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eautyinAutum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玫瑰的愛情烏托邦…也談電視劇《玫瑰的故事》

(2024-07-21 12:15:29) 下一個
亦舒寫的愛情故事曾是我有段時間愛讀的文字,那時,我還年輕,香港在我年輕的時代,也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即便我已身處海外,但一直覺得香港是華人世界裏最接近西方世界的地方。亦舒寫的愛情故事不僅帶著中華文化的痕跡,也有著西方文化的影響。
她寫的玫瑰的愛情,就比較能夠令我接受。可最近挺火的劉亦菲主演的電視劇《玫瑰的故事》,把故事的背景從香港搬到了北京,就令我莞爾了。別說八九十年代的清華教授的家庭小康都可能稱不上,家庭富裕家教好就更談不上了,那一代也就是玫瑰父母那一代高級知識分子,經曆過四五六十年代的階級鬥爭和曆年的政治運動以及剛結束沒多久的WHDGM,自己身上就傷痕累累,談什麽富養女窮養兒的概念呢,那時人與人鬥都鬥不過來,哪裏能蹦出一個自由飛翔的玫瑰?!
那個年代,(八九十年代),談個戀愛男女都保持一丈距離,看場電影牽個小手,就被人指指點點了,哪裏來的那麽大膽的玫瑰,與初戀一見鍾情沒多久就滾床單了,還敢回家懟哥哥:誰占便宜了?誰說男人就一定占女人的便宜?我還覺得我占便宜了,我還沒占夠呢?這樣的話,生在香港接受英式教育的玫瑰說出口,不稀奇!可出生在北京接受中國教育的玫瑰那麽說,就怎麽聽怎麽不順耳了。
再說玫瑰的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愛情,這個女子簡直了!如果說那些男人自我中心,隻顧自己的感受,玫瑰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令我想起我也曾寫過的一個結過四次婚的女人,說她像玫瑰嗎?不盡然,但那一股我愛我就必須得到的勁兒,倒是類似的。記得,我的筆下人物原型在她第三次結婚時,也是年輕氣盛的我不太留情的批評她:太隨便!她回我的卻是:她就是因為不隨便,才會一次次結婚一次次離婚的。那對我也是一個不小的震撼呢,原來她和我對婚姻的視角完全不同,原來換一個角度可以讓觀念上徹底顛倒!
如果說玫瑰恩愛的父母對玫瑰的婚姻並無太多的影響,我那位舊同窗的父母的婚姻卻是對她影響不小的。她的母親也是一個及其要強的女人,自視太高,把有點藝術氣又內向的男人批得體無完膚,卻沒想到臨到了老年,還被男人辟了腿。男人和女人那點兒事,有時真的很難說得清岔路分在何處?
玫瑰一次次愛了,又不愛了,每次似乎也都是男人的錯,一次是這樣,兩次也是這樣,到了第三次終於尋覓到心靈伴侶了,導演又安排了心靈伴侶離世,就是不給你一個圓滿的結局!想想能理解,這個世上,死去的人才是能令愛情定格,定格在最美的時刻,沒得可比了!可時光冉冉,人到中年的玫瑰還未老去,年輕的小弟弟又來了。
如果說玫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愛情還說得過去,現實裏還有蹤影可見,第三次和第四的愛情,就純屬烏托邦了!
什麽是烏托邦,讓我解釋一下,Utopia,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寫過一本書關於最完美的國家製度,書中虛構了一個最理想最美好的社會組織,稱為烏托邦。後來,烏托邦就成了脫離現實以及空想的願望的代名詞。實現不了的事也許是美好的,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就比如很多人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按需分配的(GC)美好主義,就是可歌可泣美好無比卻永遠不可能實現。誰不想人人有飯吃?誰不想大家需要啥就有啥,不再見掙紮在貧困線上的苦命人?誰不想像玫瑰那樣又美又富十全十美到處被人愛?事實上,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完美可言,過於完美的事情往往都是想象出來的。
人性決定每個人都不同,故而不可能一刀切對待不同的人,平均主義是行不通的。同樣,不同的個體以及不同的性別,也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融合即便兩個都很近乎完美的人卻不一定能融洽相守。就拿亦舒寫這個故事的原型來說,張蓉舫後來成了章小惠,也是從美麗到虛榮,名聲一落千丈的香港愛情傳奇,今天的章小惠年過半百,依然挺立,自強自立,也令人讚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賦予她的底蘊,作為女人,她活得精彩,她的愛情卻不是大多數女人所向往的,即使她與阿B當年金童玉女般的愛情神話,也早已破滅,更不用講她後來與白頭男人的婚外情以及一脫做三級片豔星的令人側目……亦舒筆下的玫瑰,其實結局也沒電視劇裏的那麽瀟灑,如今的影視劇,我也是看不明白,要麽把誰誰都寫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要麽連壞人都不存在,大家都是完人,不把你煽情扇得淚光泛濫不罷手,哭完你還不知道為了啥?
更有點咂舌的是,似乎國人對於烏托邦的東西都趨之若鶩,天真嗎?見識短嗎?還是稍微有所物質上的改善後, 就分不清曾經的香港和現在的上海之區別?也從而興起了這股拿來主義。
不知亦舒對她的作品得以這般改變是如何想的?影視劇可能提升了她的作品的大眾化和普及化,但對於那種香港式的玫瑰愛情牽強變換成上海式或者北京式的不倫不類的故事,大概也隻能苦笑而已了吧?至少我覺得是一種大眾心理high, 女性自我感覺獨好的表現。
說到底,就是一個烏托邦,鏡花水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沒主意 回複 悄悄話 故意寫成80 90年代,就是想擦個二胎的邊,記得78,79年生的人裏有有哥哥姐姐的, 1995 - 1998 MSN message 流行,所以玫瑰20多歲還說得過去。 有時覺得可笑,明明表現得是2023的新劇,卻用諾基亞發短訊。我看這種劇經常走神的,想著這個外景在哪兒啊,玫瑰在上海那個出租房,冬天怎麽在露台上吃飯呢?:)各家裏的裝修有什麽借鑒的,聽聽北京話,哈哈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別說八九十年代的清華教授的家庭小康都可能稱不上,家庭富裕家教好就更談不上了,那一代也就是玫瑰父母那一代高級知識分子,經曆過四五六十年代的階級鬥爭和曆年的政治運動以及剛結束沒多久的WHDGM,自己身上就傷痕累累,談什麽富養女窮養兒的概念呢,那時人與人鬥都鬥不過來,哪裏能蹦出一個自由飛翔的玫瑰?!
==========================
很讚成你說的。還有個最大的硬傷,八十年代是中國計劃生育最殘酷的年代,農村生二胎都要扒房子牽牛,家裏家具鍋都搶走。邊遠小縣城有工作的丟工作,要不就降級處分,工資都減一半。玫瑰媽媽當時就算普通教師,在清華園眾目睽睽之下,能生出玫瑰這麽驚豔的二胎?簡直太不把我黨的殺伐能力和革命群眾雪亮的眼當回事兒了。
我也寫了這個劇評,和你的想法一樣,看樣子大家都不好忽悠了。嗬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