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2025 (2)
始於一九七八年的改革開放,到今年已經整整三十年了。這三十年是現代中國人思想觀念變化最劇烈的三十年。三十年前,從長期閉關鎖國和極左思想束縛中掙脫出來的中國人,突然發現了一個新世界,不僅是興奮和激動,更多的是懵懂眩暈和自卑自歎。
自從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澤東逝世,一年的多的時間裏,這個國家發生了一係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首先是粉碎了“四人幫”,接著是鄧小平的重新出來工作,然後是恢複高考。那時候,世界的目光還沒有聚焦在這個古老的國家,這個在西方人眼中神秘的國家發生的事到底對世界會有什麽樣的影響還沒人能夠想象到。當時的中國,除了人口眾多和曆史悠久之外,沒有什麽為世人所稱道的東西。
當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國的時候,我們這一代親曆這段輝煌曆史的中國人,除了將我們的目光探向遙遠的未來,更應該回向這段曆史起步的那一天。在重溫曆史的時候,我們也許能獲得更多的啟示和對未來的思索。
一九七八年,對於飽經滄桑的古老的中國,隻能說是一個普通年份。按照中國的農曆,那一年是馬年。牛馬年,好種田。所以這一年被中國人認為是祥瑞的一年。
相信經曆過文革的那代人誰都對一九七八年印象深刻。一九七八年有太多的曆史要書寫,有太多的激情要抒發,有太多的人物要被載入史冊。然而,對於親曆那段曆史的普通中國人來說,這一年是充滿希望和滿懷憧憬的一年。
一九七八年對於多數經曆了文革的那那代人來說,是一個黑暗隱退、陰霾消散、光明重新升起的一年。那一年的第一天,代表中國官方最權威的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紅旗》雜誌)發表了著名的元旦社論 ---- 《光明的中國》。盡管《人民日報》是黨的喉舌,而社論的內容在今天看來充滿那個時代的政治術語和套話,可這篇社論卻真實地反映了絕大部分中國人當時的心聲。
讓我們摘錄社論的開頭的部分來感受一下當時的政治空氣,看是否能從那些政治套話中體會出一點人們難以抑製的興奮心情。
“一九七七年,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包括我們的一些朋友和同誌,也包括我們的敵人,都密切注視著中國:在失去了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失去了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朱德委員長以後,在粉碎了‘四人幫’以後,中國向何處去?
他們看到了什麽呢?看到了以英明領袖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高舉毛主席的偉大的偉大旗幟,八億人民緊密地團結在毛主席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周圍;看到了華主席領導我們抓綱治國,舉國上下安定團結,生產建設蒸蒸日上;看到了掃除“四害”,中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壯麗多彩,中國革命的航船正沿著毛主席開辟的航道破浪前進。”
讓我們再選取該社論的最後一段,也許這僅僅兩句話,就會把我們重新帶回那個充滿豪情的年代。“堅冰已經打破,航路已經開通。毛主席為我們開創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一定要勝利,一定能勝利,光明的中國一定能對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
一九七八不僅是充滿希望的一年,也是我們這個古老國家自我反思的一年。被顛倒了要重新顛倒回來,被打倒的被重新扶起來。因此也可以說,這一年也是中國療傷的一年。 1978 年 4 月 4 日中央統戰部、公安部《關於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請示報告》獲得中央批準,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撥亂反正工作。在隨後的 79 年,中共中央又推出《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和地富子女成分問 題的決定》,為地主富農分子摘掉了帽子。這一係列撥亂反正的措施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凝聚力,煥發了人們參與改革的熱情。
了解了這個曆史背景,我們就不會奇怪那一年為什麽被稱為傷痕文學的一年。親曆那個時代的人不會忘記那些以傷痕文學著稱的作家: 盧新華( 傷 痕)、陳建功(飄逝的花頭巾)、古華(爬滿青藤的木屋)、張賢亮(靈與肉)、張弦(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孔捷生(在小河那邊)。
一九七八是思想解放的一年。在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進入學校不久 , 《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真理隻有一個》的文章,提出了隻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緊接著在 5 月 11 日 ,《光 明日報》刊登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隨後,《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也轉載了這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在全國掀起了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打破教條主義和“極左”思想對人們思想的束縛提供了理論武器。也正是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帶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奇跡。
可在當時,這篇文章的發表和隨後引起的大討論卻有很多不為當時人所知的幕後鬥爭。從現在公布的資料我們知道,這篇文章是最初是由南京大學哲學係的胡福明所寫,後有很多人參與修改。文章發表後,曾受到黨內“凡是派”和堅持極左觀念的勢力的激烈反對,主管宣傳的汪東興質問中宣部,稱這篇文章 “ 理論上是荒謬的,思想上是反動的,政治上是砍旗幟的 ” 。 而《紅旗》雜誌主編不僅拒絕轉發此文,而且還打電話給新華社長指出此文是錯誤的。可見黨內當時的思想鬥爭是異常激烈的。下麵是從網上古溝的一段對那段曆史的記錄:
