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父親的回憶

給父親收集的抗戰期間在空軍的記憶和有關祖父的中國海軍文章
正文

這個家族太牛了,出了幾個美國院士

(2006-05-08 13:04:37) 下一個

這個家族太牛了,出了幾個美國院士

  送交者: 林氏後裔  


科技文教世家 盛名享譽四海——東瀚鎮東瀚村雲莊北窗林氏後裔紀略

  東瀚鎮東瀚村以雲莊北窗林氏宗親,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林同炎、林同驊、林同驥
以及著名學者、政治學家、史學家、翻譯家、莎士比亞研究家林同濟等4人為代表的林氏
家族,是近現代科技文教世家的典範。他們幾代人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令國內外極大關注。

  東瀚林氏子孫是九牧林的衍派。據《福州東瀚雲莊北窗林氏支譜》可知,宋祥符間(
1008—1012年),由林希僧傳至第十世林春,林春生三子,為:林恂、林性、林悌。林恂
移居東瀚北窗,傳至二十世祖林燧,林燧娶侯官陽岐陳氏為妻,於清初遷到福州。
  林燧移居福州後,子孫繁衍,曾建有東瀚林氏祠堂。據董執誼的《修複太虛亭為菟裘
署額》所記:“裔中,有以殘契(太虛亭的地契)贈者,始知地在烏石山陰,圓明境後。
久之購得是屋,傍崖境,僅存兩楹,西偏什九皆已入東瀚林氏宗祠。”可見祠堂位於烏石
山北圓明境後。祠有楹聯,記錄了“東瀚林”從林燧的兒子林鞏起的輩序行第,為:“聿
迪人倫,懋修孝友,斯同伯叔,大展天常;克師有道,上達聖賢,則為公卿,宏昭帝采。

  移居福州的第三代是林嵩基。林嵩基,字思元,進士出身。雍正元年(1723年)任廣
西桂東知縣。移居福州的第四代是林人相,他也是東瀚二十三世孫。林人相,字有典,號
穀雲。雖然家道中落,但他重視對後代的教育,對後代影響很大,後代子孫都好讀書,研
究學問,這對官宦世家並轉為科教世家起到很大作用。

  林灼三是東瀚二十七世孫,這時遇到社會大變革。由於林灼三的子孫能跟上時代,故
逐漸形成了科技文教世家。

林灼三,字聖成,號心甫。為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曆任廣東海豐、始興、順德
等縣知縣。林灼三生有四子四女,分別為:

  長子林福熙(1848—1925年),字楊輝,號農。為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士。曆任
四川廣元、浙江瑞安等縣知縣,曾任重慶電報局局長,一生廉潔,後隱居京城。林福熙生
四子三女。四子分別為:林斯欽、林斯璧、林斯高、林斯蒼(後繼給林福溱)。三女生卒
、名字不詳。

  次子林福溱(?—?年),字遠泉。生有兩女。以林斯蒼為嗣。
  三子林福溁(1860—1922年),榜名彝書,字子洛。為光緒十七年(1891年)舉人。
林福溁生一子,名叫林斯鋆。
  四子林福煊(1870—1930年),榜名福貽,字厚庵。為光緒十九年(1893年)舉人。
宣統三年(1911年)北京法律學堂畢業。曾任江蘇高等法院推事。林福煊生四子,分別為
:林斯濂、林斯銘、林斯澄、林斯猷(早殤)。
  林灼三另生有四女,生卒、名字不詳。

  林灼三為“孝”字輩,其孫是“斯”字輩。“斯”字輩在成長過程中,恰遇“戊戌變
法”。他們在動蕩的社會中沒有隨波逐流,而是棄科舉、求新學,為振興中華民族的科技
文教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林斯欽(1875—1932年),字鍾蕃,又字伯嚴,號若卿。為林福熙長子。邑庠生。日
本早稻田大學法學士。曾任北京審計院協審官。長子林同驊享譽世界。

