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瘋狂的中國書畫市場(掃描中國之 6 )

(2008-03-20 10:02:03) 下一個

 

        因為喜歡書畫藝術,養成了兩個習慣。第一不管是溜大街還是逛景點,看到好的牌匾楹聯總得駐足觀賞一番。第二喜歡瀏覽書畫市場和畫廊。
        在中國的書畫市場,傳統的中國書畫力挫群雄,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無可比擬的水墨華彩、精氣神韻獨領風騷。
        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其它藝術門類的繁榮發展,中國書畫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獨特的藝術形式,逐步發展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與音樂界、影視界、戲劇界並駕齊驅的“書畫界”。 隨著中國大踏步地進入市場經濟,書畫也作為商品走出文人墨客的書齋畫室而進入市場,又隨著國門的洞開而走向世界。有權威人士指出,今後三十年內,中國書畫將以其獨特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成為整個東南亞、乃至西歐北美收藏家的熱點。中國數家拍賣公司一再創造書畫拍賣新高,推動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長城內外所有書畫市場的空前繁榮。書畫市場的熱門火爆以及少數畫家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使無數的人湧向書畫道路,也使許多漂流海外謀求發展的書畫家東返海歸。
        但是,同以往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書畫藝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首先,書畫藝術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國門的洞開,西方各種文藝思潮和文化理念的傳入, 書畫藝術(特別是書法藝術)走出文人墨客寄情言誌、怡情養性的書齋畫室,而進入高等學府,並逐漸發育成一個由高等教育傳承、係統理論指導、傳統與現代結合、東方與西方融會的藝術領域。一支日趨成熟的“學院派”大軍,以其雄視古今的綽約豐姿笑傲群雄。由此出現了學院派與非學院派、嫡係與非嫡係的兩軍對壘,造成的負麵是派外有派,圈內有圈,大小婆婆應運而生。
        第二,書畫從文人的書齋走向藝術的展廳;從修身養性走向以此為生、進而走向入選入展入拍的功利性職業;加上某種生態意義上的大中小書畫協會、社團組織的座次排名,使得書畫本身充滿了競爭和功利,日漸顯示出既是藝術殿堂又是競技場所,既是名利場又是交易所的冰山一角。
        第三,書畫藝術日益凸現的功利性,使得一些原本憧憬古典之美、追求藝術品位的文質彬彬的書生式的書畫家們,麵對名利的雙重誘惑,失去了往日的尊嚴和君子的風範,表現出似是而非、口是心非的做秀和扭扭捏捏、欲罷不能的羞澀。自我張揚,自我標榜,華彩描繪,重金包裝,成了書畫家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第四,書畫作品一旦作為商品在市場流通,便被市場經濟和價值規律裹挾向前 。在日益水漲船高的市場價格導向下,一些書畫家麵對種種物質利益,再也耐不住寂寞,變得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逸筆草草、粗製濫造,把本是聖潔的書畫藝術變成追名逐利的魔杖,給本是高山仰止般的藝術殿堂投下一抹濃濃的陰影;給本是芝蘭般清香的藝術之花染上了一股銅臭。傳承和弘揚成了空洞的名詞,重複和模仿的作品充斥市場,極大削減了書畫藝術的魅力,使讀者普遍感到書畫語言的單調和貧乏,出現了審美疲勞。
        第五,書畫藝術作品特有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以及潛在的升值指數,極大地推動了書畫市場的繁榮和拍賣行業的興旺。而書畫市場的一再炒作和拍賣行業不為外人所知的潛在規則,又為書畫作品的流向和走勢推波助瀾。由此,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形成書畫作品價格的不斷虛高,呈現出明顯的泡沫狀態。近年來某些書畫作品價格的火箭飆升,連國外一些老牌資深的拍賣公司都感到驚詫不已。在拍賣行業裏,還有一種極為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把競拍變成鬥富,一些對書畫藝術一竅不通、但極為有錢的大款攜千萬巨款參加競拍,使一些專業收藏人士紛紛敗北,徒呼奈何。
