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2025 (2)
如果北京不謹慎的推出大氣防治條例,我要警告的是,北京就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環境因素而導致崩潰的超級城市。
北京最近準備推出大氣汙染防止條例並且廣泛征求意見,我個人的看法是這種政策操作具有相當危險性,高層應該予以叫停。首先,大氣環境非常複雜,不是北京一家可以防治得了的,這裏麵有一個政策科學的問題,連基本科學性都不顧了,那剩下的就是一場政治秀了;其次,這個大氣汙染防治條例中的各種管理操作缺乏科學依據,所謂各路專家的觀點其實基本靠的是胡猜和亂猜。
所有係統科學裏麵都有一個詞叫做“生成機製”,大氣係統尤其如此,如果你不對生成機製進行真正科學的研究、解釋和定義,針對性的城市管理政策從哪裏來?政策出台的結果必然就是盲目的。舉例來說,中科院某專家聲稱,經過數據統計發現,27號時,北京城區上空汙染物總量已經接近300萬噸,“汙染物加合的總水平已經不是國外的微克量級,而是中國特色的毫克量級了。”根據其統計,當天,汙染最高時大氣中包括大小顆粒物在內的總懸浮顆粒總量已經超過2毫米/立方米,氣態汙染物有18毫克/立方米。這樣的數據水平也敢做出數據分析?其實這就最最普通的人也能做,隻要你有設備。實際上從美國大使館到潘石屹,很多人也都真的在做,以這樣的數據水平就敢在政府決策中胡言亂語,也算是中國特色了。這樣說並不過分,因為有關報道就還強調說,在向環保部匯報上一輪北京前所未有的汙染解析時,這位專家就公開表示,主要是兩個汙染源:北京的汽車、河北的煤!最後可能是自己也感覺難以自圓其說,於是專家還補充說,北京在燃煤總量上已經減到了兩千萬噸,還要繼續減,但北京周邊地區的燃煤總量卻是3.5億噸——“你都減完了,也沒有大用。”就是按照這種不靠譜的分析,他自己也認為,大氣汙染靠北京是無法防治的。
這種似是而非的專家到處都是,比如中國清華大學某著名教授就聲稱,“這次重汙染過程,加上本月上一次重汙染過程,都具有PM2.5上升速度更快的特點,其原因初步判斷是汙染物排放多和大氣擴散條件不利導致。”從科學邏輯來說,這位教授實際等於什麽也沒說,3歲多的小孩子也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
有關陰霾治理的任何政策決策之前,北京市政府必須要知道幾個基本點。第一,中國的大氣數據是不可靠的,基本都是單一行政區的,全國性數據就別提了,區域性數據都很少去認真做的,這種情況下的數據是不能作為決策來使用的,否則根本經不住事實拷問。舉例來說,顆粒物水平上升是常識,但你憑什麽認定顆粒物是來自汽車,而不是建築揚塵?那個漂浮顆粒物帶著標記呢?即使是元素分析是否也同樣存在或然性;第二,任何治理都要有針對性吧,但陰霾天氣的生成機製究竟如何呢?這個不做出大規模的係統研究,說明防治性政策是不對路的,很有可能惹禍上身。
北京這麽大的一個城市,過去安邦智庫就警告過城市化的水平不能超過60%!一旦超過了,城市管理不了,環境承載不了,這些結論根本沒人聽。其實與政策方案相關的根本性的東西,安邦智庫早就明確提出過了,一個是城市空間規模,一個是熱島效應等環境因素,這也不是係統分析的結論,但這是趨勢分析的結論,而要改善大氣質量,必須區域治理方為可行。
從陰霾的生成機製角度來說,根本中的根本是城市空間規模,而不是什麽汽車和煤炭。現在各地搞的越來越大,過去是植被的地方,現在都是高樓,都是塵源。不但是汽車走過會揚塵,就是貓狗走過也一樣。而且建樓就要水泥和鋼材,這就又推動了礦山采掘的無限發展,城市集聚拉動了水位迅速下降,加上建築工地管理基本就是不管,空調器的大量使用造成溫度的上升,這些因素疊加而成的後果可想而知。
如果北京不謹慎的推出大氣防治條例,我要警告的是,北京就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環境因素而導致崩潰的超級城市。公車限製容易,但公共服務是否停頓?公車限製不夠,私車也限製,以權力體製來說,這也容易;但城市的經濟活動呢?誰能保證北京的陰霾天氣有了這些限製之後就不再來呢?如果不但再來而且更嚴重,又當限製什麽呢?要知道,任何政策一旦開始啟動,開弓就沒有回頭箭了,一步步走下去,北京也就隻能被放棄了,這是安邦智庫提出警告的原因。
那麽應該怎麽辦呢?
