個公平的起點,不先從體製和政策上解決對打工農民的不平等和岐視的問題,這些動人的口號和美好設想將無法實現。

在這波房市泡沫中,究竟有那些機會等待政府去把握,換言之,有什麽舊的房市規則和思路需要改變呢?

1.確立城鎮居民買屋與租屋雙向發展的模式。要解決民眾的住房需求與實際支付能力的矛盾,一方麵要擴大供給,降低房價,另一方麵就是要提高勞工的收入水平。勞工的收入水平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勞動力市場。後者提高有一個過程,而且這種提高不是水平式的,在相當長的階段中,不可能人人都買得起房子。在民眾由買不起房到買得起房的成長進步或者說收入和積累增加的過程中,要有一個較大規模的租賃房市存在。這既增加了住房的供應,又可以減輕房市中購屋需求的壓力,有助於降低房價。房改之後, 除土地之外, 中國的房產已全盤私有化了, 顯然政府不可能走回頭路,重新包下民眾的住房。但是,用於開發房地產的土地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城鎮的規劃權仍在政府的手中。在規劃城鎮住宅的開發過程中,政府如能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規定土地用於出租樓的比例,城鎮居民買屋與租屋雙向發展的模式就可以行得通。就現階段而言,我們不僅不要阻礙國外資本進入這一領域參與開發,相反要充分利用國內外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本,為民造福。此外,政府還可以仿照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的辦法,在一定時間內,例如十年或十五年,規定開發商或房地產所有者的出租樓的單位麵積的租價和每年的升幅,以保證低收入特別是打工農民能有安身之處,真正成為城鎮的一員。這種做法,就是國外常說的“租金管製 ”,紐約市直到今天,都還有這種出租樓存在。中外資本,要想從政府得到用於這類房產開發的土地,就必須接受政府的規劃和規定。政府作為土地所有者向土地的購買者提出一定的要求,本身就是市場交易的一種形式。

2.建立國有土地拍賣市場,增加土地批發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消除房市壟斷。如前所述,土地公有製所生產的製度型貪汙腐敗是導致現階段房市壟斷的重要原因。除非土地所有關係發生變化,否則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土地國家壟斷的條件下,要最大限度減少製度型貪汙腐敗造成的房市壟斷,除了法律治貪,在經濟上所能做的就是所有國家規劃批出的土地都要通過市場。這樣有助於克服以前官僚階層憑借權利,關係和利益輸送批發土地的種種弊病。各地政府按土地規劃和本地區對土地購買開發者的要求,將土地分片拍賣,並規定每一開發商在同一城市最高開發限額,避免少數開發商由壟斷土地開始進一步壟斷房市。隻要房市不再被壟斷在少數開發商或大所有者手中,房價就很難脫離民眾的收入水平炒作。炒家也無法脫離房屋的市場價格,製造虛假需求。

3.以全球化的思維,重新評估土地資源,增加用於房地產開發的土地的供給。人多地少,人均可耕種麵積不及世界人均耕種麵積的1/3,是我們過去對中國土地資源的基本認定。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對土地資源的使用曆來都十分謹慎和吝嗇。在審批城鎮開發土地過程中,時緊時鬆,人為地製造緊張空氣,無形中助長了房地產的炒作之風。其實,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也包括土地在內的各種資源的利用的全球化。如果中國在未來幾十年完成了農業的工業化,數以億計的農民將轉變為產業工人,不僅不需要這麽多人耕種,也用不著現在這麽多土地用於耕種。過去閉關自守時形成的那種糧食自給自足的套路,勢必被通過開放的市場取長補短,各取所需的全球化生產和消費模式取代。單純從人口和土地的比例來看, 美國的麵積與中國相差不多, 美國三億人口, 中國十二億。美國居民,至少80%住的是獨家單層的房屋,並沒有感到土地或生存空間的恐慌和緊張。中國居民住宅, 加上居民所需的設施,如公園, 公路和學校等等, 如果都建十五層以上高度,應該大致得到了相當於美國人的生存空間。所以,土地資源並非過去想像的那麽緊張。每年按城鎮規劃, 穩定向土地拍賣市場提供房地產開發所需的土地, 不至於影響未來糧食生產。當然, 如果哪一天, 社會取得了共識, 全盤私有化, 隻要在政府規劃之內,個人可以隨時買賣土地, 那土地的供給量和價格, 也就完全由市場來決定了。目前而言,還隻有通過政府曾加土地供給, 才能打破房市壟斷, 增加房市供給,抑製房市泡沫。

