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父親的回憶

給父親收集的抗戰期間在空軍的記憶和有關祖父的中國海軍文章
正文

我國冶金技術和鑄造工藝新領域的開拓者——榮科

(2006-05-08 13:31:17) 下一個
  榮科,金屬冶金學家,他畢生致力於冶金材料和鑄造工藝研究。在球墨鑄鐵工藝創新,大型複雜鋁鑄件工藝研究,變型高溫合金立足國內和以高溫合金
精密鑄造代替變形合金製造航空發動機熱端部件,鑄造高溫合金的係列研究,突破鎂鑄件關鍵技術等方麵作出了貢獻。尤其是航空發動機氣冷空心一級渦輪葉片鑄造工藝的研究成功,為我國新型飛機試製成功和投入批量生產起了關鍵作用。他還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其他部門,研究解決了許多關鍵性的技術問題。為我國的工業建設特別是航空工業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榮科,原名榮貴勤,1914年1月19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祖籍河北省青縣。父親榮樹梧因生活困難,棄家逃生,流浪到錦州,在京奉鐵路上當煤工,勉強糊口。榮樹梧為了讓孩子們將來有個出頭之日,把7歲的榮貴勤送進私塾館受啟蒙教育。榮貴勤從小品學兼優,16歲時,考取遼寧省立第三高級中學。

  1931年“九·一八”事變,榮貴勤誓死不當亡國奴,當天午夜流亡入關,輾轉到達北平,入流亡的東北中學。此時,改名榮科,“科”者,科學救國之謂也。他抱著科學救國,還我河山的誌願,於1933年考取焦作工學院采礦冶金係。1937年畢業時,正值“七·七”事變,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華北,不久,榮科工作的中興煤礦所在地山東棗莊淪陷,榮科憤然離礦,流亡到武漢,顯示了一個中國技術人員的尊嚴和氣節。1938年,榮科在長沙入地方行政學校工礦輔導員班受訓,不料因與在延安的一同學通信,被當局視為可疑分子而開除學籍。不久,日本侵略軍進犯湖南,兵至汨羅,國民黨長沙守軍奉令“焦土抗戰”,火燒長沙,全城傾刻之間變成火海。榮科從睡夢中驚醒,衣履俱焚,隻身跳入湘江逃命,幸被運送傷兵的木船救起。但身無分文,舉目無親,隻好當拉船的纖夫,拉著滿載傷兵的木船出湘江,過洞庭,穿三峽,走古棧道,爬絕壁,一步一步走到重慶。在重慶經老師蘇又諤和俞濯之介紹,入兵工署第21兵工廠鑄造車間工作,跟美籍華人冶金學專家朱洪健學習鑄鐵、鑄鋼技術。不久,調入資源委員會從事銻、汞冶煉,同時還在黔湘會靖地區開發金礦。在此期間,榮科創造了新的煉汞方法,自行設計了鐵管式反焰煉汞爐,使汞的純度由97%提高到99%,回收率由40%提高到98%。在采金礦區,用露天采掘技術使日產量提高一倍,用水選技術采掘石英脈金,日產量也提高近一倍,為黔湘會靖地區金礦開采,開創了新的采掘技術。

  1942年,榮科去貴州大定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工作,被聘為金屬學專家,任鑄造車間主任。當時,大定廠準備仿造美國萊特公司的旋風式9缸活塞式發動機。榮科出於抗日的強烈心願,一麵夜以繼日地消化、掌握美國資料,一麵抓緊試製鋁鎂合金鑄件和鋼鑄件,並自行研製了優質鑄鐵材料,使發動機活塞環使用壽命由1000小時提高到1萬小時,得到當局嘉獎。

  1945年,重慶國民政府與美國洽談購買渦輪噴氣發動機製造權,並選拔一批發動機設計和製造工藝專門人才,派往美國實習。但未能達成協議,隻好轉向與英國洽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經濟蕭條,正尋找貿易夥伴,於是很快達成協議。當年7月,派出王子仁為領隊,榮科為副領隊的“中國技術代表團”,赴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實習。榮科實習的專業是冶金材料和鑄造工藝,主要實習梅林水冷式活塞發動機製造工藝。中國實習生勤奮好學,在技術上受到主管部門和所在車間的讚賞。4個月後,改為實習噴氣發動機製造技術。不久,實習隊大部分人員去達比,隻留下榮科一人學習鑄造。他同工人一起學習達汶、梅林發動機每個鑄件的鑄造工藝,還在總冶金室的試驗室充當試驗員。每天下班後,他還要趕到英國皇家工學院進修冶金材料課程。