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城市健康保護的角度形成條例,首先要照顧的是兒童,要給予清晰的指引,不能讓孩子們有戶外活動。其次,要約束開發麵積的擴張,搞後土地經濟,不能再搞開發經濟那一套。第三,大規模建設城市森林公園,這個是不能用城市綠地來代替的。第四大力推廣環保設備;第五,推動搞好區域治理,北京要向周邊城市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如果再不采取正確的措施,北京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環境崩潰的超級城市。(ACG)
陳功為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原文載財經網
問題在於,國際的煤炭價格擺在那。國內的物價要降,首先能源價格就要限製。國際煤價不會因為“中國不是發達國家”就給你特殊優惠,該燒多少還是要燒多少。美國電價是中國電價將近兩倍,大部分成本的區別就是在於環保標準。
這就是問題。要發展空間,必須壓低工資水平。要壓低工資水平,必須壓低消費水平。要壓低消費水平,就必須壓低能源價格。要壓低能源價格,就隻能犧牲環境了。原來的煤電排放標準放鬆1-2倍,否則何來的電價減半?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是“先汙染後治理”的。有人說“今天汙染賺10億,十年後的治理花100億”,這些人是沒學過資本主義。今天賺10億,然後拿這些錢再投資,按年利潤30%來算,十年後本利和將近140億。減去治理的100億,淨賺40億。這40億的10%權貴拿走30億,剩下10億90%分。這就是資本主義。西方為什麽那麽富,環境也很好?還不是拿著這30億發展而來的嗎?西方人明白的很,所以到處宣傳“環保”,實際上就是不讓你發展。
我有說不承認汙染問題嗎?我隻說作者作為“磚家”,不經大腦思考,不引用權威文章,就拋出輕浮而又嘩眾取寵的命題。難道我說錯了嗎?
城裏的女人們為什麽要買那麽多雙的高跟鞋, 又不能爬山又不可以下地,連正常走路都費勁, 衣服穿得又不保暖又不正經, 精精吊吊的除了勾男人, 沒啥用處. 一個女人也不管了, 可城裏的女人都這樣, 不光北京, 全中國城市裏的女人都這樣, 想想後果吧, 這隻是舉個例子, 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如果沒有正確的生活態度,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麽, 什麽樣的生活標準才可以讓這些瘋狂的人適可而止.先把人整治好了, 環境環保自然好了.
既要"保八",又要環保,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也!也見過GCD政府的能耐,可以把重汙染工廠從城市搬到鄉村,從江河下遊搬到上遊。能耐是大得很。可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鄉村、周邊城市汙染了,首都、中心城市又怎能獨善其身?如果"政府"以經濟發展、雞的屁為自己合法性的唯一標誌,那麽,首先性命交關的是"發展",而不是環保。
中國過去十年那麽多G的P,拿點錢那幾百家的汙染企業“趕出去”,把“煤”燃燒 (耗掉的是幾個時代的煤源)的速度放慢,把大樓建設的工地減少,。。。。
專製的優點是隻要一聲號令,就看往哪個方向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