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朋友問我: 這一生,對你影響最大的幾本書是哪些?這還真把我難住了。仔細一想,這是個分階段的問題,因為在不同的年齡段和時代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不同的,畢竟人是要進步的,不可能被一本書影響了一輩子,除非你早早就信了某個宗教,一輩子不改初衷。
我的閱讀史是從小學二年級期末的暑假開始的,那時文革正在醞釀中,尚未開始,而我認的字可以讓我勉勉強強,似懂非懂的閱讀長篇小說。記得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平原槍聲》,整整花了一個月時間,每天捧著書,如癡如醉,廢寢忘食,真正做到了手不釋卷。以至於我奶奶成天和我母親念叨: 不能再讓這孩子看書了,都看傻了。
辛辛苦苦讀完這部小說後,我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讀書的樂趣。我們小時候,比現在孩子開智要晚,上學前就是每天瘋玩,那時沒有家長搞學前教育的,也沒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競爭意識。我們也沒什麽高端娛樂,除了每天聽小喇叭廣播,就是彈玻璃球,打家球,踢毽子這些體力遊戲。自從讀上小說後,我才開始享受點“高端娛樂”。以前因為白天玩的太累,晚上總是早早就睡了,自從讀小說後,我越睡越晚,如果不是奶奶強行關燈,我可能會一直看到天亮。
小說讓我早早進入成人的世界,雖然那時對男女之事還一竅不通,但成人的世界還是讓我開了竅,我後來想,我小時混混沌沌的腦袋瓜,就是從讀第一部小說後開始慢慢開竅的。
小學和剛上中學時讀的那些小說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軍隊的女兒》對我的影響最大,也是我讀了不止一遍的小說。前者讓我第一次開始思索人生的意義,後者讓我對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充滿敬仰和向往。特別是《軍隊的女兒》這部小說,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後來不願留城,堅持下鄉插隊與這部小說不無關係。當然,插隊後才知道真實的生活不是那麽回事。可人不就是在不斷的幻滅中一步步成熟的嗎?回憶我這一生,我始終不變的理想主義與我小時的閱讀有重大關係,我慶幸自己在三觀形成時期,閱讀的都是無私、美好、善良和英雄主義的書籍。
上中學的時候,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馬克思傳》。我正是從閱讀《馬克思傳》裏知道了黑格爾,盧梭,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以及他們的著作。《馬克思傳》極大地擴大了我的閱讀麵,讓我開始閱讀一些非文學書籍。大概是中學三年級時,我用攢下的零花錢買了平生第一本非文學書籍《國富論》,《國富論》隻是簡稱,全名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沒想到很多人覺得非常枯燥的一本書,我讀的竟然興趣盎然。雖然我當時對這本書的理解非常膚淺,但我至少知道了銀行和貨幣是如何出現的了。因為《馬克思傳》,我閱讀了黑格爾的《小邏輯》,讀的很艱難,也讀的稀裏糊塗,不知所雲,理解不到一二。最好懂的是盧梭的著作,比如:《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難懂但還能字麵理解的則是《國富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記得我大表姐夫看我小小年紀都這些書還誇我,說我長大一定有出息。現在看,有沒有出息和讀書多少,讀什麽樣的書真沒啥關係。:)
讀大學時,功課繁忙,有點閑工就讀一些國內作家的文學作品。不僅閱讀,我們幾個同學還在睡覺前討論各自的感想。那時我就特別羨慕文科生,可以有時間讀小說。現在還有印象的小說有《晚霞消失的時候》、宗璞的《墓場與鮮花》、王蒙的《風箏飄帶》、張潔的《人到中年》等,再就是舒婷的詩歌《致橡樹》。
八十年代中期,四川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麵向未來叢書對我影響很大,再就是三聯書店出版的一套文化生活譯叢,這兩套書不僅擴大了我的知識麵,也讓我理解和接受了自由主義意識。現在能想的起來的數目有:《增長的極限》、《富饒的貧困》、《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以及房龍的《寬容》,茨威格的《異端的權利》和《人類群星閃耀時》等。讀研期間,匈牙利科爾奈的《短缺經濟理論》和瑞典經濟學家的一本論述計劃經濟係統缺陷的書,還有厲以寧的《西方經濟學》對我的影響很大。那是中國全麵擁抱資本主義,批判社會主義的時代。以當時的認知能力,對這些著作都是頂禮膜拜的,覺得說的都很對。感覺和我當時作為主課學習的《資本論》是完全不同的理論體係。讀研的時候,同學之間傳看兩本台灣人寫的書,一本是柏楊寫的《醜陋的中國人》,另一本叫什麽名想不起來了,都是打著自我批判名義進行自我矮化的書,當時對我們這些崇尚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學生有很大的影響,讓我們覺得中國文化都是糟粕,全該拋棄。後來的《河殤》的調子和那兩本書差不多,估計創作者也都受其影響。
這個時期還有一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那就是湯因比與池田大作的對話錄《展望二十一世紀》。來自東西方的兩位學者的真誠對話,展現出他們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境界,宏大的視野和對曆史深刻的理解力,這本書也讓我對世界史和宗教產生了興趣。
九十年代時有一本被稱為管理學聖經的書《第五項修煉》,讓我受益匪淺。我從瑞士回國後,一個在社科院的同學推薦給我這本書。看了後,感覺腦洞大開,書中所講的案例也是饒有興趣又很具啟發性。後來我做管理谘詢,就經常給客戶講團隊開發,集體願景和學習型組織這些《第五項修煉》裏的內容。不知不覺中,我變成這本管理學聖經的傳道者。:)
來美國之後,在文學城上長了不少見識,跟走廊的網友學到很多。受文化走廊桃葉女士影響,我開始係統閱讀了錢穆先生的主要著作。受錢穆先生影響,我對中國文化也產生了敬意。錢穆的著作中,我最喜歡的是《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這本書對中國曆史的研究獨具慧眼,有理有據,展現了錢穆先生學問的紮實和功力。後來讀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和《中國大曆史》,讓我對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等我研讀過四書和佛經後,感覺以前讀的書都沒啥意義,太過膚淺,從人文智慧來說,現代人遠不及古人。讀過佛經後,就有了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回頭再看《傳習錄》,就覺得非常容易理解了。
來美國後也讀了一些英文書,比如《The Enduring Vision: A Histoty of American People》,《Defining Moment》,《Dark money》,《Gilled Age》等,但這些書都是知識性的書,對我的思想影響不大。
其實讀書隻是提高認知能力的一個途徑,並非全部,也非根本,修行才是根本。
—對佛經有這麽高的評價,醍醐灌頂,等老了心靜下來了來讀,會不會太晚?:))
- 也有這個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