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世界排名幸福指數,北歐五國都是名列前矛,挪威、丹麥、瑞典,芬蘭還有冰島,不論他們誰排第一,後麵緊跟著的都相差無幾,這五國共享著同一種淵源的文化,他們都是維京人(viking)的後代,也許他們並非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可一直被評為最幸福的民族。
我也很好奇他們為啥覺得那麽幸福呢?除了高福利包括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充足的失業金和退休金,還有什麽?一定還有什麽!因為這些所謂的福利對我來說,我並不太在乎。
先說教育,美國的免費教育一直到高中,大學對於低收入家庭,很多也是免費的。可如果我的孩子在北歐生長,是的,讀北歐的大學是免費,可如果我想送他們去哈佛耶魯讀書,一樣也要交費的,不是嗎?也就是說那個免費是受限的,地區限製,我也許並不想讓孩子在北歐受高等教育,那麽結局還不是跟今天一樣,我還得掏腰包為孩子的大學學費買單。
再說醫療,一直以來從沒覺得美國的醫療負擔不起。買保險確實是一筆開支,但隻要你有個工作單位,保險費用單位幫你出了至少一半,那剩下的費用與收入相比是很小的一部分,不是嗎?而且,在美國,隻要你買的保險夠好,隨時看醫生,根本無需北歐式的預約和長時間等待。
失業金和退休金在美國也有啊,重要的是應該爭取不失業,而不是等著領失業金吧!
與團裏的一對美國夫婦聊天,因為他們也來自加州灣區,我們聊起來頗為投機。美國先生告訴我們他的表兄一家住在哥本哈根,他們提前到表兄家住了幾天,表兄是律師,表嫂是超市營業員,可他倆的工資相差不太多,他們倆感覺沒什麽不對。這就是所謂的北歐國家,街上遇見的人,收入不會高於或者低於你的收入的四倍。大家都差不多富裕。美國太太告訴我們說表兄夫婦買了一步Kia車,開心的不得了。她也糊塗了:Kia車不是最便宜的車子了嗎?值得那麽開心嗎?
也許,結症就在這裏!
我說如果我讀完大學又讀完法學院,考了執照做了律師,我的收入如果與超級市場裏做營業員的收入相差無幾,我心裏可能會不舒服的,畢竟我辛苦苦讀書讀了那麽些年嘛!
北歐國家很重視環保,平日裏公共交通是代步工具,家裏買部車有時用一下,電動車為主,算是多餘的享受。這跟美國的中上層人士對車的態度截然不同,就拿我們鄰居來說吧,夫妻兩人,擁有五部車,兩部車代步,兩部車玩的,還有一部摩托車偶爾騎著顯現男人魅力的。
這是不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北歐人的幸福感也來自他們自身相對容易達到的滿足感呢?
當你要求不高,你就很容易得到滿足,而幸福感是一種感覺,一種得到滿足時的感官愉悅。這就像你小時候拿到一塊巧克力,會感到很幸福,等你長大了,青春期時,得到心愛的女孩子的回愛,也會感到幸福。再大一些成熟一些了,你工作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圓滿,也都會給你幸福感。但每個人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又標準不同。
這樣一想,我就很想對這幾天跟讀我的微信的一位朋友說:別想著讓你兒子移民北歐了!因為北歐人的幸福感是屬於他們的,這與他們易滿足的基因有關係,與他們的文化和環境有關係,你的兒子移民北歐,是否能和北歐人的一樣養成他們那種易滿足的習性呢?如果不能,即便擁有免費的教育和免費的醫療等等,一樣不會感到幸福的。我就覺得我如果生活在北歐,肯定沒有北歐人的幸福感!首先我就不喜歡大家不同工卻同酬的這種所謂的平均主義!
所以,想來想去,我還是比較適合居住在美帝這裏,她給我空間去努力,而我需要這樣的努力和奮鬥來達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也就是幸福感。
北歐文化裏天生厭惡一切中等以外的東西,美國學校從小教小孩你是最棒最特別的,長大後能一樣嗎?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多年來生活在北歐,她經常在微信上貼工作生活照。我的感覺是,她與公司,與同事,與公司高層的關係很融洽,不論是生日,還是生病,還是出差,還是家中有什麽事情,這些同事都會現身,送來各種支持,多為鮮花,食物和卡片。想想俺工作的美國公司,同事就是同事,你生日還是生病,沒人關心。我本人也深有感觸,在歐洲和在美國,朋友的含義是不同的。美國人之間的人情比歐洲人之間,不知要淡薄多少倍,相互關心的隻有親人和朋友(如果信教,還會有教會中的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