4.征收房地產稅,最大限度調動閑置房產資源投入使用,增加房市的供給。這既可以抑製房市價格上升的幅度,同時是為打工農民創造轉化為產業工人的條件的一個可行途徑。

在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房地產是要征房地產稅(REAL ESTATE TAXES)的。以美國為例,雖然各州,各市和各地區的稅率不同,但房地產所有者每年都要向州,市和所在的區交納房地產稅。房地產稅, 一部分是由州市征收,用於公共建設和服務, 如道路, 橋梁,公園,以及警察,政府工作人員和貧困補助等等;另一部分是學校稅 (SCHOOL TAX)。 這部份一般占整個地產稅的一半左右,有些區甚至高於一半。學校稅的高低,基本上由學校所在地的房地產所有者自已決定。

學校(中小學)的經費來源,一部分來自於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另一部分來自所在地的房地產稅。在同一州內,不同地區的學校按學生人數從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得到的經費是相同的,而後者的多少則大不相同。學校從所在地得到經費是這樣形成的:每年由學區(相當中國的教育局)編製預算,決定學校經費的額度和升幅,再由所在地的房地產所有者投票通過。一旦預算通過,這部分經費則按房地產麵積算入地產稅中的學校稅部分。一般來說,學校稅越高,學校經費越足,每班的學生越少,學校雇的老師越好,教學質量越高。由於每一房地產的所有者都付了學校稅,所以每一居民,不論你是租的房子,還是買的房子,你的子女都可以在所屬學區的學校,接受中小學的義務教育。

房地產稅的存在,使得買得起房子的人,還要交得起稅才住得起,否則就要租出去或轉賣出去,很少有人會閑置和囤積房產。不少大富翁的莊園,遺傳給後代,但由於謎承人付不起地產稅,不得不轉賣或捐給政府。這種莊園,在紐約長島地區隨處可見。

中國最近出台的一些有關房地產稅的法規,仍然局限於房地產交易方麵,嚴格說來叫房產交易稅,隻有房產發生買賣行為才須交稅。這對於抑製房市中的惡性炒作,減緩炒作速度也許有一點作用,但不能真正解決房地產資源充分利用,迫使閑置和囤積房產投入市場,增加供給,拉低房價,並且進一步解決打工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的居住和子女教育問題。

如果我們征收房地產稅,那些擁有多套住房閑置在那裏,或者囤積多套住房等候升值的所有者,不得不考慮自已的賦稅。即使把房子租出去,也要考慮所獲租金能否打平自己應付的銀行利息和地產稅。投資房地產的壓力和風險增大了,開發商或炒家手中的房地產停留時間越長,所付的地稅越多。

此外,房地產稅應該有不同的稅率。對居民第一套用來居住的房產的稅率應低於用作投資的非自住房產。手中的房產越多,稅率越高,付稅額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占有多套房屋的房主或囤積大批房產在手中的開發商和炒家,就不得不盡快把這些房產投入市場。房屋市場上供給增加了,炒家減少了,房市就有可能走低,從而與社會的實際需求漸趨均衡。

在征收房地產稅的條件下,中外資本,隻要進入了中國房市,手中握有房地產,不論你是炒一把就走,還是買了放在那裏根本不來住,或者純粹是熱錢以房產形式潛伏於房市,你都必須交房地產稅。實際上也為當地的公益和教育作了貢獻。這種資本進入房市,多多益善,我們沒有理由拒絕。可以預測,一旦征收房地產稅,沒有人會傻到把房產放在一邊閑置,白白交稅。

征收房地產稅,也是對城鎮居民買房和租房雙向發展定位的補充。它將引發戶口製度和義務教育製度一係列改革。要健全房地產市場,戶口製度就必須徹底廢除,居民不論來自何處,買了房子或租了房子,隻要這個住房的所有者付了地產稅,就有權享受所居地的一切公共福利,他們的子女就有權進入所在區域的學校接受義務教育。這樣,數以億計的農民就有了定居城市的機會和可能。而房地產稅正是戶口製度和中小學教育改革的經濟依據或基點。承擔了義務,理應獲得相應的權力。社會民眾真正從此獲得了一個比過去公平的起點。

征收房地產稅一方麵會增加市場上房屋的供應量,另一方麵也會增加購屋和租屋者的負擔。負擔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沒有壓力房地產資源就不可能在社會中得到充分利用。但是, 如果這種負擔壓在廣大中低等收入,即中產階級和退休民眾身上, 社會的主流需求的支付能力就會削弱, 即使房下跌 民眾買了房子住不起;或因地稅引發租金上漲, 租不起房子, 所有的美好沒想, 也會付之東流。所以,征收房地產稅,不但要有自身的基本規範,還必須有其他的稅製改革配套,才能發揮作用。至少有以下幾個基本措施:

