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閱人間事,讀聖賢書
個人資料
為人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讀牟宗三哲學講座19講之胡思亂想

(2006-07-04 06:31:04) 下一個

天下最可憐的人就是智慧不夠還對哲學感興趣的人,可偏偏我就是一個這樣苦命的人。

小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智慧超凡,世界上所有的學問應該沒有自己不能搞懂的,頗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傻勁。剛認識幾個字就開始看黑格爾,因為《馬克思傳》裏總提到這個人的名字,所以就非要把他的書找來一看不可,總覺得馬克思知道的我也應該知道。可真的捧上那個大部頭,卻有讀天書之感覺,別說能領會,就是讀通那些句子也不是一個輕鬆的活。

有了黑格爾的教訓之後,我對那些大部頭的晦澀難懂的哲學著作開始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因為願意讀閑書,所以難免有時遭遇哲學和宗教類書籍,我的態度是揀容易懂的看,揀有興趣的看。佛教的書我最愛看的是《五燈會元》,因為都是小故事,讀起來有趣又啟發心智。因為古文不好,除了《古文觀止》我基本都是看翻譯成白話的古文,特別是台灣人畫的那個古文漫畫係列是我的最愛。讀書於我是一種娛樂活動,和學問知識無關。隨著年齡增大慢慢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其實能用簡單的話說出來的才是最有水平的,而不用語言描述卻通過一個故事去引導你自己開悟那是最高境界的智慧。

一開始看桃葉貼那些大塊轉帖文章,而且還是繁體,真是沒耐心去讀。心想,我上網是來找樂的,可不是來做學問的。可後來見她不斷連篇累牘地堅持貼,不免起了好奇心,心想一個持家過日子的女人,有清福不享,卻孜孜不倦地轉帖,一定是她在這些文章裏得到極大的快樂和極深的感悟。心中不免升起刁德一的怪想:這個女人------不尋常。正是因為這個怪想和好奇心,才把她轉的幾篇文章打出來,躺在床上細細品味閱讀(本人低血壓,坐著看書腦子發昏,躺下腦子才好使。所以不能坐禪,隻能臥禪)。

象我這樣智慧平庸的人讀哲學書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將自己作為一個標尺,如果我能讀的懂的,就說明這本書是可以普及的。如果我讀不懂的,那這本書就屬於少數有天份的人的。牟中三老先生的哲學講座是介於兩者之間,因為我讀的似懂非懂。感覺這個老先生自己說的也很費勁。我總覺得人是先有思想後有語言,所以當一個新的思想出來的時候用語言描述是最困難的事。語言是哲學發展的最大障礙。到現在為止我還沒發現任何一個哲學家能夠用大家都聽的懂的語言來講述哲學問題,除了毛澤東。

牟宗三先生學貫中西,通諸子百家,且對各門宗教都有深刻了解,因此讀他的文章必須有很高的修養和很寬的知識麵才行。本人修養不高,涉獵也不廣,所以讀起來確實很費勁。但讀了這麽多天,怎麽也要講幾句,為的是拋磚引玉,引出高人來為我排疑解惑。

在十九講中,牟先生用一個縱貫係統將儒、釋、道三種東方主要的宗教或稱哲學體係的共同點提煉出來不能不說是獨具慧眼。而最給我啟示的是他將這三種宗教作為哲學體係來研究,承認他們都是一種真理體係,隻是出發點和道路不同。東方三教(或稱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的不同是東方哲學的關注點不同,東方哲學關注的是人,而西方哲學關注的是身外的客觀世界。人在西方的哲學裏也是客觀事物之一。

辨證唯物主義曾經是我們這代人的思想武器,血管裏流淌著的都是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然而,一旦人被一種思想所統治也就失去一種接受新觀念的能力。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和分析方法,辨證唯物主義曾為我們認識物質世界和分析問題時提供了強大的工具。但唯物辨證法卻無法解決人們良知和道德的自覺問題,也無法解決人對死亡的恐懼和對人生意義的認識,也就是說無法解決人心快樂與否的問題。這個世界不一定就是物質的世界,也許是精神和物質共同組成的世界。

哲學的基本命題其實康德解釋的最清楚。那就宇宙萬物包括人的根源。

第一次對宇宙感興趣是因為和大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聽他們海闊天空地講行星、地球和宇宙。從那時候起,我就時常仰望夜空,會忽而陷入對於無限的宇宙的冥想之中。我經常問自己,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如果有邊界,那宇宙的外麵又是什麽呢?說質子是最小的物質,那質子又是由什麽組成的呢?大一點的時候讀康德的《宇宙發展史論》,開始傾向於世界的不可知論。