  林斯璧(1877—1958年),字鼎章,號西智。為林福熙次子。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補行庚子年(1900年)、辛醜年(1901)年恩正並科舉人,北京法律學堂畢業。曆任四
川候補直隸州知州,北京大理院推事,南京最高法院庭長、司法部參事。林斯璧生五子六
女:長子林同濟、二子林同炎、三子林同驥、四子林同光、五子林同奇,均享譽世界。長
女林同曜、二女林同早、三女林同融、四女林同環、五女林同崇、六女林同端,亦取得不
菲成就。

  林斯高(1881—1962年),字群一。為林福熙三子。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京師大
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畢業。舉人出身。曆任廣東補用知縣,安徽省霍山、欷縣,潛山、
太湖、宿縣等縣知事,直隸督軍署軍法課課長。

  林斯鋆(1887—1922年),又名廷錕,字蘅南。為林福溁兒子。福州英華書院畢業。
曆任外交部主事、駐古巴副領事。

  林斯濂(1889—1914年),又名廷瀚,字作新。為林福煊長子。北京大學畢業,後赴
奧地利郵電專科學校學習。未娶即殤,卒於1914年。

  林斯銘(1892—?年),字澍民。為林福煊次子,清華大學畢業,後留美。獲明尼蘇
達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師學位。曾任中央大學教授,從事建築設計。

  林斯澄(1894—?年),字清之。為林福煊三子。留美後,獲明尼蘇達大學礦冶工程
師及地質學碩士學位。曾任交通大學、重慶大學等教授。為著名地質學家。

  “斯”字輩對子女“同”字輩一視同仁,子女們都得到很好的高等教育,陸續成為國
內外著名人士。

  林同濟(1906—1980年)。為林斯璧長子。1926年後先後就讀清華學校,美國密歇根
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1931年起在美國密勒士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教
授中國文化史。1934年回國後任南開大學教授,並任政治學係教授兼經濟研究所導師。在
南開期間,林同濟一直致力於教學和著述,主要講授政治科學、中國邊疆問題研究、太平
洋問題研究、國際法以及中國外交史等課程。為《南開社會經濟季刊》編委之一。1937年
起任雲南大學教授、文法學院院長。1940年在昆明與人合辦《戰國策》半月刊。1942年起
在重慶任複旦大學政經係教授。1945年去美國執教。1948年回國任上海海光圖書館館長,
先後出版了《海光書訊》和《海光講座》。建國後,任複旦大學外文係教授,並任上海編
譯委員會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和上海外文學會委員等社會職務。長期從事中西方文
化、思想、曆史研究,尤其長於莎士比亞著作的研究和翻譯。1980年8月,作為第一位中
國學者赴英國倫敦參加“第十九次國際莎士比亞討論會”。1980年10月,在美國加州大學
講學期間,因心髒病突發去世。著有《五卅慘案匯要》、《日本對東三省的鐵路侵略》、
《形態曆史觀》、《耕青隨筆》、《東非史》、《時代之波》、《文化形態論》等,譯有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劇》等。

