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我察覺到有關亞裔父母的偏見是一個已經過被反複討論並被多方過度分析的話題,但我還沒有看到許多文章討論這些不夠成熟的判斷是源起何處,這就是為什麽我寫了這篇文章。在讀10年級之前的那段時光裏,我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在學校裏我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亞裔圈裏。(在學校他們有“亞洲人一窩蜂”這種說法,卻是驚人得準確),所以我跟好幾個亞裔家庭很熟悉,他們都是有非常強調讀書學習成績的家長的家庭。即使現在在新澤西州,雖然整個小鎮隻有約10-20戶亞裔家庭,我知道至少有3-4個同學,他們有非常嚴格的父母,甚至有時因為取得不好的成績會受到家長的體罰。謝天謝地,我不屬於這一類,我和我的父母在這方麵相對來說還不錯,所以我能夠較深入地了解我的父母和他們的朋友們是怎樣認為這些在美國出生的亞裔孩子們該如何刻苦地念書。
最普遍有關亞裔父母的刻板印象是針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我不懷疑還有可能更多的其它對亞裔父母的成見(例如:亞洲司機沒有幸存者),但提到亞裔父母時,總是首先想到的形象是那個不能接受他的孩子拿到A+以下成績而用竹條打手掌心的可怕樣子。問題是“為什麽?”為什麽似乎所有的亞裔青少年,甚至一些白人青少年認為這種不合理的和極端嚴酷的形象是亞裔父母該有的樣子!可能有一些內在原因,但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影響還是來自文化的差異。中國和東亞國家往往被描寫成對學術的追求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我最近讀到一篇報道是有關一個中國的繁榮的地下市場:他們偽造成績單,製造虛假的SAT成績,假的推薦信,那個統計數據是驚人的。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超過70%的中國學生雇人篡改他們的SAT成績或偽造他們的成績單,以提高被美國的卓越大學錄取的機會。我也聽到許多我父母和他們朋友們生活的那個年代的故事,那時候在中國的高中畢業生能上大學,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成就。高校錄取率在10%以下,能進大學念書需要付出很多艱苦的努力和學習。那些不能上大學的人幾乎沒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所以那個時代學習成績優秀成了絕對優先(或重要)。隻有那些最好之中的最好的才橫跨了太平洋到了美利堅,這些佼佼者或幸運兒不僅把他們極端重視學術的觀念也把他們的學識優勢一並帶來並繼續以此養育和教導他們的孩子。
這並不是說所有亞裔移民未能融入美國文化。事實上,我親眼目睹,多數亞裔父母與所謂的“亞裔父母”形象並不相符。看重成績和有時體罰孩子的亞洲人被許多青少年與所有的亞裔父母劃等號其實隻構成在美國 少數的亞裔家長,然而,許多青少年故意無視這一事實,用少數偏激的形象來抹黑大多數以證明自己那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的正確性,雖然有時候青少年們那麽做隻是開玩笑。撇除許多青少年的狹隘觀念不談,事實上,偏見中的的亞裔父母確實也存在,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虎媽艾米的文章也許是最近期的寫照。令人驚訝的是,艾米女士已經是第二代移民了。這個“虎媽”的方法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是否有效可能是另一次的大辯論,但它在美國人眼裏是一個完全不適當的養育孩子的方式。它不僅引起法律的和道德的問題而且會引起整個社會對個體的關注。亞裔父母過分強調學業或者要求孩子進入前三、四名的大學等也可能部分原因是對美國獨特的教育體係的誤解。與亞洲國家不同的是,在美國念大學與將來獲得經濟效益和大學以後的成功與否並沒有那麽重要決定關聯。進一所普通的大學並不像有些亞裔父母認為的就是失敗和將來沒出息,高中的代數課上拿了B-沒拿到A+也不會摧毀一個人的職業因為那個時候他或她的職業還從來沒有開始,(不論他們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名醫生、 律師、或其它)。雖然把美國比作“充滿機遇的土地” 可能比較誇張,尤其是目前的高失業率,但是努力取得學士或碩士學位和在這個過程中的努力學習和付出應該比把自己硬塞進前五名大學裏去重要的多。(滑稽的是前5所大學就像無情的吸血鬼,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吸空你的錢包,但是很奇怪,亞裔給眾人的第二個最大的刻板印象是:亞洲人愛錢高於一切!但他們卻毫不猶豫爭先恐後往這些頂尖的學校裏鑽,任由這些吸血鬼吸幹他們的錢財而無怨無悔。)。