  在英國期間,他倍受種族歧視之苦,決心走科學救國、工業救國的道路,努力學好技術,他日學成回國,獻身航空工業,使祖國富強起來。於是他抓住一切時間學習,在鋁合金鑄造試驗車間、生產車間曾編製全套鋁合金鑄件生產工藝及部件的鑄造工藝設計,還編製了導向葉片用高溫合金材料製備工藝。他還到科沃國際鎳公司學習高溫合金材料及冶煉工藝。星期天則忙於跑圖書館或書店,有機會讀到了《西行漫記》和有關中國解放區的報道,漸漸對中國共產黨有了初步的了解。

  1948年初,實習隊奉命回國。4月,大定航空發動機廠廠長顧光複以空軍司令部的名義電召榮科去大定廠報到。在軍令相逼之下,隨同顧光複在南京登機飛往貴陽,到廠後在研究課工作。1948年夏,國民黨空軍司令部急電大定廠,令榮科等4人立即去台灣。此時此刻,榮科以給小女兒治病為由暫未去台,改名榮盈科,轉入貴州大學工學院礦冶係任教授。在貴州大學,榮科常參加進步學生的集會和活動,從思想感情上日趨親近共產黨。1949年春,貴州大學學生響應地下黨發起的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運動,教師們也聲援學生的正義要求。榮科義憤填膺,提出罷教動議,得到教師們一致同意,這一行動推動了貴陽市大中學校的罷教運動,推動了運動迅猛地發展。因此,榮盈科的名字被貴州省政府列入赤色分子名單。

  1949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大西南,貴陽國民黨守軍望風而逃,榮科參加貴州大學師生護校自衛。11月14日貴陽解放,第二軍毛軍長來到貴州大學,接見了榮科等教師,在大操場上舉行了盛況空前的歡迎解放軍大會。榮科代表貴大師生致歡迎詞,慶祝貴大新生,揭露國民黨的罪惡,並親手升起師生們自己製成的一麵五星紅旗,歡呼解放。

  1950年春,黨中央著手恢複經濟,榮科應聘到上海華東紡織管理局,參加杭州經緯紡織機械廠建廠工作。同年7月,他幫助國營第二機械廠解決了被國外封鎖的隔紗板製造問題,為上海260萬紗錠恢複生產鋪平了道路。

  同年10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此時,杭州經緯紡織機械廠奉命內遷山西榆次。榮科負責年產萬噸的機械化紡織機械鑄造車間的設計和籌建。開始信心不足,曾向國外求援,但條件過於苛刻,回過頭來堅持自力更生,組織華東工業部和本廠的技術人員,按他製定的藍圖自行設計、自行製造,僅用了1年零3個月就完成了我國第一個現代化鑄造車間的建設任務。為此,他榮獲華北地區工業勞動模範的稱號。

  球墨鑄鐵是一種特殊鑄鐵,拉力大、硬度高、韌性好、耐熱程度高,是代替鑄鋼、鍛鋼的重要金屬,是製造紡織機械的重要材料。而它的成本隻有鑄鋼的1/3,利用普通鑄鐵設備即可製造,易於大量生產。當時全國各地製造球墨鑄鐵都要經過兩次處理(即兩道手續),榮科於1952年7月26日創造性地采用矽鐵銅鎂球化劑,以鍾罩法一次處理鐵水獲得良好效果,將我國鑄造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為國家作出了貢獻。第一,這一先進經驗一經普遍推廣,即可給國家節省銅材50%左右,使球墨鑄鐵製造成本較兩次處理降低25%;第二,簡化了製造中的操作程序,節約了人工,為大力推廣球墨鑄鐵的製造打下了基礎。第三,由於鐵水溫度高,流動性好,大大減少了廢品率,提高了質量。這樣的球墨鑄鐵再用淬火方法,即可製成勃林納448硬度的耐磨針狀鑄鐵,它是汽車工業中及工作母機工業中的代鋼的主要材料。1952年9月10日,《山西日報》以“榮科工程師與工人結合,試製球墨鑄鐵一次處理成功”為題,作了詳細報道。接著《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大公報》都全文轉載。為此,榮科榮獲山西省特等勞動模範稱號,並榮獲紡織機械工業部頒發的刻有“發揚光大”四個大紅字的銀盾紀念獎。

