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人民幣升值難給美國經濟帶來實質性的好處

(2006-06-02 23:11:43) 下一個

                        

 亦文

最近,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比值在美國政府和政客們的不斷逼壓聲中,又一次升高,曾一度突破了八比一的心裏關卡。可以預料,隨著外匯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人民幣的匯率將持續呈現升值的趨勢。

 美國政府和政客們其所以要一再在人民幣匯率上作文章,向中國政府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主要原因有:1.中美貿易的巨額順差。2005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1141.7億美元,引起美國人民對中國威脅問題的關注。2.美國經濟麵臨結構性的轉業,許多工作機會出現永久性流失, 美國人以為中國人搶了他們的飯碗。3.還有一個不能上台麵的原因就是一些大的金融集團大量的熱錢巳經潛入中國。現在上海、北京房地產價格與美國房價水平巳非常接近,同中國人民的收入相比巳經高得離譜。這與潛入的熱錢不無關係。這些集團在幕後挑動政客逼人民幣升值,以便撈上一票。有的政客甚至揚言,人民幣起碼要升盾值25%左右才符合它的實際價值。

人民幣升值究竟能不能解決美國所麵臨的問題,對美國經濟和美國人民而言,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呢?

中國對美國貿易的巨額順差,即使人民幣升值25%也無法解決。這是中國這二十多年經濟發展的結果。這不僅表現在中國產品的價格上,而且表現在中國的消費產品在款式,質量,品種等諸多方麵越來越符合美國市場的需要。以現在市場上同樣款式和質量的日用消費品而言,中國產品遠遠不止比其他國家的產品便宜25%,也就是說,假如人民幣兌美元的比例升到六比一左右,進口商和美國的聯鎖店還是要進口中國產品。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不是簡單地靠人民升值就可解決。這類情況,日本有過先例。從1971年至1995,日元從360日元比1美元開始浮動上升,一度升到80日元比1美元,最大升幅為450%,但美國人所希望能籍以解決的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的問題卻從未得到解決。

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是耗費原材料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產品的生產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就轉到了台灣,韓國以及東南亞和中南美洲等地區,美國國內已基本不生產了。人民升值,中國產品價格上漲,這些行業也不可能在美國恢複,早就流失的工作機會不會再現。中國人隻是取代了台灣、韓國、東南亞和中南美洲,向美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其實,美國在九十年到本世紀初這十幾年的工作機會流失基本上去了印度,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過去,美國的電腦、互聯網、銀行的服務業、會計以及電腦軟件的開發乎全在美國本土,現在很多都被印度吸引去了。如果你在美國的戴爾公司買的電腦發生了問題,或者對在花旗銀行的帳目有了疑問,一通電話打去,回答問題的人全在印度。而日本人則在汽車等行業把美國公司搞得幾乎無還手之力,不斷關閉工廠,縮小開支和規模,許多工人失去工作或被迫提早退休。通用汽車廠的員工從1981年的746000人減少到目前的350000人。相反,以銷售中國廉價商品為主的聯鎖店沃瑪,其員工則從1981年的2.7萬人增長到了現在的130萬人。中國廉價商品進入美國,促進了美國售業的發展,更多的中低層民眾,獲得了工作機會。

近年來,能源,食品以及住宅成本價格的上漲, 巳經使美國人民感受到了通貨膨脹的壓力。據美國勞工部本周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今年三月份上漲了0.3%之後,四月份又上漲了0.6%。人民幣如果按照美國政客的要求幅度上漲,無異於對美國的經濟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按中方的統計2005,對美國的出口總額為2016億美元,美國的統計遠遠高於這一數字。以這中方的這一數字估算, 假定進口商品直接按零售商的利潤率計算,即進貨價與出售價為1:2,這是美國聯鎖店的基本標準,(低於這一標準,將無法盈利,甚至不能平衡各種開銷),總零售額為4032億。假定人民幣升值10%, 總零售額為4435.2,美國消費者要多付403億。如果人民幣升值25%,總零售額,5040,美國消費者要多付1008,這個數字幾乎與人民幣升值前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的89%,平均每個人在購買中國日用品上要多付350美元。如果把進口商的加價和利潤也算進去了,美國人所要多付的數額將更高。

通貨膨脹,將推動工資水平提高。人力成本過高,將促使更多的行業向勞動力素質高,且人工較便宜的國家流動。同時,美元走軟,使得許多用美元作外匯儲備的國家將拋售美元,以減少因美元貶值造成的損失,將進一步推高美國通貨膨脹的水平。美國經濟不可能不受影響。近十多年來,巳在美國消失了的滯脹現象有可能再度出現。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有利於美國產品打入中國市場,似乎可以解決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問題。但是如果不能解決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即使人民進一步升值,也不能使美國的產品變得更便宜。試圖通過擴大向中國出口美國產品也將成為一廂情願的幻想。此外,從中國市場的需求來看,並非美國日常生活用品和一般的工業產品,而是美國的高科技產品。這類產品優勢在美國,在價格上具有絕對的壟斷性,如果能對中國出口,也許可以不受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提高美國對華出口總額。美國政府最近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打算放寬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限製,但這更多的取決於放寬的幅度,與人民幣升值的關係反而較小。

