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疫情剛開始時,美國人大量采購,積極囤貨,最讓我感到不理解的是囤積衛生紙。這東西都是美國自產的,難道會供不應求?衛生紙和食品哪個重要?對中國人來說,毫無疑問會選擇食品。因為中國人是經曆過長期挨餓曆史的人民,對饑餓有著不一般的恐懼。而美國人曆史上挨餓的時候很少,沒有饑餓記憶,所以他們覺得衛生紙比吃喝更重要。這是個迷,我到現在也沒弄明白。
每個人的危機點不同,所以囤東西重點也不同。有的人囤大米,有的囤食鹽,有的囤食品油,有的囤蔬菜,還有囤狗/糧貓糧的,也有違法囤積醫用口罩的,當然,最具美國特色的是囤積軍火了。據報道,疫情一開始,美國的槍支彈藥就熱銷。這種危機意識是與中國完全不同的。
不過從我兒子身上我似乎又理解了一些美國人的危機意識。紐約疫情一開始,我就覺得大事不好,也許是受美國電影《傳染病》的影響,我擔心一旦封閉隔離,沒有吃的可就麻煩了,美國可沒有居委會負責送貨上門啊。於是我就想囤積點罐頭食品,以備萬一。可我兒子卻說,你買一大堆罐頭誰吃啊,美國還能沒有吃的嗎?他和老美一樣,堅持要囤手紙,結果我們每次去Costco都要買手紙,現在家裏囤的手紙夠用兩年的了。:)
兒子還真說對了,紐約不管疫情如何,就從來沒有真正封閉過。老川曾想封鎖紐約,卻被科莫給否了。這樣的好處是沒有造成供應危機,大家都能買到吃的喝的,當然,疫情也是沒封住,失控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發生過無數搶購潮,都是擔心要漲價才去搶購,也因此製造了無數笑話和囤貨段子。後來物資越來越豐富,搶購就很少發生了。人們的安全意識也越來越強了。
可這次疫情導致的小區封閉,又喚醒了國人的危機意識。加上最近沸沸揚揚地梧桐台灣信息滿天飛,山東政府給市民分發戰備包的視頻在網上瘋轉,老百姓又多了一個戰爭危機意識。所以,當商務部說大家應該囤點東西以備疫情時,國內又掀起一輪搶購囤積潮,有人竟囤了六百斤大米。其實六百斤不算多,三十斤一袋的話,也就二十袋而已。如果副食供應充足,這些大米夠三口之家吃兩年的了。
我小弟是我家危機意識最強的。疫情前因為非洲豬瘟病,他預測豬肉要短缺和漲價,就網購了幾百個豬肉罐頭囤起來。我說豬瘟是偶發事件,沒有必要恐慌。中國的豬肉價格從來就是今年高,明年低,現在不缺糧食,怎麽會缺豬肉呢。可他不信,又網購了幾箱魚罐頭存起來。我覺得,這全是因為經曆過豬肉短缺,一個豬肉罐頭都是寶的日子造成的豬肉短缺恐慌症,直到今天都沒好利索。
其實很多人搶購囤積都是從眾心理。大家都囤,自己不囤點有點說不過去。張愛玲自己寫過,上海發生搶購囤積潮時,有錢的囤金條,或囤大米白麵,張愛玲沒錢,就囤了不少肥皂。:)
危機往往是發生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所謂的有備無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都是這個意思。美國不缺吃不缺錢,農業發達,還可以無限量印鈔,本應該吃穿不愁,啥都不缺,可萬沒想到,供應鏈卻出了問題。由海運運費提價引起的物流紊亂,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的供應鏈危機。由於海運運費疫情期間漲了10到18倍,往美國運一次貨賺到的運費差不多買一條新船了,所以很多船東為了多拉一趟貨,連集裝箱都不要了,都扔給了美國。造成洛杉磯港口空集裝箱多的沒地方放,隻好放到汽車上,結果就沒有汽車去運集裝箱了。於是,港口集裝箱越積壓越多,港口外等著卸貨的船也越來越多。東西有,可運輸成了瓶頸了。
昨天我去Home Goods想買倆英國盤子,發現竟然漲價100%。似乎現在囤點啥都合適。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供應鏈危機引起的,但漲價是普遍的,漲價最厲害的是美國本土產品--各種肉和蔬菜。
這次疫情,最賺的就是中國遠洋,疫情前年年虧損的中遠,去年利潤暴漲至1000%。中國的很多出口商等於都在為中遠打工。真是風水輪流轉,大家輪著賺錢。
最近大家都囤了點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