  1953年,我國航空工業開始由修理走向製造,航空技術人才非常缺少,尤其是高級專門人才。中共中央、國務院號召航空技術人員歸隊,榮科又回到航空工業戰線,在第二機械工業部航空局工作。1956年參與領導籌建航空材料研究所,繼之任技術副所長兼總工程師。同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出席全國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朱德副主席、劉少奇委員長和周恩來總理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6年,受國’家科委委派參加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赴蘇聯考察。同年被聘為北京航空學院兼職教授,曾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校講學,後來,也曾被哈爾濱工業大學聘為名譽教授、西北工業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1964年榮科又一次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同年,調入航空研究院任副總工程師。1965年榮科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多年勞累,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迫害,1972年他患了口腔淋巴癌。在周總理的關懷下,由腫瘤專家吳恒興主治做了顎骨切除手術。在病榻上仍關心我國發動機渦輪盤的試製,他不顧醫生和護士的勸阻,在醫院主持討論解決渦輪盤的質量問題。1974年7月病愈出院,又悉力投入了工作。

  1977年被任命為第三機械工業部技術顧問、航空研究院顧問。70年代後期,中蘇關係尚未正常化,蘇方對我仍實行技術封鎖政策,致使我國中型轟炸機轟6的動力裝置渦噴8發動機(是仿製蘇聯的產品)的生產麵臨無米之炊。一方麵,發動機工廠庫存的第一、二級大型渦輪盤和壓氣機盤的蘇製毛坯告急;另一方麵,國產的鍛件毛坯質量得不到保證;轟6麵臨停飛的危險。1977年航空工業部組織國內大鍛件生產調研,已是60開外的榮科身有疾病,肩負重任,作為調研組領隊,會同其他工業部門有關單位,克服自己生活上的很大困難,不顧疲勞,深入基層,進行了曆時近3個月的廣泛調研,並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改進、提高發動機大鍛件質量的建議書。同時,他還親自主持製訂了行之有效的國產大鍛件的試製方案。在當時我國鍛壓設備噸位不足(僅有1.2萬噸自由鍛設備)的情況下,通過組織全國大協作,聯合攻關,鍛出了在蘇聯用大於我國4倍的模鍛設備成形的渦輪盤和壓氣機盤件,並且冶金質量達到蘇製盤件的標準,使用壽命也符合設計要求,解決了發動機生產的燃眉之急。

  同年9月,國務院成立以王震副總理為組長,中央有關部門和陝西省負責幹部參加的“斯貝、轟7會戰領導小組”,榮科作為該小組成員之一,幾次隨同王震副總理到工廠視察工作;他作為部級驗收小組組長,負責對從英國引進的斯貝發動機所提供的材料毛坯等進行驗收,並作為中方的首席代表與英方談判,使英方對所提供的貨物中存在大量的質量問題承認了錯誤,並同意退換不合格的材料。他在維護我方合法權益、挽回重大的經濟損失,避免將由此而引起的嚴重後果方麵起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王震副總理的讚許。

  1980年6月,當時任中國鑄造協會理事長的榮科與前來中國的日本鑄物協會會長、早稻田大學草川隆次教授首次相識,由他們兩人共同創建了中國鑄造界與日本鑄造界的科技交流與友好合作關係。

  1981年,擔任進出口委員會顧問時,他曾代表中國出席“世界與中國技術投資聯營擴大交流會”,在會上作了高溫合金學科的長篇發言,贏得美國同行的稱讚。

  60年代,他所取得的“殲8、殲7Ⅱ所用發動機配套的多孔氣冷鑄造一級渦輪葉片的研製和推廣”、“ZG22CrMnMo低合金高強度高韌性鑄鋼”兩項科研成果,分別在1985年和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與國家發明三等獎。

