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故事是真實的,男主人公名字是虛構的) (香港《大公報》2012年8月26日 http://paper.takung.cn/html/2012-08/26/node_24.htm)
在南希不大卻充滿藝術氛圍的家裏,我暗自揣摩南希和她逝去的先生鮑勃,曾經共同經曆的那些年月,是多麽得美妙!
七十多歲的南希仍然睡在鮑勃四十年前親手製作的木雕大床上,床邊的床頭櫃和木製櫥櫃都是那個曾任職紐約女裝公司的執行長的手工製品,臥室和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幅幅水墨畫、炭筆畫、油畫和中國畫,每一幅都是鮑勃的傑作,後花園裏,一個個石雕也是鮑勃親手所刻。這個如今隻在牆上照片上微笑的男人四年前因病去世了,可是他瘦小纖細的遺孀卻每天生活在他留下的這一切組成的小世界裏,繼續著她的人生。
丈夫為愛妻親手製作的木質大床
南希是我的美國鄰居,因為她曾經做過美國高中和大學的文學老師,我請她幫我看看我的小說英文譯文的通暢,每次,我們都是在她家的書房裏電腦前進行我們的翻譯事宜。她不懂中文,但是卻對中國文化喜愛之極,她給我看她逝去的先生曾經去中國時畫的蘇州的小橋流水,還有從中國帶回來的刺繡手工藝。她不止一次地感歎:要是鮑勃活著就好了,他一定會非常喜歡跟你聊天,跟你聊有關中國的一切。
我的小說裏有很多中國文化的東西,有的時候,光是按字麵翻譯並不精準,我就給她說故事打比方,一個故事說完,她恍然大悟:“噢,原來是這個意思!”
一次,我給她說有關中國父母包辦婚姻的事情還有中國式的抗婚和私奔,那竟然引起她對自身的聯想,於是,她給我說了他和鮑勃當年那段美國式的私奔。
二戰結束,美國大兵哥到美國中學裏演講,進行類似我們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二十八歲的英俊大兵哥鮑勃是第二代荷蘭裔移民,他的父母都是非常虔誠的嚴格的天主教徒,來自荷蘭的鄉間,在美國這個新大陸上尋找夢想。
鮑勃站在紐約曼哈頓一所高中的舞台上,給台下中學生們講述戰場中的種種……
台下,十八歲的美麗少女南希是來自瑞典的第三代移民,她的基督徒家庭富裕寬鬆,並早已融入這個新大陸,她的父親非常富有,是曼哈頓金融區小有名氣的金融投資商。 一頭金發的南希喜歡舞蹈、喜歡音樂、喜歡文學、喜歡幻想,她一直在心裏描述的白馬王子形象這天竟然出現在她學校的舞台上,那個剛從戰場上歸來的年輕男子一下子就占領了她心中的處女地。
年輕的南希
鮑勃畫筆下的愛妻
南希拿著筆記本走向鮑勃,想讓他在上麵簽名,可看著被眾多女孩子包圍的男人,她隻好站在一邊耐心地等待……鮑勃注意到這個美麗的女孩子,看見她欲說還休的害羞神情,這個大男人被那種嬌羞的少女神態深深打動,他朝她走過去,伸出手:“我們認識一下,我是鮑勃,你的名字?”
就這樣,南希和鮑勃戀愛了。
他滿足她所有對愛情的憧憬:他高大、英俊、強壯卻有著細膩的感情,他是個喜愛藝術的男人,他愛美術、雕塑、愛東方的古老藝術;她滿足他所有做男人的心:她嬌小、美麗、溫柔、多情,一個童話世界裏的小公主,他要保護她,用他的一生給她最美好的幸福。
可是,首先南希的家庭掀起反對的浪潮,南希的父親對女兒說:“這個小夥子不能給你我們正提供給你的相當質量的生活!他供不起,他的家庭也供不起!”接著鮑勃的家裏也是一麵倒的不讚成,他的母親說:“那樣的一個嬌小姐,你難道娶回來供著嗎?而且她還不是天主教徒,在那樣的學堂裏出來的,有幾個守規矩的女孩子?”經濟條件的懸殊,信仰上的差別,家庭間的差異,使得一對相愛男女身處漩渦之中,他們兩痛苦萬分,最後決定出逃!
私奔就這樣發生了,他帶上所有的積蓄,攜著心愛的女子乘船去了歐洲,在那裏,兩個人有了永生難忘的兩個月,日夜相隨、如膠似漆。然後,錢用完了,隻好回家。
幸運的是,這對神仙眷屬不是從虛幻跌回到現實,然後分道揚鑣;而是從甜蜜無比的天堂回到真實的相親相愛的人間,一齊努力共同奮鬥。他一路上升,從一個普通職員升到紐約一家連鎖女裝店的執行長,用他卓越的藝術鑒賞力作為工具,也作為他一生的愛好,帶著他熱愛的嬌妻周遊世界,欣賞人類創作的所有藝術奇觀,眼裏所見心裏所悟,都化成他筆下和手中的藝術作品,他更用他的寵愛和真情為妻子親手製作了木製的高架床,妻子用手工繡製的美麗布簾掛在床架上,那就是他們兩愛情的小王國,他們自己的童話世界。
南希說他的老父親到了晚年已是女婿的最好的朋友,兩個深愛同一個女人的男人,相互欣賞和珍惜,老人家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當年阻礙女兒和女婿相愛,所幸,沒得逞,這成就的卻是一段千古佳緣。
南希最愛的一張照片:南希在彈琴,站立者:南希的兄長,南希的丈夫,南希的老父和南希的愛子
南希一生都生活在丈夫的寵愛裏,他們育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生活在紐約郊外的一個美麗寧靜的小鎮上,妻子讀書寫作,教孩子文學文字,多麽完美的一個愛情故事!然而,任何故事都有結束的時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鮑勃四年前病逝。
問南希那麽相愛的丈夫離開了四年了,這四年來她是怎樣過的?而且作為新鄰居的我,根本看不出她的生命中,那麽重要的一部分消逝了!她是如此的快樂和充滿活力!每個周末她回到我們居住的小鎮,教孩子英文,平常她自己開車去紐約城,住在中城她的亡夫曾經為她買的小公寓裏三四天,逛博物館、跳芭蕾舞、去健身房,她還是聯合國的義工,還能幫助我理順我的譯文……
她指著她家裏到處擺放的鮑勃的藝術作品,對我說:“鮑勃天天陪著我呢!他一刻都沒有離開過!我知道他願意我生活的開心幸福,我知道他一直和我在一起!”
如果真的愛過,就永遠不會失去!如果真心相愛過,就永遠也不會感到孤獨!
我擁抱南希,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下,不是難過,是感動,是觸動,是領悟!
南希和丈夫遊覽北京故宮
不好意思也挑個刺(如骨鯁在喉~~)
第一小節:“曾經共同經曆的那些年月,是多麽得美妙”
我覺得不應該是:“得”,因為這兒“美妙"作名詞用,以"多麽"修飾名詞的話,用“的”才對~~。
吃不準的話,”的“ 在此不用也是可以的。
關於的地得的用法實例分析,請看網友逸寬文章: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4266/201207/12808.html
謝謝!
不好意思,給你挑個小刺:應是“神仙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