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很多人以為修行就是打坐冥想,其實灑掃庭除,燒火做飯,行腳出遊都是修行。尤其對於入世的儒家來說,修行,也即格物致知的學問是要落在實處實事上的。
王陽明有一個學生,也是他的下屬,經常聽王陽明講課。有一次他對老師說:您的課講的真好,可是我公務繁忙。每天案卷都看不過來,沒時間治學啊。王陽明聽了很奇怪,就問他:我何時讓你離了工作懸空去學了?你既然有官司公務在身,你就在這上學啊!這才是真的格物啊!比如你遇到一件官司,你不可因他應對無狀就動怒;你不能因他巧言令色而喜歡他;你不能因為討厭他而懲處他;你不能因他向你乞求討好你就遷就他;你也不能因為自己事情多就匆忙結案;你更不能因為別人的詆毀和陷害就順從別人的意思。因為這些都是你的私心,也隻有你自己知道,所以必須時刻仔細省察並克治。這就是所謂的格物致知啊。(見《傳習錄》)
王陽明就是通過這樣聯係實際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如何辨別私心私欲。因為很多時候學徒們並不知道在何處下功夫才能有所進步,如何格物致知也不甚了了。
在今天,發心修行的人不少,可修個什麽很多人卻是懵懵懂懂。雖然也知道要克製私心私欲才能修出正果,可如何辨別私心私欲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很多人都說,茶壇也是個修行場,可怎麽在茶壇修行我很少見人談過。我覺得在茶壇修行也一樣需要格物致知,辨別自己的私心私欲。比如,寫文章如果是為了泄憤或者為自己做宣傳,這就是私心;又比如,寫文章就是為了氣氣別人,或者炫耀自己,這也是私心私欲作怪。還有,一個帖子如果裏麵充滿了貢高我慢,那也是私心作祟。總之,貪嗔癡慢疑要時刻省察,才不至於寫作時為私心私欲所控。當然,如果寫貼是故意造謠中傷,那就不僅是私心的問題了。一個人寫貼分享是否出於善心善意,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看不出來的是因為不想看出來而已。
當然,這隻是我自己的一點學習心得,並不是說我就做的如何好。願與發心修行的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