後來,閱讀了一些認識論、心理學方麵的書籍,發覺人的頭腦的局限性和計算機的局限性沒有什麽區別。人腦的最大局限性乃是對於無限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如康德所說的“人可以知道無限,但無法想明白無限是怎麽回事”(原話忘了,大概這個意思吧)。可以設想人的大腦的功能和思維能力是上帝(或者其他神力)設定好的,大腦功能可以想象為計算機的硬件,思維能力則是軟件。計算機運行速度再快,也無法超出硬件已經設定的功能。如果非要軟件進行計算,則會出現宕機狀況。如果讓人硬去想人腦不能理解和想象的事物,人可能會瘋掉。曆史上和現實社會成為瘋子的哲學家和物理學家不少,可能都是由於這個無限性無法思考造成的。

還是我們東方的哲學家比較聰明,他們知道自己無法想明白這個無限的宇宙,因此就用模糊的辦法去處理對世界的認識,從人的直接經驗去推導宇宙萬物的規則。而不是像西方那些較真的哲學家,非要用實證的辦法去弄明白宇宙的來龍去脈。弄得他們不瘋掉的話就不得不求助於上帝。東方哲學講究悟,因為東方的哲學家知道,有些東西是不能用語言去闡述的。西方的哲學家往往很痛苦,痛苦的經常自殺。而東方的哲學家卻很快樂,因為他們懂得不想不該想而且想也想不明白的事情。心即宇宙,了解了人心也就了解宇宙,這是東方哲學認識世界的方法。

其實哲學發展到科學發達的今天,康德在17世紀留給我們的五大迷仍然沒有答案。人類對這些問題的認識的唯一進步可能是明白了:用現在的辦法,我們隻能接近這一目標,而不可能達到那個目標。



這兩天也看了第二講和第三講。所以順便也談談讀這兩講的體會。在第二講裏牟老先生主要介紹兩個概念,一個是內容真理,另一個是外延真理。我覺得他的內容真理的定義真是了不起,把我們東方三教與基督教一下子拉開距離,而且將儒釋道與哲學聯係在一起,使我們能夠重新審視我們曾經奉為宗教的儒釋道。

內容真理的概念可以讓我們把儒釋道的思想當作真理來看待,而不是是一種宗教思想。什麽是真理?牟先生說:具有普遍性的就是真理。所謂的內容真理我的理解就是人類的共同認知,比如:正義和公正是被人類普遍承認的正確的理念,那麽正義和公正就是一種內容真理,是不需要證明的,有點類似於數學中的公理。

哲學應該關心什麽?除了客觀世界的規律之外,人是最應該被關心的。對生命的關懷是東方哲學的特點,這裏所說的生命不是生物意義上的生命,而是精神意義的生命(牟在講座裏有大段的解釋)。精神意義上的生命是以道德意識為支撐的。如果精神生命中失去了道德,那這個生命就成為黑暗的生命。而這裏的道德不是指自發的道德感,而是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對牟先生的講解我隻能理解隻限於此,希望看過此文的也能來講講。

以儒釋道為代表的東方哲學關心的都是人性和人的基本問題。儒家的仁、道家的道,佛家的空其實都是解決人的問題,是把人當作人來對待,而不是當作一個客觀物體。人不是動物也不是物體,這是人的特殊性。東方哲學最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個主觀能動性不是唯物辨證法所說的對客觀事物的積極反應和認識,而是對人本身的認識,通過心的修煉,通過內心體驗的實踐來解決人心的問題,比如:儒家是把感性的良心通過道德的實踐提升到理性的良知,使良知不再是自發的情感而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達到慎獨的境界,其實就是達到聖人的境界,使人具有了神性。在這裏,良知就是內容真理。良知不同於良心,良心是屬於人的感性範疇,而良知則是理性。那什麽是良知呢?王陽明有個對良知的解釋比較容易懂,曰:“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傳習錄》。我自己說不明白,所以這裏隻好借名人之言了。

佛家是通過禪悟使人超越自我的束縛,解脫心的羈絆,達到心的自由,這個心已經是一個不同境界的心,它可以俯瞰原來的那顆心。

西方哲學和宗教是分離的,西方哲學如何發展也到不了宗教的高度。這個和東方的哲學不一樣,儒釋道三家其實按照基督教的標準是不能算宗教的,隻能算做一種人生的智慧和一種人生哲學。西方的哲學是隨科學發展而發展的,是靠實證的辦法追求真理。比如:物質決定精神的論點,就一定要從生物科學中找出證據,比如什麽觸突神經論,刺激反應論等。鄧小平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理論和這個比較接近。但實踐也有兩種,一種是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還有一種是內心體驗的實踐。這兩個實踐是相互獨立的。

西方宗教和東方宗教有一個很大的差別。西方宗教不需要智慧,隻需要信。搞的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那一套。基督強調的是徹底地信,不容許對上帝有絲毫的質疑和懷疑。所以耶酥說:你們都成為孩童吧,隻有孩童離上帝最近。這是因為孩子最單純,容易相信,容易接受。按照基督教,人隻有死後能夠進天堂,死前總是罪人。而東方宗教卻認為人可以通過開啟心智成為神,這就需要大智慧,而且可以通過修煉達到這樣的境界。因此,東方宗教的積極意義就是重視心的修煉和自省。