  1992年,為表彰榮科為我國航空工業作出的突出貢獻,航空航天工業部特授予他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他先後還擔任英國鑄造協會會員,中國航空學會理事、名譽理事,航空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特邀顧問,中國鑄造學會理事長、顧問,中國金屬學會理事,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顧問,冶金學會理事,國防科工委發明評選委員會航空專業評選組成員,天津市工業局顧問,第六機械工業部技術顧問,第八機械工業總局技術顧問等。還是第61屆世界鑄造會議基金委員會名譽委員。

  榮科是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冶金技術和鑄造工藝新領域的開拓者

  50年代初,榮科參加了我國首批仿製ЯK—18飛機的技術攻關,使M—11、AЩ—82等發動機大型複雜鋁鑄件氣缸頭實現了國產化;指導BK—1A噴氣發動機鋁鎂合金鑄件和高溫合金導向葉片的生產試製,獲得成功;在生產實踐中培訓出一支航空特種鑄造專業隊伍。

  1956年,榮科在第二機械工業部和冶金工業部共同領導下,會同蘇聯專家和航空材料研究所、鋼鐵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去撫順鋼廠,與煉鋼工人一起試製我國第一代變形高溫合金ЗИ435。其材料樣品曾送往蘇聯鑒定,達到蘇聯的技術要求,從此揭開了我國高溫合金發展史的第一頁,為航空發動機用高溫合金立足於國內奠定了基礎。他是中國高溫合金研製和應用的開拓者之一。

  1956—1957年赴蘇聯考察期間,曾到斯特賓鋁鈦廠和海軍48所學習鈦鐵分離冶煉技術,用Mg—Cl4還原提取海綿鈦製造工藝和鈦合金精密鑄造技術、AHB300高溫合金真空感應冶煉技術等,回國後,為冶金工業部建立海綿鈦廠和建立鈦合金研究室都起了重要作用。

  接著,沈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試製PД—9Б軸流式噴氣發動機AHB300高溫合金是其不可缺少的關鍵材料,在榮科指導下完善母合金冶煉和精鑄工藝,顯著提高了葉片合格率,使導向葉片很快試製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產。

  1960—1963年研製K3高溫合金時,采用非真空冶煉工藝,性能不穩定,總達不到技術要求。榮科決定,改用真空冶煉工藝,就很快突破了技術關鍵,從而滿足了新機研製要求。同時他還提出了以多層殼型代替濕法造型,開創了我國高溫合金精密鑄造新工藝。

  從此,他指導航空材料研究所與有關單位合作,相繼研究成功K3、K5、K,等鑄造高溫合金。在此基礎上,各單位又研製成功多種鑄造高溫合金,形成我國自己的合金係列,使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所用高溫合金基本立足於國內,主要性能分別達到國外廣泛使用的、有代表性的ЖC—6K、In—100合金水平。他遠見卓識,在國內最早提出以鑄造高溫合金代替變形高溫合金製造渦輪葉片和其他某些零部件,得到領導的支持。經過30多年的實踐證明這一倡議是正確的。就世界航空工業來說,這在當時也是走在前麵的。

  1959年以後,他連年下廠,長期住在511廠解決汽化器、銅浮子的質量問題。在沈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沈陽飛機製造廠蹲點,為殲6飛機優質生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還為蘇家屯有色金屬加工廠、五機部坦克發動機、四機部大型雷達鎂合金鑄件定型生產攻克了技術難關。

  1964年,航空研究院決定試製渦輪風扇發動機,由航空材料研究所擔任總冶金師,負責生產1台份加工件、3台份毛坯件的任務,均由榮科負責。試製任務迅速展開,前後機匣和燃油附件鋁合金鑄件的試製,從工藝設計、廠房布置、生產準備到試製定型,隻用了3個月時間。通過試製整台發動機,為航空材料研究所創建了航空鍛、鑄件生產條件,並培養了一批水平較高的冶金技術隊伍。

  同年,為實現我國自行設計的高空高速殲8飛機裝配雙台渦噴7甲發動機的方案,必須首先研製出氣冷空心一級渦輪葉片。榮科肩負重任,在他指導下,匯集有關廠、所,特別是沈陽金屬研究所、沈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和航空材料研究所的科研力量,通力合作研製9小孔氣冷鑄造一級渦輪葉片。這是渦噴7甲發動機成敗的關鍵,也是殲8飛機雙發設計方案能否實現的難題所在。首先研究設計氣冷空心渦輪葉片試驗件,建立冷卻效果試驗器和葉片熱衝擊試驗器,又一個一個地攻克了選材、精密鑄造模具設計,型芯材料斷芯故障,脫芯技術,鑄件疏鬆、葉片校正等技術關鍵,渦輪葉片終於試製成功,為殲8飛機試飛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

