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1)
自問自答----我為什麽學佛
我對佛教的真正興趣是由於讀了南懷瑾的書,在此之前雖然也讀過一些佛教禪學的書籍,但都是當作文化娛樂書籍來讀,並沒有對佛教本身產生興趣。
剛接觸南懷瑾著作的時候,本打算先讀《論語別裁》的,可當我隨便掃了一眼《金剛經說什麽》之後,竟一發而不可收,一連幾天,一口氣讀完。這是我此生認認真真讀的第一本有關佛教的書。吸引我的不單單是南師那樸實無華、睿智犀利的語言,主要的是金剛經所描繪的境界和它所包含的智慧及偉大的胸襟。我讀完這本書後有醍醐灌頂、靈魂被洗禮的感覺。
孤獨是人的一種本性,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孤獨感。有些感覺是無法用語言來描繪的,因此我們會感覺更孤獨。可金剛經能撥動你心靈中自己都說不清楚的一根鳴奏高山流水的弦。讓你最深沉的孤獨感得到釋放,感覺到心靈的輕鬆和精神的升華。
痛苦的根源是心靈的不安和躁動。神與魔無時不在我們的身上交戰。我們成了戰場的身心如何會獲得安寧,幸福則是更難企及的。
心懷善念的人,對人生的看法總是樂觀的。樂觀的人,總是自然地追求善知識。佛學就是善知識。一個樂觀的人,一般來說都是理想主義者或更重視精神生活的人。
與其它宗教一樣,佛教也是勸人向善的。佛教有修功德,得福報之說,表麵上好象是一種功利的誘惑,而我理解這是佛給我們指出修行的法門。
人的物質欲望其實很容易滿足,大魚大肉吃不了多久就會膩;無論什麽樣的美女,在你身邊長了,你也有厭煩的時候;再好的房子住久了,也想搬家。人的物質欲望也很不容易滿足,因為人是貪心不足的動物,隻要貪念不絕,人就沒有對生活滿意的時候。這是整個人類的智障。如果沒有精神追求,當物質生活到了無所求的時候,人會感覺精神上更空虛,會陷入不知道為什麽活著的迷惘之中。
人們常說,佛是智慧的化身。可什麽是佛的智慧呢?佛的智慧不是看透人生,而是啟發我們怎樣擺脫人生的苦惱煩憂。佛以自己的實踐做到了這點,為我們揭開了生命的奧秘,打開了通向無限宇宙的微妙之門。他們的經文就是治療我們心理疾病的靈丹妙藥,也是開啟我們智慧的腦黃金。
我是個好奇心很強的人,因此我一直比較看重生命的過程,盡量多的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但這種體驗畢竟是那種橫向的展開,不是縱向的深入。精神的提升需要學習正知識,樹立正信,學習佛法對我來說是精神洗煉的過程,是拋棄罪惡和惡習的過程,也是樹立正信的過程。正信按照南師的說法就是要自發自醒,自己覺悟,自己成佛。這點對我這樣經曆的人更容易信服和接受。
從小就想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可我小時候對偉大的想象是那種高高在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酋的英雄式的偉大。而今天,我對什麽叫偉大有了新的理解。去年的 News Week 上曾登載過一個封麵故事,題目是“十五個使美國偉大的人”。這十五個人做什麽的都有,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都是主動幫助其他人的人。盡管所用的方式不同,有的用名氣,有的用財富,有的隻是用愛心和靈魂,但他們都帶給這個世界溫暖和光明。佛給我們的卻是超越這一切的智慧,指給我們眾生一條通向光明和成佛的道路。這是佛的情懷。正是這種情懷深深地打動了我。
有時想想,人其實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動物,從出生那天起,就懷著對死亡的恐懼一天天走向死亡。因為“我”的意識頑固地糾纏著我們,生活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斷走向黑暗的過程。而佛則為我們在最黑暗的地方擺了一盞燈。讓我們在黑暗的盡頭能看見光明。佛已指明了道路,可路要靠自己走。願有緣人發修佛心,以己福報度眾人心。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僅以此文與同修共勉。
也巧啊,我讀的第一篇關於佛的論述,也是金剛經說什麽,以前我隻讀過"心經",很逗,是從西遊記裏讀的.
修行有萬千法門,能找到合適自己的那個是福氣,但無論如何,從自身做起,從日常做起,是最自然的.我覺得老大哥的做法和想法都真的好.
我還沒開始學佛,說不定哪天也會下這個決心,尤其喜歡這幾句話:
"佛則為我們在最黑暗的地方擺了一盞燈。讓我們在黑暗的盡頭能看見光明。佛已指明了道路,可路要靠自己走。願有緣人發修佛心,以己福報度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