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崛起的口號與國人的浮躁

(2006-12-15 12:25:27) 下一個


亦文

自從2003年中央黨校副校長鄭必堅在海南博鼇亞洲年會上提出“中國和平崛起 ”的口號,並被中共新一代領導層認可之後,“崛起 ”一詞,立即成為一種時尚,在中國流行起來。最近,又搞出的長篇記錄片<<大國的崛起>>, 實際上是這種時尚的繼續, 名義上是展現近500年九個國家崛起的曆史, 實際上是要把觀眾的思維引向預留的第十個崛起的位置, 中國的崛起。

不論<<大國的崛起>>怎麽強調這些國家崛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和經驗,但明眼的國人和外國人都不難看出中國對這些國家一度稱霸世界的憧憬和羨慕。崛起的口號其所以能 迅速為民眾接受,並被知識界的精英廣為發掘,引申出一係列似是而非的崛起文化現象,充分反映了國人,特別是精英層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

崛起的本來的含義,不是漸進或進步和發展過程的結果,而是一種突起,說通俗一點,也就是暴發。這一概念本身, 就意味著衝突, 是對原有環境和秩序的變更和否定。這種變更和否定,不可能是一和平的過程。把崛起與和平捆綁在一起,就象把發一對發情的異性牛馬放在一起,它們怎麽也無法好事成雙, 二者並無可以協調和統一的依據。

用崛起一詞定義位五百年來,九個國家的興旺和衰落, 使人們進一步看到了和平與崛起的不相容: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靠的是暴力對非洲,南美以及環繞太西洋和印度洋航線諸島等殖民地的掠奪;荷蘭用武力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壟斷,占領了台灣,控製了日本的貿易,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好望角和巴西才得以真正崛起;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海上無敵艦隊和另外兩個海上勁敵葡萄牙和荷蘭,取得了海上霸權,靠殖民貿易積累了經濟能量,才有了工業革命,才能崛起為日不落帝國;法國的兩次短暫崛起,靠的是路易十四和拿破侖對歐州的武裝征服;十九世紀下半葉,俾斯麥用鐵與血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在普法戰爭中戰勝了法國,從一頻臨滅亡的小國,崛起為威脅歐洲和世界的強權,並兩度把世界拖入血與火的大戰之中;近代日本的崛起與日本在甲午戰爭的勝利, 日俄戰爭中的勝利, 占領朝鮮, 台灣以及獲得中國巨款戰爭賠款密不可分;蘇聯的崛起, 既有彼得大帝和卡捷琳娜女皇時代對外擴張的積累, 也有斯大林時代對農民的殘酷剝奪;沒有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美國也不可能崛起成為今日的世界強權。

縱觀五百年的曆史, 大國崛起的過程始終貫穿著血與火的衝突。不管這血與火的衝突, 哪個是正義, 哪個是不正義的, 至少世人知道了知識精英的“崛起”意味著什麽。把中國的發展同五百年來大國的崛起串為一體, 即使冠之 “和平崛起”, 也無異於宣布中國將對世界原已形成格局的威脅。

在中國剛剛提出 “和平崛起”的口號時,西方各國已對中國的這一說法存在著威脅的疑問,這次<<大國崛起>>如此大張旗鼓談論和闡釋崛起,無疑讓心存中國威脅論的各國確認了過去的看法。<<紐約時報>>最近就此發表評論, 認為虛偽的巨人已脫去了謙虛外衣。