1.征收地產稅應有一定年齡限製。在美國大多數州,地產租是針對房地產,對物不對人,不論年齡多長,都必須交房產稅。年老退休了,一般而言,收入也會減少。此時,子女長大了,離家另立門戶了,也不需要原來那麽大麵積的住房了。房地產稅的存在, 老人們就要考慮還住在大房子裏每年交一大筆房地產稅值不值, 有沒有必要。從而促使老年人賣了大房子給需要大房子養孩子的年輕人,自已換一個小房子或小公寓。這一規律性的循環, 客觀上起到了物盡其用的效果。但是,中國在這一點上,還不能全盤西化,對退休居民征房地產稅。現在這一代退休居民, 絕大多數都住在改革前或改革中建的房改樓中, 這些房屋的麵積本來就不大, 僅勉強夠這些退休居民居住,不存在可以由大換的可能。加之,過去的工資低,積累不多,退休金也基本是從舊體製中沿襲下來的,金額有限,隻夠傳統消費支出。所以,有必要規定,退休居民可有一套自住房產,免征房產稅。超出自住的第二套才開始征房地產稅。從下一代退休居民開始,再逐步走向征收對物不對人的房地產稅。這不僅因為改革後起來的年輕一代,購買的商品房比上一代人的住房要大,要好,而且他們的收入,養老保險已逐步享受到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好處,將遠遠高於前一輩人。當老少住房更替的規律性循環發生在中國時,我們將看到一個充滿生機的房市。

2.規定勞工最低起薪額度,提高弱勢團體的收入。在市場經濟中,從純經濟的角度看,政府無須幹預勞工的薪資,勞動力本身就是商品,勞工市場上,勞動力的供給和對勞動力的需求將確定勞動力的價值,即薪資。但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載體是有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的人,所以薪資不僅僅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還取決於勞資雙方力量的對比。勞工可以通過工會組織,也可以利用選票影響政府來代替他們與資方交涉,確保勞工獲得合理的薪資。事實上美國的最低起薪額就是這種雙重作用力的產物。現在不是因為美國搞了最低工資額度,中國就一定要搞,而是中國的國情比美國更需要最低起薪製度。中國的工會,基本上是花瓶,是用來擺看的,既不能代表工人與資方或國有企業的法人代表為勞工爭取福利,提高薪資;在勞工與資方和平談判無法取得共識時,即使勞工的要求合理合法,也不敢領導勞工通過遊行罷工來達到目的。而且,改革開放後新興的私營企業,絕大多數連工會都沒有。加之,沒有民主選舉製,勞工對自身利益的訴求,不能通過選票傳遞給政府,相反,資本家和類似資本家的國企法人的糖衣炮彈往住更容易把政府官僚俘虜,幫助他們壓榨勞工。勞工的利益沒有政治團體代表,在與資方的角逐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眾所周知,追逐利潤的最大化,是資本的本質,在沒製衡機製的條件下,即使資本家掙大錢,也不會主動增加勞工薪資。勞工的最低起薪,應根據一定時期社會平均每小時勞動的產出價值和維持勞工和基本家庭成員如一對夫婦養一個孩子所需的衣,食,住,行的最低費用來決定。廣大勞動的收入有了提高,才能讓居民租得起房子;進而讓多數會掙錢,會理財的民眾買得起房子。

3.提高所得稅起征額度。過去,所得稅起征額也曾不斷向上修正,但除去通貨膨脹因素,工薪階層所得好處不多。很明顯,房地產租是對物不對人,一分厘都逃不掉。社會中工薪階層的所得稅雖然對人不對物, 也具有不可避的特性。他們不像資本家,企業法人和小業主那樣,有很多合法避稅的辦法,如旅遊觀光,請客吃飯,交通費用等等。這些開支,五花八門,難以完全列舉,常被用於公司的開銷,不用納稅,卻成了老板們的另類灰色收入。社會應特別注意公平對待工薪階層。征收房地產稅後,隻有大幅度提高所得稅的起征額度,才能保證工薪階層的實際收入不至減少。也就是說,工薪階層從所得稅起征額提高所得到的好處,應與他們從自住房產稅中的付出大致相當,隨著經濟發展,甚至應高於房地產稅的付出。
征收房地產稅,並不是讓工薪階層買不起房子,租不起住處,相反,是要通過房地產稅,抑製房產的閑置和囤積,降低房價,讓人們買得起或租得起房子。提高所得稅的起征額度,則是從另一渠道來保證工薪階層的利益和支付能力。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用力的範圍不同,但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