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eautyinAutum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第四講作業與答案,第五講為什麽?

(2015-03-10 09:54:16) 下一個

第四講的作業:請用對或錯來回答下麵的問題:

1.       孩子有不尊重或者破壞性的行為,是因為他們失控。

2.       孩子必須學習如何自我感覺良好才能成功。

3.       有些孩子比另一些孩子敏感,需要對他們的行為有更多的理解。

4.       不當的行為通常是由不夠自信造成的。

5.       父母需要更努力地理解孩子的不當行為。

6.       孩子需要學習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如果家長給他們機會的話。

7.       當孩子失控時,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在作什麽。

8.       失控的行為就是孩子精神疾病的信號。

9.       特殊需要的孩子要求更多的理解和不同的管理製度。

10.  孩子們需要看到所謂的“公平”才能使得他們認真對待你要求的事情。

(答案:FFTFTFFFFF)


傑姆斯李曼認為:家長們需要了解到孩子這種不尊從權威破壞性的行為並不是完全“失控”的情緒和衝動造成的。

他指出:

·         孩子的行為偏差是有目的的並且有著明確的企圖性。

·         你的孩子的行為偏差是他處理日常生活和事務的方式,正如其他的孩子以遵從規則來處理事情一樣。

·         你的孩子用蔑視取代遵從來處理人與人的關係和責任。

·         追究原因孩子為什麽這麽做不如找到如何令他改變來得重要。

·         你孩子的行為偏差不是你的錯!

·         但是,幫助你孩子能夠建立解決問題的技能是你的責任! 

 

第五講:為什麽?

為什麽孩子一再地哭鬧?為什麽孩子一再地不聽話?為什麽孩子持續地做出失控的舉止?為什麽孩子不僅在家裏攪鬧(與兄弟姐妹處不好),在外麵也跟別的小朋友處不好?為什麽孩子在家與父母對著幹,在學校也不聽老師的話?為什麽......

我們可能已經問自己這樣的為什麽很多次了!很多年了,一直也沒有找到完全可以信服的答案!最終隻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哦,可能是我某個地方沒做好!可能我的離婚影響了孩子,可能我生病期間的疏於照顧造成了今天孩子的局麵,可能是我太忙於工作了......

這樣的自責,不陌生吧?

因為我也這樣自責過,並且還會常常情不自禁地陷入這樣自責的陷阱裏,不能自拔。

女兒三歲的時候,我們第一次帶她回中國,當時六歲多的兒子也一起去的。在上海徐家匯的大商場裏,不知道哪個服務員對她多看了一眼,她一下子就趴在了地上,哇哇大哭,怎麽都拉不起來,我們尷尬著急,我穿著夏天的裙子,把她拉起來,自己衣服都亂了,好不容易一頭汗把她半拖半拉起來,一鬆手,她又麵朝地板撲在了地上,大哭!直到她爸爸過來把她抱起來,在懷裏依舊大哭手腳亂舞。上海的營業員小姐說:這樣的小孩,在這裏要吃生活的!意識是要被父母打的,那意思當然是我們看見孩子鬧成這樣還不下手,太寵孩子了!

那一堂中國之行,被她不時爆發的哭鬧弄得我們手足無措,也想過這孩子是不是太鬧了,正好先生的好友在兒童醫院工作,就介紹我們帶著孩子看兒醫去,上海的醫生給我們一套據說是美國心理學家的問答題,讓我們回答有關孩子行為的問題。問題答了一半,我們兩個做父母的都覺得很無趣,主要還是那個時候完全沒有接受這種答題測試孩子行為問題的方式,相互對視一眼,抱著女兒走出了上海兒童醫院。

回到美國,我決定自己教四歲的女兒最基本的數字和字母。她很聰明,一教就會,我更認定孩子學習沒有問題,隻是性格的問題。又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你看,到現在我還在責怪自己),讓她像我小的時候一樣提早上學。我比同年人幾乎早讀了兩年的書,女兒比她的同年人早讀了一年的書。其實像她這樣心智達不到年齡成熟度的孩子,若遲讀一年,可能會有幫助。

很不幸,我們總以自己的成長模式去教育孩子。我從小比同班同學小,可我讀書卻比大多數同學好得多,所以,那種好感覺我以為可以讓女兒承繼。隻是,想把她送進一所私立的小學校,因為年紀小要考試,數字字母考試她都合格,學校收了她,可自從進去第一天開始,老師告狀就沒停過!

她比所有的孩子小,在課堂上,一不高興就大聲哭叫。我記得有一次,她過生日,我特地買了蛋糕到學校去,老師同學都很開心,切了蛋糕一起為她唱生日歌,當大家一起看著她唱歌時,她不喜歡別人盯著她看,“哇”的一下大哭了起來,這一哭驚天動地,連校長都趕過來了,好不容易才平複下來。我跟老師解釋我知道她不喜歡別人一直看著她。老師和校長那會兒也都說可能是她太小了,我那會兒也有些後悔不該提早送她進學校。

學前班之後她進入小學正式成為一年級生,依舊是班上最小的。老師依舊告狀不斷:不聽從老師的指令,讓她做這個,她偏做那個,上課喜歡跟同學不停地講話,思想不集中,一點小事就會哭......但是她每天作業都交,考試成績基本也都不錯,學校的老師就不覺得是太大的問題,隻是常跟我們說可能孩子年齡大一點會成熟一點。那會兒,孩子白天在學校,放了學被接到課後班,課後班的老師管著做家庭作業,做完了就可以玩。美國的小學家庭作業很有限,如果孩子專心做,半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全部做完。可就那麽一點家庭作業,每天下午從兩點鍾左右被課外班老師接去到晚間六點之前我們下班去接孩子,三、四個鍾頭的時間,小小的她就是與老師玩著頑強抵抗的遊戲!老師往往被她弄得精疲力盡,我們來接孩子就隻能聽到老師的抱怨。不是一個老師這麽說,幾乎所有的老師都這麽說啊!

但是抱怨雖抱怨,老師還是負責的,總管著她把家庭作業做好了,第二天到學校也就沒有問題了,故而她的成績一直很好,學校老師雖也抱怨孩子上課不聽教導不專心,但看在她成績的份上,美國老師也覺得可能不是大問題,我們當然也就沒往任何不好的地方去想了。

雖說這段時間在家已顯示她與哥哥之間巨大的差異,我們也就以男孩子育女孩子不同,老大與老二不同等等,沒有引起我們太大的注意。今天,我也想,第一個孩子太容易養,對我們做父母的反而不算是件好事,因為沒學到做父母艱難的功課。如果一開始就是女兒,便會不得不要學習做父母的技巧,到了第二個孩子就會比較知道為人父母之道了。不過,話說回來,即便第二個是兒子,那樣容易教養的孩子,可能還是很容易就長大了,而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可能還是大部分時候被女兒占據,這麽樣一想,就明白傑姆斯李曼說的不要太過追究原因,幫助孩子糾正行為才是最主要的意思了。

待續

欲加入海外文軒子女教育微信群,請加:haiy256, 然後我們會發邀請。


第六講Self-esteem 和行為偏差的關係 及我家的例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貝西 回複 悄悄話 跟我們家太像了,我現在也不知道女兒是怎麽了, 期待下麵的 .... 謝謝你能寫出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