  其妻黛南·格雷曾執教於天津南開大學。後為聯合國官員。

  林同炎(1912—2003年),原名林同棪。為林斯璧二子。1926年先後就讀交通大學唐
山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研究院。參與了舊金山金門大橋與海灣大橋的研究
。畢業論文《直接力矩分配法》,轟動了美國建築界,他所闡述的方法被命名為“林氏法
”而廣泛應用。主持過沱江大橋、成昆鐵路及寶天鐵路的設計與施工,為成渝鐵路設計了
1000多座橋涵。1946年,他赴美定居,先後任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結構工程係主任
、全校改進委員會工委。1953年,他榮獲美國政府的獎金和“富爾白蘭獎金”。1953
—1954年,林同炎創造了“預應力學說”理論體係,被譽為“預應力混凝土先生”。1956
年完成力作《預應力混凝土》,被公認為預應力學術界的權威著作。林同炎首創的“荷載
平衡法”設計理論,成為預應力混凝土設計三大基礎理論之一,被尊為現代建築的一代宗
師。1954年,林同炎創建“林同炎工程事務所”和“預應力學會”,1972年,他將“林同
炎工程事務所”改名為“林同炎國際谘詢公司”,親任董事長,還在世界各國分設了子公
司。1992年,林同炎在北京創辦“林同炎谘詢公司”。1974年,國際聯合預應力協會頒發
給他該學會最高榮譽——“福森厄特獎章”和“福納西內獎”。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聯合
房屋研究委員會曾頒發給他“四分之一世紀貢獻成就。1986年3月12日,他榮獲美國科技
界最高榮譽——“國家科學獎”。1987年,林同炎得到美國谘詢工程師學會的最高獎狀—
—“功績獎”(他為獲得此獎惟一的華裔人士),稱他是“工程界的先驅者”,1994年,
他獲得美國加州柏克利大學全校教育改進委員會頒發的“傑出校友獎”。此獎每年從30多
名萬校友中僅遴選出一名。另外,他還獲得國際預應力協會的“Freyssinet Medal獎”
、歐洲以外惟一的法國建設協會的“Albert Caquot Meaal 獎”、全美顧問工程師最高
獎、美國首屆OPAL獎(美國工程及工程師獎)等等。林同炎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時
也是獲選美國工程研究院院士的第一個中國人。在美國土木工程學會設立的首屆4個傑出
獎項中,他又是“設計類”獎的第一名得主。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為了表彰他在建築設計方
麵的特殊功績,特將該學會的“預應力獎”該為“林同炎獎”。此獎為最早以中國人命名
的科學獎。加州大學特別授予他“終身榮譽教授”和最高獎——“柏克萊獎”,並設立了
“林同炎紀念館”。林同炎還曾獲得美國、中國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的4個名譽博士學位,
並先後被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聘為名譽教授。林同炎一生著作等身,僅世
界性影響的論文就高達百餘篇。他著作主要有《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房
屋與橋梁係統》。由於林同炎關注並致力浦東開發,因此成為在海外提出開發浦東的第一
人。(詳見本報3月24日報道)

  其妻高訓詮,畢業於西南聯大。
  林同驥(1918—1993年),號誌幹。為林斯璧三子。1938年後先後就讀重慶中央大學
、英國倫敦大學。1948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從事稀薄氣體的研究和教學。1953年,到布
朗大學應用數學係從事流體力學和彈性力學方麵的研究。1955年,回國創建中國科學院力
學研究所。星回收方案的研究工作。1973年,投入我國第一代洲際導彈的防熱研究,有關
工作曾分別獲得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國防科委二等獎和國家發明四等獎,1984年,他獲
得了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林同驥在稀薄氣體、航空航天、
海洋工程力學等方麵均作出重要貢獻。上世紀50年代,他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
暫衝式超聲速風洞和氣源係統,為我國航空、航天以及兵器工業開創時期的設計與研製作
出重要貢獻。1980年出席第一屆亞洲流體力學會議,為我國導彈研製作突出貢獻。1981年
,他因研究吉林隕石雨燒蝕圖像而獲國家自然科學特等獎。曾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
座U型振蕩水槽。先後任第七機械工業部207所、701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力學
研究所副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學部委員。自1982年起,任數理學部
常務委員。1980年起,任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理事。1982—1990年間,他是該國際
聯合會大會委員會的成員。1983—1991年,任亞洲流體力學學會副主席。1986年起,任國
際《流體動力學研究》雜誌的編委。1982年—1986年,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他還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航空學會理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會副
主任委員、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學會委員等職。還曾擔任第一、第二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理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及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主要著
作有《高速聲速空氣動力學》、《雙曲型翼截麵柱體的聖維朗扭轉問題》、《曲線葉柵的
繞流問題》等。(詳見本報3月31日三版報道)