從外延真理(牟宗三文中的意思就是現代科學)的角度講,宗教都是漏洞百出的。東方的宗教也是具有兩麵性的。儒家的入世,道家的無為,佛家的出世,都有道理,也有缺憾,關鍵是看自己的體驗和認識。道家和佛家的哲學適合於個人生活,我的個人生活態度比較傾向於這兩者。當然我如果能夠信教的話,我還是選擇基督教,因為那個比較簡單。但如果我們要幹預社會或參與社會活動,道佛兩家無法給我們指導性的思想。隻有儒家思想提供了我們一個是非善惡、可行不可行的準則。尤其在當今這個已經失去道德判斷,沒有是非標準的社會。儒家思想的積極意義就更加凸顯出來。

東方哲學的弊病是不言自明的。近代中國的衰敗的根源可以歸於這種哲學思想。也的確,注重自省的儒家,講究無為的道家和尋求出世的佛家,哪個都缺乏改天換地的氣魄和研究客觀世界的熱情。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怎麽會誕生科學。因為沒有實證科學思想的光照,基督教到了中國也變了味,成為了現代迷信和政治工具。中國的道教和佛教更成為迷信的大本營。

然而,西方科學的發展也一樣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崇尚物質,迷信科學,也許會導致人類更大的災難。現代的西方的福利經濟學其實已經是對物質主義的一個微小的反叛,而中國的現實也正向我們展示著一個以物質條件作為生活好壞標準的社會的悲哀。科技的發展雖然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但並沒有解決人類與生俱來來的精神問題。伴隨而來的卻是核子武器隨時威脅著人類,環境汙染幾乎失去控製,貧富懸殊在撕裂我們的社會。瑞士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可是那裏的青年人的自殺率也是驚人的。據說10年前人類就已經掌握了用一滴血就能通過基因檢測預測你一生中將會得哪些病,但科學再發達也無法將人的精神從黑暗中拯救出來。所以宗教成了人類精神的避難所。美國很多未來片都充斥著對未來高度發達後的科學世界的危險預警,從另一個方麵說明了人類對未來的世界的迷茫和擔憂。這種擔憂都是源於人類對自己的不信任。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裏麵包括很多內容真理,比如:正義、誠信、公正等等。

很多人都覺得美國的外交政策與美國的民主自由精神有很大的矛盾,覺得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老百姓都具有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可為什麽美國的對外政策和國際政治理念卻很少能反應這個價值觀呢。我的認識是,因為美國政治家使用的是另一個價值體係,他們在大學學的和平時接受的所有政治理念都是實力做手段、利益為標準的理念,這種觀念早已融入歐美政治思想體係。拿破倫的那句名言“政治隻講頭腦,不講良心。”已經深入西方政治家的骨髓,特別是在製定外交政策和國際戰略時。西方政治理念中沒有仁的概念,這種以利益為標準以實力為手段的思想導致了我們現在見到的與其基本價值觀背離的政治行為。所以西方人認為政治都是肮髒的,必須有民主的監督才行。但這畢竟是被動的做好事。而儒家講究的仁政不僅是目的的仁政,也是手段的仁政。就是說在實踐仁政的過程中的每個行為都是符合仁的標準。而不是象小人一樣,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大概20年前,曾經讀過湯因比與池田大作的一個對話集,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上世紀50年代末的時候,湯因比這個英國人就對中國文化充滿信心,認為世界如果能夠統一的話,那一定是統一在中國文化之中,因為中國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中國人具有世界主義精神。寫到這又讓我想起一件事情。一個美國人在毛澤東晚年的時候曾經拜訪過他,當問到如果世界結束冷戰了,什麽將主導未來世界的秩序時,毛澤東用含混不清的湖南話說了兩個字:正義。

其實,當今世界的現實正在證明著,一個沒有正義的世界不管如何科學,它終究是黑暗的。就象一個沒有道德精神的人,不管他如何聰明卓越也是沒有人味的。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也許,東方的哲學的價值隻有在西方哲學走到盡頭的那一天才能顯現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flyingdora 回複 悄悄話 西方基督教 教義 淺顯 是為普通老百姓準備; 東方的佛 儒 道 沒有一定學識 很難入門 提高
nihow 回複 悄悄話 這年頭你還有興致讀牟宗三寫這樣的長篇大論,佩服。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我這辛苦寫的帖沒什麽人看,瞎寫的反倒看的人多。有你一知音,我也算沒白寫。謝謝!
flyandswim 回複 悄悄話 跟我多年所想的不謀而合!

風雅一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