“為了反駁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責難,胡耀邦頂住壓力,在中央黨校組織了第二篇重要文章《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原則》,文風犀利地逐條批駁了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種種指責,6月24日以《解放軍報》特約評論員的名義在《解放軍報》上發表。這之後,胡耀邦又組織撰寫了第三篇文章《一切主觀世界的東西都要經受實踐檢驗》,於1978年9月10日在中央黨校《理論動態》上刊出,9月26日又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表,從而把討論進一步推向深入。
在《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原則》一文發表後,汪東興對討論繼續施加壓力。華國鋒也指示中央宣傳部門和一些省、市的某些負責人對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 不表態 ”、“ 不卷入”。在他們的支持下,作為中共中央理論刊物的《紅旗》雜誌,對這場爭論長時間保持沉默。
隨著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不斷展開和深入,鄧小平對一些給這場討論製造障礙的人進行了批評。7月21日,鄧小平找中宣部部長談話,要求他不要再 “下禁令”、“設禁區”了,不要 “ 再把剛開始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拉向後退 ” 。第二天,鄧小平又同胡耀邦進行了一次談話,旗幟鮮明地支持胡耀邦發動的這場討論。他說:你們理論動態,班子很不錯啊!你們的一些同誌很讀了些書啊!是個好班子。他還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是馬克思主義的。爭論不可避免。爭得好,根源就是 “兩個凡是”。
9月上旬,李先念在國務院務虛會上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正確的,這是我們一向堅持的觀點。我們要解放思想,振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應《紅旗》雜誌約請,譚震林撰寫了一篇紀念毛澤東誕辰85周年的文章,文中宣傳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這與《紅旗》不卷入的態度相悖,譚震林又不願刪改,隻好將文稿報送中央常委裁決。11月中旬,鄧小平通過譚震林的文章的批示,嚴肅地批評了《紅旗》對真理標準討論的消極態度。他說:我看這篇文章好,至少沒有錯誤。改了一點,如《紅旗》不願登,可轉《人民日報》登,為什麽《紅旗》不卷入?應該卷入。可以發表不同觀點的文章。看來不卷入本身,可能就是卷入。鄧小平的支持,有力地推動了真理標準討論在全國的展開和深入。” (來源《鄧小平在曆次論爭中》 薑淑萍 張明傑 張曙編著 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一書)
一九七八年就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奠定出改革開放的思想基礎。
當全國青年沉浸在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的備考的亢奮和緊張之中時,上海的一個普通工人宗福先卻在為 1976 年發生在北京的“四、五”運動激動著,為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和情操感動著。他夜不成寐,奮筆疾書,在上海溫暖的春夜裏,連續 20 幾個日夜,含著熱淚創作出後來轟動全中國的話劇《於無聲處》。這部話劇按今天的眼光來看,藝術性不算高,可在 30 年前那個特殊的時刻,卻如一聲驚雷震動著中國政壇和長久缺乏思考能力的中國人。那部兩個多小時的話劇裏最激動人心的一句話到今天仍然有意義,那就是“人民不會永遠沉默!”。
該劇先在上海公演,然後在當年 11 月份赴京公演,為促進天安門廣場“四五”運動的平反起到推波逐瀾的作用。在京公演後沒幾天,也就是 11 月 15 日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對於因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誌要一律平反,恢複名譽。”為因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而蒙冤的所有人平反昭雪。而在同一天,人民文學出版社宣布將出版收錄大約 600 餘篇各種形式詩歌的《天安門廣場詩抄》。
一九七八年對中國的大學也是很奇特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的大學在一年當中迎來了兩批新生。這兩屆學生是新中國教育史最具特色的一群,他們承載著那個時代的希望和夢想,也是那個時代的寵兒和驕子,這也注定讓他們必將肩負著更大的曆史使命。那兩屆大學生的背景五花八門,幾乎囊括了所有當時的職業,最多的當然是知青。年齡的差距甚至達到有輩分之別的程度。而如今,那些當年意氣風發的年青人已經兩鬢如霜,他們已成為中國各行各業的骨幹,正在推動著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走在偉大複興的道路上。今後的十年,他們將成為主導中國走向的主要力量。
其實一九七八年最值得記載的不是發生在城市裏的這些對罪惡的清算和痛苦的傾訴,也不是那些眼花繚亂的官方文件和思想界的各種激動人心的討論,而是發生在中國偏遠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 18 位農民在那個冬天的壯舉。這些農民不懂得馬列主義,也不懂得什麽叫思想解放,什麽是真理標準,可他們知道怎樣才能讓大家吃飽飯。他們冒著坐牢的風險,秘密簽下了一個後來改變了中國農村命運的生死狀。他們創造了一個到現在還在實行的農業生產的新體製 ---- 家庭聯產承包製。
盡管那帶有 18 個農民簽字的承包書現在已經被陳列在革命曆史博物館裏,可是在當時這還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這個一直被反複爭議的創舉一直到 1982 年中央的一號文件下達才宣告正式結束。
讓波瀾壯闊的一九七八 隆重落幕的最後一個重要事件是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正是在這次全會 果斷地停止使用 “ 以階級鬥爭為綱 ” 這個不適應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就是由這次全會拉開序幕的。因此,我們把一九七八作為改革開放的起始年。三十年的今天,已經麵貌一新的中國,正麵臨著新的思想解放運動,我們親曆了改革開放的這代人是否還有當年的勇氣和智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和和諧發展而掀起新一輪的思想解放運動呢?