  氣冷空心鑄造一級渦輪葉片研製成功,不僅震動了我國鑄造界,在國際上也是領先的。當時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航空發動機隻使用了鍛造空心葉片,對鑄造空心葉片能否在高負荷下工作,還不放心。後來經曆了3年才獲成功。該公司技術董事胡克博士訪華,看到渦噴7甲發動機鑄造空心渦輪葉片後,大為驚訝,他對榮科說:“能看到你們的鑄造空心葉片,是一大收獲!”對此,榮科沒有說什麽,隻是付之一笑。此時此刻,他想起28年前,在羅爾斯·羅伊斯工廠實習時,英國人在報紙上用漫畫諷刺中國實習隊的情景,他更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1964—1965年,第三機械工業部派出以榮科為首的工作組,參加第六機械工業部407廠的續建工程和承擔4000匹馬力高速柴油機試製任務。高速柴油機由六個液冷式航空發動機呈星形組成、結構相當複雜、技術難度很大,是仿製蘇聯的。榮科肩負重任,組織科技人員按航空工業的冶金技術要求,主持製定鍛、鑄件毛坯的製造工藝路線,從毛坯設計到造型工藝、鋁合金熔煉脫氫技術、冶金標準、一直到測試技術向廠科技人員和工人講授,並親自參加操作,前後工作共兩年。在他的指導下,完成200餘項鍛、鑄毛坯的試製工作(包括前所未見的非常複雜的長達1.5米的液冷氣缸頭),幫助工廠建立了冶金試驗室,培訓了一批技術人員,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研製成功高速柴油機。經200小時長期試車、完全符合原始設計標準,為我國海軍防禦用的快速炮艇的研製成功立了新功。

  他為鞍鋼解決了高溫合金薄板軋製技術,還熱心幫助天津液壓件廠研製覆模樹脂砂和水基塗料,生產多孔道液壓件,質量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同時,建立了天津壓鑄基地。

敢於負責勇於創新事業心責任心強

  榮科出身於工人家庭,由於家境貧寒,生活艱辛,自幼養成一種勤勞節儉和好學上進的好品質。他有著一顆赤誠的愛國心和強烈的事業心,而且善於鑽研技術,特別注重實踐。1956年參與領導試製我國第一個高溫合金時,榮科已值中年,家有老小,困難較多,但他毫不猶豫地隻身到撫順鋼廠、鞍山鋼廠長住,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冶煉時他都堅持在現場,經常和煉鋼工人一起討論、研究冶煉工藝。工人們把他當成自己人,親切地稱呼他“老榮”,稱讚他是大專家,也是煉鋼工。

  敢於負責,勇於創新,這是他的又一可貴的長處。1964年10月,航空研究院院長召開新殲(殲8)會議。會上提出裝兩台改進的渦噴7發動機的殲8設計方案,關鍵是要將一級渦輪葉片改為氣冷空心的。榮科認為我們已經研製成功鑄造實心渦輪葉片,積累了一些精密鑄造的經驗,有了必要的設備和性能良好的鑄造高溫合金,更重要的是有了一批水平較高的人才,各有關單位通力合作,是有可能研製出氣冷空心鑄造一級渦輪葉片的。他又想起前不久聶榮臻副總理看到航空材料研究所研製的鑄造葉片後,委托國防科委情報資料處張處長打電話給榮科,傳達聶總的期望,張處長說:“聶總看了你們的鑄造葉片,很高興,他希望你們取得更新更大的成績。”榮科心潮起伏,他想,我國應當有自行設計的高空高速殲擊機,絕不能因空心葉片問題拖住了新殲擊機的後腿……想到此,榮科感到自己有責任把氣冷空心葉片搞出來,他不顧風險,拍案而起,洪亮地說:“願立下軍令狀,保證在一年內研製出氣冷空心鑄造一級渦輪葉片,降低渦噴7發動機耗油率,提高渦輪前溫度100℃,實現雙發新殲方案,否則甘願把腦袋掛在二所大門上示眾。”在他指導下,葉片果然如期完成。時至今日,榮科當年的勇於創新,不計個人得失的無私奉獻精神,在航空界、冶金界仍傳為佳話,鼓舞著後人去攀登新高峰。

