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過去我習慣於把人分成好壞或善惡,可現在我更願意用愚癡和智慧來看待人。佛說:人人為因地的菩薩,每個人都有菩提善根。所謂愚癡的人隻是善根被蒙蔽的深一些,所以愚癡和智慧隻是一種相對的說法。這裏所說的智慧不是智力,而是人對自己本性的認識能力。
佛說人有五毒,即貪嗔癡慢疑。五毒之心越重,則本性被蒙蔽越重。人類的共性之一就是貪欲,有貪名利、女色、權力的,有貪吃貪喝貪玩的。人們在對名利的追逐之中不能自拔,把虛幻的生活當作真實的存在,因此人們無論如何奮鬥掙紮,心不靜,則痛苦煩惱總是不離左右。
愚癡的人一般比較偏執。愚癡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最正確,而且容不得不同觀點的人存在,恨不得天下所有的人都與他有同樣的觀點。這點我們小的時候和老的時候表現的尤為強烈,小時是因為無知,正所謂無知者無畏。老的時候則是因為覺得自己見的多了,反而更容易固執己見。所以我認為老年人最大的智慧不是人生經驗,而是赤子之心。
指出別人的愚癡,革別人的命不難。破除自身的愚癡,革自己的命是最難的,甚至是非常痛苦的,對此我深有體會。我曾經是個非常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堅信世界是物質的,精神是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因為唯物主義太符合我們理性的思考習慣,也很容易理解。當我自鳴得意於自己能夠用唯物主義解釋世界的時候,其實我恰恰忘了解釋自己,解釋人的精神根源。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視野的開闊,我對唯物主義有越來越多的懷疑。我發現這世界有很多唯物主義無法解釋的事物。越是懷疑我就越是痛苦,因為懷疑的過程也是否定自己的過程。越是了解自己越是痛恨自己竟然是一個如此愚癡之人。智力的優秀不等於智慧的高深,往往越是智力優秀之人越容易被自己的智力蒙騙,成為偏執的愚癡之人。
人心本如靜水,清澈透明,是我們自己的妄念將其攪混,因而變得複雜莫測。這也是一種緣起,一種惡緣之起。譬如本來純淨的人際關係,因為第一個懷疑的念頭產生之後,後麵的懷疑和怨恨就會不斷生出,止住是很難的。而一個善念的產生也是一樣,善念結善緣,止惡揚善,長此以往,偽善也成為真善了。所以說,一念之間,即身成佛是有道理的。善念的產生不容易,守護它更不容易,如果我們能將一個善念保持終身,也就可與聖人比肩了。
宗教總是勸人為善的,這不是道德說教,而實在是為人類能更好的生活。人不可做惡,且不說做惡是否有報應,做惡本身也是痛苦的。做惡為陰,行善為陽。一個人總是疑心太重或壞念頭太多,身上的陰氣則會聚集不散。人一旦被纏繞在陰氣之中,則難有爽朗快樂的心境。
宗教精神是人與生俱來的,所以人類不同的宗教之間總是能找到共同性,盡管他們敘述的故事和信仰的人格化偶像不同。
原來讀伊甸園的故事,覺得那是關於人類罪的起源的故事。可當我了解了一些佛教知識後,我似有所悟地覺得這個故事更象在講一個原本清靜寂然的本心怎樣變成現在的人心的過程。無我無知的亞當夏娃一直過著無自我意識的日子,可是就因為蛇的勾引,而忽然發現自我,從此有了人的意識和人性。這和佛教的 “ 最初不覺,忽起動心 ” 簡直是一花兩瓣,說的是同一個事情。
人的所有思想意識,在佛看來都是我們本心衍生出來的妄想,即所謂 “ 情牽萬境,意起百思。 ” (宗鏡錄)。 我心本空,然一念即生,萬念隨緣而起,原本清靜常樂的本心,被第一個自我意識的意念打破之後,就生出無窮無盡的煩惱。這和我們這個宇宙的起源似乎具有同樣的機理。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我們無法想像,但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空,從爆炸那一刻開始,一個我們現在理解的物質世界出現了。這和人的自我意識一樣,也是一種無中生有,或曰空中的緣起。
理解了宇宙的起源其實也就理解了人類的起源和人心的起源,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宇宙的任何一部分都具有全息性,這很類似於人體的體細胞,具有人體的全息性。肉體是由原子物質組成的不假,可主導人出生和成長的信息可不是物質,盡管 DNA 是物質,但它僅僅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是空的,非物質的,它如何決定物質的變化生長可能是永久的迷。不用等我們對宇宙和生命有徹底的了解,隻要我們有一些感悟,我們再讀《心經》就能領會其中的深意,更理解佛法的智慧。
年輕時的我,嫉惡如仇,言詞激烈,但眼裏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錯,自己則是真理的化身。雖然學習毛澤東給江青的信的時候,對裏麵那句“人貴有自知之明”很有感慨,但感慨歸感慨,自知歸自知,尚不知何為自我反思。對自己的知都是自我欣賞和自我崇拜。當然,自戀也有好處,自戀使人更自尊也更自信,而自信則讓人變得勇敢和無畏。但凡事不能過頭,過頭就是謬誤,正如拿破侖所說:“從偉大到謬誤隻差一步。”。過分的自信也是一種愚癡。
年輕時,激情澎湃,誌存高遠。信則五體投地,疑則白口莫辯。老子曰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年輕時的輕狂終究不靠譜,當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人的時候,心裏則是滿滿的苦辣酸澀。人該明白的時候不明白,等一切罪錯都經曆了才明白了那一點點,想想,這也算是人生悲劇的一種吧。
連續看了兩篇,在這晴朗的早晨...
睿智,幹淨,明朗,真是享受~~
謝謝!
我的這個帖是我對以往自己的一個總結,是我讀了一些經後的反省。無論佛教還是基督教,首先是勸人謙卑下來,因為隻有謙卑的人才能放開心靈接受自己並不了解的事物。知道自己精神境界的低,才會知道佛的精神境界的高。
可是更難的是去雜念。除了為道日損,或學佛打坐,或其他宗教外,有沒有更自然簡樸的辦法?
想想,妙玉那麽聰明人,打了那麽久的座,也還是沒有用...
在這裏潛水好久,謝謝好文啟發人!
老年人最大的智慧不是人生經驗,而是赤子之心。
宗教總是勸人為善的,這不是道德說教,而實在是為人類能更好的生活。人不可做惡,且不說做惡是否有報應,做惡本身也是痛苦的。
宗教精神是人與生俱來的,所以人類不同的宗教之間總是能找到共同性,盡管他們敘述的故事和信仰的人格化偶像不同。
人該明白的時候不明白,等一切罪錯都經曆了才明白了那一點點,想想,這也算是人生悲劇的一種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