那些青少年對亞裔父母的成見是如何與教育理念相吻合?也許幾乎全來自想象的空間。當亞裔父母不斷推他們的孩子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或斯坦福大學這樣的高校,美國家庭似乎更對選擇潛在院校的校園生活感興趣。亞洲父母不斷地嘮叨他們的孩子有關課外活動和成績高低,試圖創作出一個“完美”的大學申請,而許多白人的美國家庭卻在鼓勵他們的孩子們多做他們喜歡的運動,並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課程。(請記住,我這裏不是說所有的亞裔或美國的父母,兩方都會有異數,這僅僅是大部分我注意到的趨勢)。我並不是說“亞洲方法”是沒有效果的,因為事實上它已經有了結果。通考成績較好的學區一般都是有一個亞裔人數比較高的比例。然而,這種方法的過多使用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越來越多的大學院校也開始用負麵的眼光來看待亞裔申請學生,認為他們不過是死讀書的代名詞。(因此而繁衍了可怕的歧視和一係列的行為)。
我並不是全盤否定亞裔傳統教育嚴苛的可行性,但我確實不讚成在亞洲以外的國家實行這種體係。亞洲和美國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兩極,正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有些不能同化的亞洲移民混為一談加上構思上誇張形成了有關亞裔父母的偏見。有些這種偏見甚至是徹底的侮辱性質的, 比如說亞洲人小氣,亞洲人都是瘋狂的司機,亞洲人每天吃餃子和炒飯。事實上,我能想到的這些成見中隻有一條中的一半算是積極正麵的那就是亞洲人比較聰明。保持我們曾有的驕傲是一件事,但接下來的另一件事應該是我們為下一代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必須這麽說:我堅信,所謂的用“亞洲方法”來提升學習動機是沒有益處的。當然例外總有,但一般來說亞洲方式或係統教導的價值觀與在美國文化中所固有的有不可調和勢不兩立的關係,因此,很難在此為它找到一個很好的位置。
原文鏈接:Stereotyping Asian Parents (原文作者是美國高中三年級學生)
但現實是:大學錄取實際是和亞裔孩子之間的競爭,15%~20%是你死我活的競爭.當然如果你不在乎去收底的公立學校,與那些連午餐都全免的人為伍,而你還要交學費,你心裏覺得公平嗎?
而如果和其他亞裔的競爭,就象賽跑比賽,其他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和各種競賽.注:是一群虎媽狼爸們針對大學的行為.當你麵對這樣明顯搶跑的競爭者,並且被大學拒絕,您還會這麽淡定和堅持你的觀點嗎?
同時我也反對所謂的平權簽名,雖然我的孩子也要上大學,也要麵臨和亞裔的競爭,如果美國著名大學有30%以上的亞裔,那是美國大學衰落之時.我始終認為,個個種族中天才的比例是相同的.
作者:椰子 留言時間:2012-03-14 19:39:06
海雲,
你的兒子很有思想,寫的文章很精彩。看到一個亞裔孩子這樣認真地思考父母一輩的為什麽會被同學們stereotype,而且是從文化根源的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真是很令人耳目一新。
我想從自己看到的一些種族與族群文化的教科書所傳遞的信息來說一下另外一個角度。您的兒子的主要觀點是文章最後一段,“但一般來說亞洲方式或係統教導的價值觀與在美國文化中所固有的有不可調和勢不兩立的關係,因此,很難在此為它找到一個很好的位置。”也就是說亞洲文化與美國文化勢不兩立。
而許多研究說明,亞裔(這裏的亞裔主要是指的中國、日本、韓國後代,因為研究說明另一些亞洲國家的後裔並不一定總是大比例地成績優異)在考試中普遍高分的現象令人承認亞裔教育程度比別的群體都高,也因此這個群體受益於此而進入中產階級。而白人和第一代亞洲移民學者(包括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的研究者)的一個主要觀點是,這是文化原因,也就是說亞洲文化有助於亞裔在這塊新大陸成功。而且這種亞洲文化與美國的protestant mainstream文化恰恰是互相切合的。主流的美國基督教文化強調hard work,work ethic,get an education, do right things, don't make trouble。If you do these, you will succeed.
