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貼了一篇《世紀書法老人祝嘉》,有朋友留言:看出修養,看出風骨。
說也巧,祝嘉先生的親人也有在美國,看到文章後給我發來了一幅“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的墨跡照片。先生的字老辣蒼潤,雄渾古拙,一如其人:不事張揚,甘於寂寞,剛正不阿,不藏機心,不慕名利,不媚時好,身居鬧市,心在禪境。從先生的字使我想到了時下的中國書壇。
毋庸諱言,中國的書畫界,和影視界、演藝界已經在文化藝術領域形成三分天下之勢。隨著中國大踏步地走上市場經濟,書畫也作為商品走出文人墨客的書齋畫室而湧入市場,又隨著國門的洞開而走向世界。有權威人士指出,今後三十年內,中國書畫將以其獨特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成為整個東南亞、乃至西歐北美收藏家的熱點。中國數家拍賣公司一再打破書畫拍賣記錄,推動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所有書畫市場的空前繁榮。書畫市場的火爆使無數的人湧向書畫道路,也使許多漂流海外謀求發展的書畫家東返海歸。
書畫市場之所以盛況空前,是因為書畫的作用堪稱空前:可當送親朋好友的禮品,可當點綴家居的裝飾,可當留給子孫的財富,可當升官發財的台階,可當謀求私利的敲門磚,可作揚名顯姓的迷彩服。我的一位頗有名氣的書法家朋友,每天門庭若市,求字者紛至遝來,絡繹不絕。不消說,書畫的巨大作用使許多書畫家成了中國最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
如此說來,那書畫家個個腰纏萬貫,甚至富甲一方?非也。書法圈內有大款,也有乞丐。如同黨外有黨,黨內有派一樣,書畫家也是圈外有圈,圈內有派,圈內有婆婆,派內有老大,即人們常說的書霸、畫霸。有人說搞書法也得“天時地利人和”,說白了,就是要互相吹捧,互相貼金,拉幫結派,派同伐異。君不見有些書家的字實在一般般,卻能成為當代名家;有些人書法真好卻黯而不彰,淹沒在滾滾紅塵之中。所以有人說,如今的不少書家是“吹捧”出來的,是花錢包裝出來的,是“捉刀代筆”打出來的,是抬轎者抬出來的,此話雖然不乏辛辣諷刺,卻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還有一個怪現象,就是“名人書法”。人一到了某個位置,成了名人,他的字也就跟著水漲船高。而有些為官者,一到高位便附庸風雅,到處題詞,不懂書法者稱之為墨寶,懂書法者稱之為塗鴉。
有朋友問我對書法作何理解?我的一位書法朋友做了這樣的概括:書法是藝術,書法是事業。書法有法,書法有道,書法有氣,書法有神。書法裏有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書法可渾厚雄健,也可飄逸灑脫;可壯美俊秀,也可拙醜怪極;可崩崖截鐵,也可臥鼎懸冰。書法裏有天、地、人,也有精、氣、神;書法包含了東方哲學的儒、釋、道,也包含了華夏文化的博、大、深;書法可意象為屋漏痕、錐畫沙;高山墜石、飛瀑流遄;千裏陣雲,萬年古藤;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
字如其人,字為心畫。練習書法是為了修身養性,升華品位,完善人格。泱泱中國,在冊的書法家不足萬人。顯然,要弘揚書法藝術,讓書法藝術代代傳承,中國需要湧現更多的書家。然而要想成為書家,必須要下苦功夫,王羲之的墨池,智永的筆塚,就是習書者的楷模。可惜現在有些人在名利的驅使下,拿起筆來就想當書法家,就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由此現在的書苑畫壇怪像叢生,書畫藝術形成泡沫狀態。有的人基礎尚未打牢,就想成就霸業;有的人逸筆草草,書齋成了生產流水線。對此有人歎息:真正研究書法的人是窮人,炒作書法的人是富人;師承傳統的人是“守舊”的人,追風趕潮的人是“現代”的人,依靠包裝炒作走捷徑成名的人是“聰明”的人,按部就班日耕不輟的人是“愚蠢”的人;依靠關係投機取巧的人可以成為名人,用心研究碑帖弘揚國粹的人不一定成為名家。
正因為書畫界如此浮躁,所以我極推崇甘於孤冷的祝嘉先生。
舉個現成的例子,湖南懷化小城的易圖鏡先生,命運坎坷,曆經磨難,窮困潦倒,幾乎一輩子默默無聞,淹沒在滾滾紅塵之中。直到晚年,才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畫展。畫展轟動京城,被眾多權威人士肯定為繼齊白石之後的一位寫意大師。當今畫壇大寫意無人出其右。此舉引起了省裏的重視,他終於在暮年時分走出懷化小城來到省城長沙。在這遲來的榮譽麵前,老人家真是感慨萬千。
在中國類似易圖鏡先生的人又何止一個。人間喲就是這樣的不平。
建議你在google直接查閱祝嘉,裏麵收集了他的許多墨跡。
我不會寫毛筆字,覺得是此生愧對家父的一大憾事。
冒昧地問一聲:那幅“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的墨跡,可以共享一下嗎,預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