深夜無眠,遙望星空,我心中默默祈禱,祝願我那飽經憂患的祖國,能夠真正拋去精神上的枷鎖,迎來光明燦爛的明天。
當每個人都清楚什麽是正確的改革方向時,黨,人大,政府是站在推動一麵還是阻攔一麵,每一個行為都是在為自己寫將來的曆史。。。
相信國人都是明理人,希望在前。
謝謝分享好文章, 幫助咱們了解這段曆史。
娓娓說得很棒啊,讚同,佩服:))
即將過去的這個三十年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最寬鬆的年代,希望它可以持久地發展下去,為了中國的進一步振興,需要海內外的華人一起努力。
過去常常因為我們在人文理論上落後,實際行動中給西方很多空子可鑽。他們看不起我們的政治,而偏偏我們的政治又沒有開明到令人信服的地步。政治的不開明就是要挨打和受欺,中國和其它國家的曆史都證明了這一點,而且還在繼續證明著。
希望中國政府好好治理我們的國家,雖然不被人抓小辮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做到更好,隻要我們努力。而且方方麵麵都要強大起來,特別是人文治理國家的各方麵,使我們的後代不再白受人欺負。
中國真的沒有很多時間再拖延了,再不全方麵的自強起來,就要大大吃虧和更加被動。
現在是中國曆史上又一次關鍵時刻,如果我們把握不好,那將會又去沉睡很多年,百年還是又一個千年?為中國的未來,現在每一步都應該穩重和富於遠見。
現在遠不是我們顯示實力去邁大步張揚自我、更不是我們可以就此驕傲的時候。
百年前的老佛爺就是持過時的政治和治國觀念才把中國開始拖進這貧脊到骨的深淵。後來的軍閥混戰、日本侵略、國共內戰、大躍進,特別是文革等等,這一係列的社會不安,對中國民眾都是隻有提取民膏而不屑於休養民生的時代。內憂外患一個接一個,終於致使中國徹底淪落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我們有今天不容易,應當珍惜和進一步持有謙虛的精神繼續振興中國。
如今中國城市是好了很多,但那些更縱深土地上的農村(包括西藏)呢?農民們能想幹什麽就能幹什麽嗎?經濟大大限製了他們。他們仍舊是世界上最赤貧的人群,記住他們也是中國人!是廣大的農民養活了我們世世代代,因為中國仰農抑商幾千年,直到最近這幾十年才活份點兒,但就這時我們已把農民的奉獻忘卻了,他們竟然變成了我們的負擔了?中國農民不富,中國永遠還是個窮國。
政府應當公平,給予更多的好處和多方麵的機會(例如民間集資辦事、私人銀行等等)於國人更確切說是大陸人而非外國人等。我們需要更開明的政府、更晴朗的法律、更有正氣的民風......
同意你上述觀點。僅在這裏提一句關於最近的西藏問題。它再一次更加提醒我們要政治開明。因為即使達賴百年之後也不會結了西藏少數人要獨立這個孽緣,而且可能更變本加厲。因此我們不僅需要的是加大力度的開明政治和更加有力的清澄而獨立的法律,更需要人心人性的真正回歸。
中國的今天是比以前好很多,但依然任重而道遠!
謝謝為人父,並問候周末好!
這一代的領導人上台之後,很多人說他們會領導中國大步前進,對他們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可我怎麽覺得他們不象人們所期待的那麽好呢.
不過今年倒是有不少好的契機,可以展現一下中國領導人的智慧和氣魄如何,可別讓咱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