所以,我想,你兒子看到亞裔刻苦學習與美國文化格格不入,大概是學校裏高中生的主流文化讓他這麽想的,而高中裏的學生文化不是美國成人社會強調的主流文化。我兒子在高中(公立高中)看到許多學生不在意學習,這樣的氛圍的確會讓從那種強調要把學習弄好的家庭出來的亞裔孩子感到自己格格不入。
再一個,你的兒子似乎認為,要融入美國文化就不能堅持來自中國的那一套,應該學美國人。這裏有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出現了,美國人是誰?是白人 only,還是白人、亞洲人、非洲人、土著人(Natives)、拉丁美洲人?誰都知道是後者,但是在很多人的思維定勢中,美國人卻隻是前者,即白人。
白人不強調學習嗎?其實白人中也有相當多的人強調學習,強調GPA。再者,就算白人不強調學習,其他人就不要強調學習?當然光強調學習而成了書呆子的確不怎麽樣,書呆子在中國也不受製度的青睞,有幾個當官的是書呆子的,書呆子隻能是被當官的利用的高級工具而已。問題是,我覺得我們可以反思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就是我們多少是不是有一點,覺得凡是認為白人怎麽做就應該是我怎麽做的樣板。我們容易忘記了亞裔、拉丁裔、非洲裔、土著人都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隻是因為Protestant的 白人在掌握權力,他們在寫曆史教科書,所以大家被引導得以為美國文化就是歐洲裔的文化,而且社會學上的種族研究指出歐洲裔的文化也仍然很流於表麵,真正主流的是White Anglo Saxon Protestant Male(男性)文化。這種文化仍然深深地滲透於社會製度的幾乎每一根神經裏。
我非常讚同你的兒子的分析,被人stereotype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即文化上的根深蒂固的,認為上名牌就有出息了,還有一條,他沒有說的,就是中國人的麵子文化。但是,撇開自己的原因,是否也該看到,也有主流文化麵對成績好的亞裔學生,心裏麵總是不太舒服的原因吧。所以要不停地用這種stereotype來說事。這的確讓亞裔孩子很難做。好像成績好成了一種罪過,一個笑柄。
寫得太長了,請包涵,海雲,你若不介意請把我的話和你兒子交流一下,看看他怎麽想。這不是針對他,隻是他的文章令我有這些想法。就說椰子阿姨非常佩服他的insights,也想提供一下從社會學角度的一些研究所提供的觀點,和他探討而已。
謝謝你的精確翻譯,謝謝你的兒子的文章!
作者:海雲 留言時間:2012-03-14 20:08:04
椰子,謝謝你這麽認真看待犬子的不成熟的觀念,我一定把你的觀點跟他好好交談,看他如何回?其實我就他的結論已跟他探討過我的不同意見,林書豪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教育下的成功例子,當然,孩子可能不那麽看。
但是這樣的溝通,他的文章和我的,使得我們兩代人常常有新的發現,我非常enjoy.希望讀者也能和我一樣,在這個過程中讀到我們下一代跟我們第一代移民不同之處,更知道這種不同從何而來,從而為了更好的將來的進一步的交流。
自卑?我不覺得啊,我倒是覺得可能他生長在加州,對亞裔孩子的聰明過於自信,來到東部才發現原來很多優秀的孩子是非亞裔。 他開始思考,我看到他更多的理性思維。
但是可憐的是, 在美國人的眼裏, 他還是亞洲人. 這是大部分美國人對於亞裔孩子的認同.
寫得還深刻, 但是我看到很多亞裔ABC 男孩子在大學畢業後仍舊有這個感覺, 是不是心裏深處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