  他治學嚴謹,扶掖後進不遺餘力,50年代他指導的眾多研究生,如今遍布全國各地,都已成為技術骨幹或擔任著技術領導職務。

  榮科為人忠厚、耿直、豁達大度,不計恩怨,平易近人。他廣交朋友,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門衛、司機都有深厚的友誼。他關心同誌,樂於助人,為人解難,肝膽相照。

  榮科對待疾病一直抱以樂觀主義的精神。他雖得了口腔癌並動了大手術,但從未因此背上思想包袱,而是以堅強的毅力與疾病作頑強的鬥爭。即便在術後最痛苦之時,也從未呻吟一聲。他酷愛武術、喜歡遊泳、愛好運動,這也是他戰勝疾病的一大法寶。1974年術後出院不久便拜師學習八卦掌。他虛心好學,勤於苦練,還寫了許多筆記。有3年多時間,他總是堅持每周4~5次起大早乘公共汽車趕到天安門廣場去習武,不管春、夏、秋、冬,持之以恒。以後他每天總是堅持兩小時以上運動,即使去外地出差也從不間斷。大家對榮科這種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表示敬佩。他還是北京市武術協會理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期地堅持鍛煉,練就了他強壯的身體和敏捷的行動,對戰勝惡病和獻身航空事業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武術也使他能臨危不懼,歹徒麵前呈英豪。70年代後期某年仲夏,榮科去杭州開會,一天傍晚去西湖遊覽,四個不法青年企圖攔路搶劫。正當他們下手之際,榮科一顯身手將四個歹徒掃倒在地。他們看見這位滿頭銀發的老頭如此身手不凡,逃之夭夭了。

  榮科患口腔癌至今已過去20餘年,但一直很穩定。這種情況在醫學界也是罕見的。因此,在90年代一次世界醫學大會上,腫瘤專家吳恒興將他的病例作為成功的典型交流經驗。這除了是醫療的成就外,也是他本人的思想、精神、情操及長期與疾病作頑強鬥爭的結果。榮科退休後,仍孜孜不倦地為鑄造技術的發展、為關鍵工程的建造和鄉鎮企業的開發貢獻餘熱。

  (作者:朱伯賢 蘇雪英)

簡曆

  1914年1月19日 生於遼寧省沈陽市。

  1933—1937年 在焦作工學院采礦冶金係學習。

  1938—1942年 長沙地方行政學校受訓、重慶二十一兵工廠工作。

  1942—1945年 任貴州大定航空發動機製造廠鑄造車間主任並被聘為金屬學專家。

  1945—1948年 赴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實習並在英國皇家工學院學習。

  1948—1950年 任貴州大學工學院礦冶係教授。

  1950—1953年 參加杭州經緯紡織機械廠建廠工作。

  1953—1956年 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特級工程師。

  1956—1964年 任航空材料研究所技術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64—1966年 任國防部第六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1966—1977年 任國防科學委員會第十六研究院副院長。

  1977年 任第三機械工業部技術顧問、航空研究院顧問。

  1981年 任進出口委員會顧問。

  1982年 任航空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1985年 任航空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特邀顧問。

  1995年10月4日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榮科.精鑄工藝及其理論的探討.上海機械製造,1950

  2 榮科.鋁—矽合金的晶粒細化的修改處理.上海機械製造,1950

  3 榮科.球墨鑄鐵一次處理研究過程.機械學報,953

  4 榮科.球墨鑄鐵代鋼的研製.第三機械工業部四局技術報告,1954

  5 榮科.鋁合金脫氫處理.第三機械工業部四局技術報告,1954

  6 榮科等.有色合金的鑄造原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56

  7 榮科.關於渦噴7甲發動機空心渦輪葉片研製經過的回憶.航空工業史(第21輯),1987

  8 榮科等.鑄鋼學.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88

  9 榮科.渦輪葉片的研究進展.航空學報,1989

  10 榮科,殷克勤.航空發動機用鑄件的高溫結構材料發展現狀.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