        凡此種種,形成了時下中國書畫市場 的光怪陸離,五花八門,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日前,筆者和一位定居洛杉磯的大收藏家一起品茗,說到時下的中國書畫,這位搞了 50 多年書畫鑒賞、收藏千百件國寶級書畫的老先生不由得長歎一聲,給我說了這麽一番話。收藏,源於作品是否有收藏價值。比如山水畫,傳統的山水畫有寫意山水,金碧山水和冰雪山水。在中國山水畫中,畫家一般以濃、淡、枯、濕、勾、皴、擦、染以及潑墨、積墨、破墨、焦墨、用色敷彩等藝術技巧,勾勒描繪自己心中的山水意象。崇尚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 的寫意山水畫,是中國人文精神所特有的文化內涵。西方風景畫注重自然景觀的寫實,重視形體狀態、質感色彩等具象的表述。中國山水畫則注重寫意,借助景物的重現來表達人類對自然的感知與認識。所以,中國山水畫的欣賞不在於觀賞其如何逼真與怎樣細膩,而在於欣賞作品的內涵和氣韻;體會作者的風格追求與趣味傾向。山水畫家常常選取一些山水景觀的某一局部或某一景象,然後按自己的審美傾向進行組合,涉筆成趣,力求以尺幅喻天下,以一隅喻世界,達到 “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 的審美效果。
        品評傳統山水畫的優劣,古人已經有非常精辟的概括:一看畫麵有無迫塞,二看峰巒有無氣脈,三看層次是否分明,四看水流有無源頭,五看群山是否險夷,六看道路有無出入,七看樓閣是否齊整,八看人物有無佝僂,九看用墨濃淡適宜,十看點染法度森嚴。對寫意山水,還要講究“三遠”。自下仰上,謂之高遠,自前窺後,謂之深遠,自近及遠,謂之平遠。一幅好的山水畫作品,必定是大氣磅礴, 攝人心魄; 峰巒疊嶂 ,氣象萬千;飛瀑流泉, 煙雲蒼潤;蒼鬆古藤,氣韻生動;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筆隨意到,心手雙暢。以此為尺度去衡量時下的山水畫作,別說逸品,連精品也少有,那麽這樣的作品談何收藏價值。
        至於書法,曆來被稱為心畫。講究的是金石味和書卷氣,節奏和韻律,氣韻和內涵。在一定程度上,書法要比繪畫難得多,一個優秀的書法家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畫家,但是一個優秀的畫家未必能成為優秀的書法家。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字是書家人品和文品的綜合體現,心有正氣,筆底雄風。然縱觀時下的書法作品,有幾個明顯的毛病,一是作品普遍彌漫著一股浮躁之氣,華而不實,缺乏文化底蘊。很少看到用筆奇古、老辣蒼潤、雄渾古拙的作品。二是沒有章法,隨心所欲,甚至把一些滑稽噱頭和玩弄技巧視為創新。比如倒書、左右兩手正反書、楷書中間夾雜隸書,隸書中間夾雜篆書,還有人把草書寫得跟鬼畫符一樣。事實上書法有法,書道有道,逾越了規矩,就不成章法。這欺騙外行可以,但對內行來說絕對不行。第三是誇大其詞,說到某個書家,就是真草隸篆,四體皆工,甚至說是詩書畫印,卓然成家。事實上今日之中國,真正達到吳昌碩、齊白石那樣綜合水平的可以說是沒有。那麽從收藏的角度看,能有幾許作品可以值得收藏?
       至於一些臨摹的高手製作的贗品更是充斥市場,欺騙著善良的買主。
       盡管先生的話說得非常尖銳,然而細細品味,實乃真知灼見。
       確實,規範書畫市場,提高書畫家和拍賣行業的職業道德,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任其泛濫,那麽繼承和弘揚就將成為空話,傳統的書畫藝術完全有可能逐漸失去其燦爛的光輝,而今日那些花百萬、千萬購藏、以為抱了一個金娃娃的“收藏家”們,若幹年後也許手裏捏著的是一張廢紙。
       但願這不是危言聳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群思,都已收到,謝謝!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閣老的評論:潘家園我去年去了,買高仿的瓷器還行,價也不貴。其他的沒法看。現在販子也都上網,我收的一幅清蔣乃勳的對聯,是從濰坊邊上的一個小鎮。還好,交手的幾個賣家都是書法愛好者呢。有的人專門跑拍賣行,這邊買了,那邊賣,倒爺。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閣老的評論:寄上兩幅字,請您給評評。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又給您e-mail 了一些陸老的字和一個網頁的地址,不知您收到否?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群思朋友,我以前回北京還經常去潘家園、古玩城逛逛,現在就不想去了,那裏幾乎100%的贗品。琉璃廠還是可以看看,特別是榮寶齋裏麵還是有些好的字畫。積我的感受,一定要多看真跡,看書畫家的用筆用墨,落款、欽印、邊款章、壓角章。看多了,看熟了,就能鑒別真假。
前天逛這裏的一家畫廊,有幾幅工筆仕女和山水畫,原來是複印後再點綴幾筆,據店主說這些東西還挺好賣。唉,這年頭,邪門兒。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拜讀了,特別是對畫的鑒賞,對我是耳目一新。 對字還可以品個頭,論個足,對畫是不知如何看起。我從去年6月,開始從網上跟蹤國內的書畫市場,雅昌,書畫玩家, 藏家等。正如您文中所說,感到充斥著浮華和腐敗,像其他領域一樣。拍賣市場上一擲千斤的不是托兒,就是打了眼的大款。書畫市場上大腕兒們賺了錢,在背後笑這些傻瓜蛋們。但三人成虎,造假成真,被到處掛牌的所謂的鑒丁家們乎有的成了氣候。造假隊伍之龐大,在買賣場上,東西南北的協調作戰,一班新手,甚至一些老手也報怨難以應對。我是抱著吃虧長學問的心理入場,被蒙了也不氣。鑒別的基本還是在於掌握,吃透真跡,但,我恰恰沒有太多的資源。除在網上看各大博物館的館藏和一些書籍外,真正上手真跡的機會沒有。在國內就會好一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