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燙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個人資料
正文

進行 baby sign (幼兒手語)一個多月的體會

(2011-03-31 20:56:16) 下一個

女兒不是開口很早的寶寶,進入第十五個月的她至今隻會說 apple, eyes, bubble, cup, baby, 抱,背,爸爸,阿姨,hi,bye-bye,學牛叫moo-moo,uh-ooh, boom 和 this。沒有想喊媽媽的跡象。 唱字母歌,我唱a-b-c-d-e-f-g,她能接 h。僅此而已。

在沒有學手語之前,女兒吃飯一直吃得很不好,吃著吃著就要發脾氣。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猜測後才意識到她發脾氣的原因包括(1)想自己吃;(2)要喝水或者喝牛奶;(3)不想吃了;(4)想吃其它的食物。這些,她隻能靠用手拍打勺子、蹬腳等很“粗暴”的行為來表達。平時她經常會哭,我隻能按照作息時間來判斷她可能要吃點snack,或者悃了,或者要我哺乳。

有一種說法是小孩子的性格在7~14個月之間開始形成,所謂的trouble two,其實是trouble one的延續。而通常,trouble one 被忽視,人們把trouble one看成是小孩子“就是這樣的”。為什麽會有trouble one呢?在我看來,就是因為寶寶有了強烈的想表達自己想法的念頭但卻無法表達所產生的焦躁。而家長如何處理這種焦躁會對日後性格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

所以,我覺得,要讓孩子減少焦躁情緒,就要幫助她學會如何用大人也能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手語的引入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有一點要提的是,都說 never be too early to teach baby sign。我並不苟同。當然有些孩子特別聰慧,可能在一歲之前已經開始渴望模仿;但就我女兒而言,她到了一歲後才突然間掌握了 If you are happy 的三個動作,雖然一歲之前的反複練習功不可沒,但一歲是她在模仿能力上的質變。她有了想模仿的衝動。在孩子有了這個跡象後才開始進行手語教學為時不晚。而過早地教手語對家長來說心理上的挑戰太大,很長時間孩子都沒有什麽反饋,除非家長心理素質特別好特別耐心,否則,就我本人而言,太打擊了,可能會導致我懷疑孩子的智商或者幹脆放棄手語教育。

我在教女兒手語之前先看了一部教學錄像《Sign With Your Baby》。此外我還把配套書上的一些基本手語複印了貼在牆上,我和相公都可以及時查閱後教女兒新的手語,並且有利於保證手語的統一。這部錄像非常有幫助,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和其他媽媽一樣,我先教女兒的是milk。我把 milk 分成 mama’s milk 和 moo-moo’s milk。因為女兒喜歡小牛,給她看小牛她就會moo-moo地叫,所以我們都叫牛是moo-moo。女兒不會喊媽媽,但對 mama’s milk 還是理解的。

很快,女兒就開始做 milk 的手語。逐漸地,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已經掌握了sleep, milk, eat, drink, shoes, more, please 和 all done。這些都很實用,假如寶寶要去daycare的話,即使她還不會說話,但她已經能向老師表達想法尋求幫助了(這裏的老師應該都懂一些手語的)。

現在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她試著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我正在看書,她會過來抱著我然後做喝水的動作,不用大哭,我就能解決她口渴的問題。她在吃飯的時候,會做喝水的動作但同時做牛奶的動作,我們就給她倒杯牛奶。她吃完了,就做 all done,我們不會再勉強她。

記得有一次,她突然大哭起來。我問她,你想喝水,還是吃東西,還是想睡覺呢?這麽一問,提醒了她,她停止了哭泣,想了想,做了吃的動作。問題迎刃而解。

在手語上,shoes 和 more 很容易混淆,我們會通過實際情況來判斷,同時堅持做正確的手語,漸漸地,女兒就意識到了這兩個手語的區別。

小寶寶,當她體會到學會一種技能所帶來的優越性後,就會有繼續學習的動力。我現在給她看 Baby Einstein 裏的兩部有手語的錄像,一部是《Baby Wordsworth》;另一部是《My First Signs》。她看的時候都很認真,努力地模仿。

非常感謝第一位想到將手語應用到幼兒語言教育中的人,受益匪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