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風花雪月
(2008-10-14 10:46:14)
下一個
追逐風花雪月
某個網站,俺常去溜達,那裏也有茶軒不少舊黨。有趣的是,每每有什麽政治的宗教的爭議大的帖子上來,網站老板娘都出麵明確表示反對,並補充一句,歡迎風花雪月。
風花雪月在我早年的記憶裏比較負麵。不過那時負麵並非今天還負麵,比如風流、性感這些早年的貶義詞今天都是大大的褒義詞了。
風花雪月在今天褒貶方麵含糊了,這點跟小資相像。因此,俺一度把風花雪月跟小資等同起來,直到有一天在茶軒看見有人要把她拆開來一個一個寫、寫個係列。俺拍了腦門子一下,“怎麽把這個都忘記了呢?”俺不是不知道啊,國文不但可以拆詞,字都可以拆的。我們中學語文老師就拆的地道,令我記憶至今。“批判”在我中學時候還是極為敏感的用詞,受到批判好像跟犯罪相同。但是語文老師卻把它拆成了家常便飯。原來,判是用刀把那啥劈成兩半而批則是一手拎一件對比。所以,批判其實就跟他天天為學生評作文一樣平常。還有一個就是“氣急敗壞”。臨高考前,同學問這個成語的解釋,其實我那時我也知道的迷迷糊糊。老師聽了問題立馬高聲囔囔,一反他往日的學者風範:又氣又急、又敗又壞!原來一條成語其實是這麽簡單。遺憾的是,我並沒有能做到舉一反三,眼下就落在這個風花雪月的陷阱裏,風花雪月就是風花雪月,說重一點,就是風、花、雪、月。
不過,我有些納悶,自然景物千千萬萬,為什麽詩文裏就挑這四種呢?就說風吧,除了送暖入屠蘇的東風,沁人肺腑的荷風,愁煞人的秋風,也有刺骨胡風,更有颶風、龍卷風。反過來,雨就相對溫和詩意些卻沒有入選。
我百度了一下,也沒有發現更進一步的說明。倒是發現,風花雪月的含義遠不止這個說法。比如,風花雪月又跟一年四季對應起來。有些出我意料。對應好像還不止一種,但多以春對花,夏對風,秋對月,冬對雪。有些對應不是一目了然,感覺是以詩歌方式探討怎麽個對應更合理。例如,一個叫木木的寫道:
雪,飄落在夏天的都市,
沒有一輛車會開進冬天裏去;
冬天是需要木柴的,木柴,還在樹上。
到底是冬雪還是夏雪?不清楚,更不懂。其實不懂的不止我。
有一位作家太太,老糾纏著作家要弄清楚什麽是風花雪月。作家說了半天(也許半月、半年)也說不清就有些不耐煩了,“算了算了,偶給你些東西看就明白了”。作家找了一大堆東西包括上麵的木木詩句。看完以後,太太說還是不明白。作家無奈地攤攤手。不過,太太又說,“明天再幫我找些來讀,我挺喜歡讀的。”這下作家高興起來了,“嗨,你這不已經明白了嗎”。原來明白風花雪月也明白得神秘兮兮。
繼續百度發現,風花雪月出自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序》:
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既然語出典故,就沒有什麽為什麽好問了。當然,夏對雪還是冬對雪也無關緊要了,---顯然邵雍並沒有把春夏秋冬跟風花雪月作對應。事實上,風花雪月每樣都可以出現所有四季,這話除了雪都容易接受。雪呢?有詩為證
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八月還是暮夏初秋,如此一來,還擔心別的季無雪嗎?
更進一步百度又發現,風花雪月還指大理四景,曰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和洱海月。抄錄如下:
下關乃大理一小城,一年四季都有大風,有時風力達到八級以上,故有“風城”之名。據說,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麵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牢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穀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風特別大。
上關花因花樹十裏香聞名。十裏香,又名朝珠花,因其香飄溢甚遠而得名。據徐霞客記載,其花黃白色,大如蓮,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閏增一瓣,與省會之說同;但開時香味遠甚,土人謂之十裏香,則省中所未聞也。據今人考證,上關花就是木蓮花。那麽,什麽是木蓮花?
雪是很不容易落到大理壩子的,隻有在蒼山十九峰上終年覆蓋著潔白晶瑩的積雪,遠看就像一條舞動著的蒼龍白背,在陽光的映照下,美麗動人。蒼山上的白雪純潔、清涼可口,每到夏天,當地白族人用瓦罐盛回積雪,然後再地雪上澆上紅糖水,在街上當作"冷飲"出賣。
洱海堪稱雲南省著名的高原湖泊,海拔1972米,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於大理市下關,麵積為248平方公裏。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 洱海共有3道、4洲、5湖、9曲,由於少受汙染,湖水清澈,透明度高,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暇美玉”。
我想,除了月亮,洱海的山水也美。強調洱海月大概是為了拚湊出成語風花雪月。這樣一來,大理四景算不得風花雪月的注解了,或許可以作個注腳。
所謂記憶的負麵理解是下麵兩種解釋:一是以四時景色為題材的浮泛詩文;二是指不合正統的男女情愛如出牆、泡二奶二麵。
追逐了這麽久的風花雪月,總算有了一個大體了解。如果誰還敢說不明白,俺也隻能跟上麵提到的作家一樣無奈地攤攤手了。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