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我還記得第一次去大上海, 那一年我十歲出頭,整個一個鄉下孩子進城。
上海話聽不懂,可知道上海人好看,尤其是衣服做得好看。
那時,我父親醫院附近來了一位上海女裁縫,說著一口軟軟的上海普通話,她很年輕,二十多歲,長得很漂亮,尤其她穿的衣服,就是跟南京一帶的衣裝不一樣,她幫我做過一件花襯衣,鑲了一個花邊,再把領子開成圓圓的樣子,穿上人人都誇好看。她的手藝讓我見識上海人最厲害的一招。
我從小不喜歡吃糖,家裏有個糖罐子,裏麵是憑票買來的白砂糖,因為沒有兄弟姐妹,特別願意把小朋友們招回家一起玩,最常用的賄賂手法就是搬出家裏的糖罐子,隨便大家用手指沾糖吃。我自己一點兒都不吃,巧克力更是碰都不碰,當然, 小的時候隻見過為數不多的巧克力,還是父親的一個印尼華僑的朋友帶來的,嚐了一口,覺得特苦,奇怪別人把巧克力當成寶,一直到了美國之後才慢慢開始吃巧克力,到今天也沒能像我兩個孩子那般對巧克力癡迷。但唯有一種糖,我願意放進嘴巴裏, 那就是上海製造的大白兔奶糖。
我去上海之前大概也就知道上海大白兔糖好吃,其它基本上不清楚。去了上海親戚家,才發現,上海人家的小菜也燒得特別好吃。上海人叫“小菜”,南京人所謂的“小菜”是醬菜的意思,一般都是早晨吃稀飯時候才會吃小菜,聽上海親戚招待我們說吃小菜,心裏覺得挺失望的,怎麽到上海來隻有醬菜可吃?可等端上來一看,幾隻精致的小盤子了裝著各式各樣的菜肴,哪裏是什麽小菜,明明是大菜嗎!那是我第一次吃到上海人為之驕傲的土豆色拉,還有上海式的香煎帶魚、蒜頭燒黃魚、上海雞毛菜、油悶香吾筍……
有一道菜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很普通的豆腐衣包肉。
上海人的做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把豆腐衣用熱水燙一下,把調好的肉糜放在豆腐衣上包起來,可以包成像春卷一樣,也可以就包成扁扁的一大片(長方形),然後用油煎一下,再放醬油糖燒熟,最後勾芡澆在排放好的豆腐衣包肉的條卷上;大片長方形的,肉糜調得略微鹹一點兒,煎熟之後切成條塊就可以直接吃了。
還有一種做法,是他們把豆腐衣包肉做好之後,放進高湯裏,白白鮮鮮的湯裏,煮熟的豆腐衣包肉卷鮮嫩味美,還有一種類似的做法是把包好的豆腐衣包肉卷排放在盤子裏,上麵加一點精華火腿絲和薑絲,上籠蒸,原汁原味加上火腿的鮮美,也是一道上海人的美味。
那個年代,火腿比較稀罕,但肉糜應該可以算是大眾食物,豆腐衣在中國很普通也很便宜,所以應該算是用普通材料,價格不貴卻做出來的一道美味家常菜。
今天在國外,中國食品店裏也有豆腐衣賣,做出來的豆腐衣肉卷,仍然非常受小ABC們的歡迎。
我的做法更簡便:
豆腐衣略剪成適當大小,上麵放用鹽、糖、蔥和薑粉、料酒調好的肉糜,卷成長條,鍋裏噴油少許,包好的長條煎成淡黃色,取出,切成手指長短,排放鍋中,入生抽、糖燒熟,揀出豆腐衣包肉條,排放盤中放美觀,鍋中的湯汁勾芡澆在盤裏的豆腐衣包肉上,再撒上蔥花就好了。
嗬嗬,那就算那個我是六朝古都跑出來的鄉下丫頭。:)
交作業時通知一聲。:)
想吃就做啊,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