  林同光(1922— ),為林斯璧四子,曾就讀中央大學醫學院。留美獲醫科碩士學位
。曾在美國堪薩斯醫院、檀香山醫院工作。現為美國醫學學會高級顧問,為美國優秀胸外
科醫生。

  林同奇,為林斯璧五子。曾就讀中央大學化工係,1943年入複旦大學曆史係學習,畢
業後赴美。現為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

  林同曜,為林斯璧長女。美國列克立夫大學畢業。嫁浙江留美碩士吳卓。他倆是一對
夫妻學者。

  林同融,為林斯璧二女,曾就讀複旦大學統計係。

  林同環,為林斯璧三女。丈夫陳剛。

  林同崇,為林斯璧四女。中央大學化學係畢業。曾獲美國加州Mills學院化學碩士學
位。長期從事物理、化學研究,成績卓著。丈夫沈宗瀛,為著名生物化學家,美國佛吉尼
亞大學教授。

  林同端,為林斯璧五女,西南聯合大學畢業,曾執教於複旦大學外文係。嫁留美航空
製造博士李耀滋。李成就卓著,現為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獲美國總統
頒發的“美國科學技術獎”。林同端對西方文學頗有研究。曾受鄧穎超委托,將周恩來的
詩詞翻譯成英文,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

  林同驊(1911— ),字行生。為林斯欽長子。1929 年後,先後就讀交通大學唐山
學院、美國密歇根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大學。1937年,先在清華大學航空工程係和航空研
究所從事研究及教學工作,不久到第二飛機製造廠工作,仿造出蘇式E—16型驅逐機20架
、訓練機30 架。此機為我國自行設計製造試飛成功的第一架運輸機,被定名為“C1010運
輸機”。1947年往英國落斯脫公司設計我國第一架噴汽式飛機。1949年由英國轉赴美國底
特律大學任副教授。1955年任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工學院教授,同時在飛機公司及直升機
公司當顧問。1951年起,致力於複晶體塑性理論的研究,創立了“複晶體的應力應變關係
理論”。1968年,林同驊發現自己研究的理論也可應用於研究金屬疲勞裂縫萌芽上,這在
冶金力學上是一個創舉。林同驊畢生從事航空工程、工程力學、非彈性構造、金屬疲勞等
分析研究,寫出巨著《非彈性結構理論》。林同驊曾榮獲美國國家工程院工程師最高獎,
曾擔任美國航天航空部高級工程師、顧問,美國空軍科學研究署金屬疲勞研究主持人。19
88年獲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Theodore von KarmanT 獎”( 該獎每年在全世界僅選一位)
。1990年因其創立微觀塑性力學及微觀疲勞裂縫萌芽理論,對非彈性結構分析的非凡貢獻
,先後被選為美國土木工程院院士(1990年)、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0年)、中國科
學院外籍院士(1996年)。主要著作有《塑性力學和細觀力學文集》。1994年,西南交大
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同驊航空事業奮鬥記》。(詳見本報3月10日報道)

  林同芬,為林斯銘長女,留學美國。

  林同騮,為林斯高長子,燕京大學經濟係畢業。

  林同驄,為林斯高次子,清華大學肄業。

  林同嘏(1914—1989年),為林斯高三子,留美,獲碩士學位,曾任聯合國高級職員
,一等秘書。

  林同桂,為林斯高四女,西南聯合大學會計係畢業,留美獲會計碩士學位。嫁江蘇留
美水利博士徐恩允,他倆也是一對夫妻學者。

  林同坡(1927— ),為林斯澄長子,中央大學畢業,留美獲博士學位。現為美中文
化交流協會美方主席。目前在中國大陸推進鄉村圖書館運動,個人已捐獻3座圖書館。現
住洛杉磯。

  林同墉,父林斯澄,北京大學畢業。妻翟美菱。

  林同鬱,為林斯澄長女,中央大學畢業,留學美國。

  林同祥,為林斯澄次女,留學美國。

(部分資料參考《福州世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