在美中匯率上大作文章的美國政客們,不論是看不到其中的利弊,還是受到利益集團的驅使,最終將損害美國經濟和美國人民的切身利益。無異於搬起石頭砸了自巳的腳。相反,人民幣的升值將使中國這一潛在的競爭對手更加強大起來。

中國經濟目前仍然是以大量耗費原材料為特征的勞動密集型經濟。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的大幅度上漲,造成企業很大的壓力。大多數企業外表看上去,做得轟轟烈烈,但除去成本後,利潤很低,有的甚至不掙錢。人民幣升值,企業在國 際市場上購買以美元計價的各種原材料會隨之便宜。即使生產總量不變,企業也能因原材料的開支減少獲得更多的利潤。企業利潤的增長,既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也使勞動者的收入可以有所提高。國內總需求也會相應增長。

人民幣升值會使以美元折算的中國企業總資產額相應提高,有助於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各種融資活動。巳經在國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在人民幣升值後,按美元折算的獲利會隨著匯率的上升而增加,它們的股價會有更好的表現。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自從人民幣出現升值的趨勢後,股價都有較大的升幅。可以預料隨著人民幣的逐步走高,這些公司的股價還有上升的空間。股價的上漲, 有助於企業對國外企業的並購或入股國外企業。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同等數量的人民幣值更多的美元,有利於國內企業對某些有導向和發展平台作用的行業進行投資,以帶動國內相關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水平的提升。這極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企業會通過過些平台,在美國境內象日本人一樣,直接與美國企業競爭。

過去,由於人民幣匯率過低,給中國人民出國留學、旅遊、探親、訪友,帶來諸多不便。人民幣升值,將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與國外交流的機會多了,尤其是在經濟上使更多的年輕人有了出國留學機會,對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和未來的經濟的發展,其價值之高,非簡單的經濟數字可以表達。

有很多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會使出口減少,進口增加,使國內企業受到衝擊,進而引起勞動力就業機會流失。中國對外出口的產品基本上是日常生活必須品,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對於外國廣大的民眾而言,價格有所上升,也不能不買。即使人民幣升值也不會對出口造成太大影響。受到中國人民消費水平的限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進口產品不會因人民幣的升值便宜到為消費者普遍接受的程度。銷售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國零售大王沃瑪,在南韓幾乎年年虧損,今年五月巳決定退出該市場,在日本,也連續虧損四年,而未見轉機。可見外國消費產品要進入一個新市場是多麽不容易。在供求關係的引導下,進入中國的外國產品會相對集中於高科技領域,而這些產品本來就是中國不曾生產或大量生產。因而不至於引發大規模就業機會流失的問題。

美國政府和政客們不會因為人民幣對美元一兩波的小幅上升而中止對人民幣升值的進一步施壓。壞事也許會變成好事,它促使我們更為迫切地重新評估人民幣的匯率政策和思維。

人民幣的匯率決定權在中國政府,我們無需跟著別人的指揮棒轉,其他國家無權說三道四。但是,中國既然是整個世界經濟的一員,享受了其他國家市場開放的好處,就不能違反遊戲規則,通過控製人民幣的匯率, 阻礙市場競爭。何況,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弊大利小,對中國弊小利大。人民幣匯率應在逐步擴大的浮動過程中走向完全由市場決定。反對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與改革開放,建立完整的市場經濟體係的思維是不一致的。

現在的問題不是人民幣匯率要不要市場化的問題,而是市場化過程中要注意什的問題。在人民幣匯率逐步市場化的過程中,筆者認為:首先,要逐步完善外匯市場發展的各種法律和法規,如參與經營和交易的各層金融機構的權力和義務;結售外匯頭寸;融資擔保;境外融資境內投資以及企業和個人外匯匯款等等一係列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加強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內部的風險控製和阻擊境外金融集團惡意炒作的能力。其次,要防止房地產因熱錢加入的炒作泡沫化。最近,中國政府購買房產二年之內出售征20%的增殖稅的規定,是抑製房地產泡沫化的一個具體措施。時間就是金錢,這些熱錢如果要等上二年以上才能解套,金主們不得不考慮其成本。再次,每次升值的幅度最多不能超過銀行同期的利率,而且要把握好時間的間隙。使得投機熱錢套現無利或無大利可圖。人民幣匯率走向市場化是中國經濟改革必走的一步。如果能在這一轉化過程中,隨時關注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讓投機的熱錢有可乘之機,避免金融市場的大幅震蕩,美國政客們的如意算盤恐怕又要落空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