近二十年中國的發展,使國人由極端自卑轉而過分自傲,已經沉不住氣了:GDP總量已超過了曾經崛起過的英國, 對外貿易總額今年可望達到二萬億美元, 將超越德國, 次於美國, 排世界第二。外匯存底已達一萬億,排世界第一。產業界和知識界有一部分人已經先富起來了, 紐約和巴黎的一些價格不菲的名牌店,連歐美中上階層進去買東西,都還要惦量,看是否有折扣,而中國旅遊團進來買東西眼都不眨一下。走在上海的浦東和廣州的天河新城, 一眼望去,與紐約,洛杉磯也沒什麽區別,可能更新,更時尚。中國大學的校園,這些年來,無一不大興土木,多數從外觀上看與西方發達國家已沒什麽區別了。經濟的發展也相應帶動了軍事裝備逐步現代化。大款們流行的購物口頭禪是“隻要東西貴,不在乎東西好 ”。當有人恭維中國大學生的水平已高於美國大學生的水平時,不僅贏得滿堂喝彩,而且全國一片叫好。軍隊的高級將領也不斷放出風聲,稱中國的核子武器已可打到美國本土的任何一個地方,強勢出擊的意味已非常濃烈。愛國主義包裝下的極端的民族主義的思潮越來越有市場。<<大國崛起>>應景而生,把國人的這種思潮與崛起雜交在一起,不能不令國人更加陶醉。有人把它比作當年的<<河殤>>, 其實二者的基點是完全不同的。後者是以謙躬心態反思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 前者則要煽起國人急切追求主宰世界的狂熱。

把中國改革開放的進步與崛起聯係起來,用崛起這樣浮躁的口號來定義未來中國的發展,實在缺乏智慧,甚至有些淺簿。

目前, 中國人均GDP還隻有1703美元, 美國37610美元, 日本34510美元, 英國28850美元, 法國24770美元, 中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還處在百名左右。占人口80%以上的農村人口還剛剛或正在解決溫飽問題。近年來,中國的發展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工業, 原材料和能源耗費高, 科技含量很低, 利潤也不高。基本上還沒出現在世界上領先的高科技產業。被國人津津樂道的載人航天技術,其實也沒超出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五十到六十年代的水平多遠。中國大學在科研和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材等諸多方麵,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特別是用以保持國家長治久安,持續發展的經濟和政治製度還處在前景相當不確定的改革之中。國人的文化素質,民主和法製意識都還有待提高。現在就談崛起,似乎為時過早,讓人不切實際地得意忘形!


有人也許會說,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上有限的能源和原材料急劇增加的需求,不提崛起的口號,也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大國產生衝突,會導致這些國家的圍堵。這實際上是冷戰思維在經濟領域的表現,處處把合理的競爭歸為不可調和的衝突。

目前,世界的主流,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資本的本質決定了它不能靠圍堵,而是要開放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利潤和活力。這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方向是一致的。開放的市場, 把全球的經濟行為聯為一體。在這個充滿活力和競爭的市場, 各國可以獲取自己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 向市場輸出自已的產品。如果按遊戲規則行事,在新的環境下,不會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和圍堵。市場本身就是化解衝突,求得共識的場所,而價格本身就是這種共識的體現或表達。否則,中國對歐洲和美國的貿易不可能獲得巨額順差,也不可能從市場獲得與歐美各國相同價格的能源和原材料。

但是,如果彼此間放出容易令人誤會的信息,這種規則和環境卻是可以破壞的。不論用崛起或和平崛起作為中國的方向,都意味著要擋一些國家的道,一些國家要走向衰落,以反襯中國的崛起,極其容易使人聯想起五百年來大國崛起的血與火的衝突。特別是當中國的政治體製改革,多年並無實質改變,決策過程缺乏民主和製衡機製,經濟發展會不會使中國走向軍事強權,從而威脅世界自由經濟的規則和秩序,不能不引發各國的耽心。這種耽心不消除,有可能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不必要的困難和麻煩。

中國現在所要的不是要今天一個崛起,明天一個崛起,的煽情口號,而是要實實在在地進行自身的政治製度和經濟製度的改革,建立政治民主和經濟開放的機製,使自已真正成為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員。在全球化過程中與各國共同發展,互惠互利。同時,也有必要徹底化解“中國威脅”論和引發這一觀點的內在起因。中國需要和平發展,但自吹自擂式的“和平崛起 ”的口號,隻可能幫倒忙。鄉下農民都知道,這叫羊肉還沒吃上,就沾了一身膻。事實上,早就吃到了羊肉的美國,卻從來沒宣布過自已的崛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