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加河之子》(10)

(2009-05-13 06:38:35) 下一個

第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從小學老師到文化站長

沒有了母親,家裏塌了半邊天。過度的勞累和傷感,一個接一個的災難和打擊,使父親迅速地蒼老。

爺兒倆真正是相依為命。

轉眼間高中畢業了。清智這一代人,是伴隨著文革成長起來的一代,盡管荒唐的歲月在他們身上留下了這樣那樣的傷痕和缺陷,但他們依然是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一代,風華正茂激揚文字的一代,滿腔熱誠報效祖國的一代,他們像一群等待放飛的雛鷹,搏擊風雨,翱翔藍天。清智懷著滿腔熱血和雄心壯誌,等待放飛。可是那時還沒有恢複高考,所有的大專院校雖然已經招收工農兵學員,但農村學生必須由“貧代會”推薦上大學,而大隊的幹部仍然和他家過不去,怎能會推薦他。命運再次給清智開了一個冷酷的玩笑,他無緣上大學,呆在了家裏。

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話,盡管清智不討大隊領導的喜歡,卻得到了加頭村小學校長的關注。清智的優秀學業和凸現的繪畫才能,使校長鍾愛有加,聘他到學校當了小學教師。

清智非常高興,這不僅是因為在七十年代,那是個非常令人豔羨的差事,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眼裏這是一個非常崇高的職業。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塑造孩子們的理想、品格和靈魂。

清智開始了對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他很敬業,每天早早地到校,認真備課;帶領學生做早操、跑步。講課的時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運用圖文並舉的直觀教學方法,啟發孩子們的思路。講到紅旗他畫紅旗,講到太陽他畫太陽,講到哪兒他畫到哪兒,使孩子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農忙的時候,他帶著孩子們幫助生產隊撿麥穗、撿豆子,他像一隻領飛的頭雁,後麵跟著一群雛雁。

1973年,中國的廣大農村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熱潮。電視新聞裏常常出現頭包白羊肚毛巾、身穿對襟黑褂子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在全國各地農村檢查工作的鏡頭,人們把這位農民出身、樸實無華的副總理尊稱為“永貴大叔”。

為了配合學大寨的活動,清智在大隊會議室、倉庫、學校,畫了一係列宣傳畫。一天向城公社書記來大隊檢查工作,看到這一係列宣傳畫,大為驚訝,他沒有想到在這偏僻的山村還有這麽一個能畫畫的人才。他問大隊書記這是誰畫的?大隊書記回答是張清智。公社書記連連稱讚,這樣的人才應該推薦到公社去,留在隊裏實在是太可惜了。說話間他要去看看張清智到底是什麽樣子。然而心懷叵測的大隊書記卻說,這小子就是會畫一點畫,別的不行,還經常在我們背後搞小動作,很不老實,不能重用。公社書記半信半疑,停下了腳步。但是,他記住了張清智這個名字。

沒過多久,蒼山縣要求各公社推薦宣傳方麵的人才,公社書記第一個就想到了張清智,把他推薦到縣裏。

成才,需要機遇和伯樂。

唐代詩人楊巨源有詩雲: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這就是說發現人才須在人才處於萌芽狀態將出未出之際,可以說這位公社書記是第一個發現清智的伯樂,正是他的推薦,使清智邁出了人生路上十分重要的一步。

在縣裏,清智不負眾望,他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展示,畫了許多大幅的宣傳畫,得到了縣裏領導的表揚。

完成了任務,清智回到學校。這時公社正需要一個文化站長,又是公社書記親自點將,並要求第二天就到公社報到。第二天一早,清智迎著初升的太陽,邁著輕快的步伐,到公社報到,走馬上任,成了向城公社最年輕的幹部。

這一年,他剛滿19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