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2025 (2)
和彭義光住一套房子的是在省財委辦公室當主任的趙禹趙叔一家,趙叔和愛人範姨都是二婚夫妻,趙叔的前妻因病去世,範姨是離婚。趙叔和前妻有個兒子叫趙燕得,當時已經中專畢業,在康平縣工作。他不怎麽回家,偶爾回來也隻是住幾天就走。趙叔和範姨有一女一兒。女兒娟子長得白淨秀氣,老實厚道,比我大弟弟小一歲。
趙燕得當時不到二十歲,可看著卻像個農村村支部書記,雖然一臉的滄桑,卻很有精神氣。他每次回來都喜歡逗我,說我長了個三瓣嘴,像兔子。有時把我抱起來扔幾下嚇唬我,奇怪的是我很喜歡他,更願意讓他拋上拋下的。
範姨對這個非親生的兒子不怎麽好,有時明明知道趙燕得周末要回來了,卻帶著孩子出去逛街,也不給趙燕得準備飯。好多次都是我奶奶讓趙燕得到我家吃的飯。家裏有好吃的,範姨也是給自己的孩子留著,不拿出來給趙燕得。我母親說,趙燕得厚道,從不抱怨,也不在意吃什麽。可娟子善良仁義,總是偷著給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留好吃的。善良的人終有好報,娟子一輩子平平安安,雖然沒大富大貴,但過的安心自在。範姨幾年前得了老年癡呆症,一直是娟子不離左右的伺候著。
範姨是大連人,當時在機關當打字員。範姨有個老父親曾來過大院,老爺子的板胡拉的非常好。白天大家都上班的時候,他就在陽台上拉板胡,那曲子我後來再沒聽過,那是一種蒼涼又激越的調子,像是在傾訴自己一輩子的大喜大悲。範姨似乎對這個父親不怎麽待見,老爺子也很怕她女兒。範姨一下班就不讓父親拉板胡了,他父親就乖乖地跟她進屋。範姨的父親就文革前來過一次大院,之後就再沒見過。
命運不會讓一個總是吃苦。母親說,從小沒媽的苦命孩子趙燕得,娶了一個漂亮又賢惠的媳婦。這個媳婦是趙燕得中專同學,對趙燕得非常好,知道他是後媽,就想方設法想討範姨高興,每次來都盡自己所能帶一大堆東西。母親說,在康平那個窮地方,哪有什麽好東西啊,都是沈陽市裏買的,他倆的工資掙得也不多,就是廋驢拉硬屎,自己省吃儉用攢的倆錢都孝敬了家裏。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七十年代初的時候,趙叔因為眼睛疼,從五七幹校回來看病,當時大家都發現他瘦了很多,還以為是在幹校累的呢,沒曾想他是得了肝癌。趙叔被確診肝癌後,不到兩個月就去世了,期間,趙燕得和妻子來看過他幾次。自從趙叔去世後,趙燕得就再沒來過。
趙叔去世後,範姨八十年代時又找了個老伴,姓董,是交通廳的總工。董叔帶來倆女兒,一個我記得叫春梅,另一個叫什麽忘了。兩撥孩子處的還挺好,從沒發生過矛盾。董叔那時成天不著家,幾乎每天都坐個吉普往工地跑,等於住在了工地上,畢竟那是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施工技術問題一大堆,每天忙得焦頭爛額,飯也是有一頓沒一頓的。高速公路即將建成的時候,董叔在工地上受寒,加上過度勞累,得了大葉肺炎,送到醫院治療時有點晚了,沒搶救過來,就這樣突然去世了,享年不到五十。範姨說,老董就是被高速公路累死的。想想,確實如此。不過。範姨的命也是夠苦的
我是1964年上的小學。頭一年我曾跟彭叔家的小妹一起報過名,可招生的老師問過我生日後就說,明年再來吧,你還沒到年齡,結果小妹被錄取到和平一校,沒錄取我。第二年我們大院一幫一般大的孩子都被錄取到南京一校。我們那個班的同學差不多一半都是我們大院的,其餘也是大院周圍的孩子。也有幾個住的稍遠點的,如住在沈陽軍區大院的徐菲就是走後門來的,不過當時也不知道還有走後門這事,也沒人在意。一個小孩子去哪個學校,當時的家長當回事的不多。
我現在能數出來的同學有:東二樓的陳為民,南二樓的江小濤、王政鋼。東三樓的閻偉和吳寧莎。北二樓的徐萍和小克,北三樓的劉偉,湯浩,隋麗佳。南三樓的劉楊、焦凡平。西三樓的劉桂英和於謙。一樓的王麗、尹慶銘,劉驕,楊力思,王朝明和李義。應該還有,我一下子想不起來了。黑體字的這幾個同學現在都已經去世了。
南京一校距離我們大院僅一步之遙,坐落在南京街和被二馬路的交界處,對麵是消防隊,東北角對著醫大的西南角。南京一以前是個廟,學校老師就在那個廟裏辦公,我們在學校南邊的一排平房裏上課,背麵還有個二層樓,也是教室。那時,外校的學生總是嘲笑我們:南京一,是破廟,老師是和尚,學生是老道。
文革前的小學生活記憶已經模糊,隻記得每年都去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掃墓,掃完墓,老師會順路帶我們去北陵公園遊園。小時候就是感覺那個烈士陵園太遠了,從北陵公園下車後要走很遠的路。
我總覺得我真正記事是從文革開始的,印象文革一開始是批讀書做官論,後來又批讀書無用論。再後來就是跳忠字舞,學毛主席語錄,背毛主席詩詞。我們小學第一個造反的是體育老師王秉恒,造誰的反也忘了,但他是第一個貼大字報的我還記得。那時的王老師二十出頭,精神氣氣十足,如今王老師早已去世多年,可他當時的樣子我還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