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對現代藝術的思辨(俄羅斯筆記30)

(2007-11-15 12:37:51) 下一個

        到莫斯科,不能不去油畫市場。
   
在莫斯科藝術家中心和總統賓館後側,沿莫斯科河約1000米的狹長地段上,有一個聞名遐邇的油畫市場,每天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美術愛好者和油畫收藏者蜂擁而至參觀選購。
  
 俄羅斯的油畫在世界畫壇上有著極高的聲譽,備受收藏者的青睞。市場上的油畫分傳統和現代兩大類:傳統的是風景畫,人物肖像畫,裸體畫,靜物寫生,民間風俗畫;現代的基本上是模仿畢加索風格的抽象畫和無以名狀的色彩畫。
   
正在漫遊中,隻見一群人圍在一幅油畫前麵,整幅畫麵由無數個各種顏色的色點組成。從觀眾茫然的表情中,大概十之八九沒有明白這幅畫的含義。     
       
筆者這些年雖然漂流世界各地,參觀過許多博物館和畫展,但對現代畫的精髓還是渾然不知。於是我請教相鄰攤位的一位俄羅斯傳統畫家:這幅現代畫究竟表現什麽主題?它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它給讀者留下什麽樣的思考和想象?這位畫家聳了聳肩,搖了搖頭。我又請教另一位也是畫現代畫的畫家,他隻是說了一句:你可以自己任意去理解、想象和解讀。
   
現代藝術,就是這麽深奧,深奧得讓人摸不著邊際。
   
現代藝術,就是這麽神秘,神秘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現代藝術的深奧和神秘,不僅表現在繪畫藝術上,還反映在歌舞藝術上。 據報道:“ 在第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一出名為《我的弗洛伊德》的現代舞拉開了‘魅客現代藝術板塊’的帷幕,舞蹈由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專業、現任廣東現代舞團培訓部現代舞和即興課導師的二高自編自舞。二高舞得很投入,晚上十幾攝氏度的氣溫下,隻穿著一件貼身小短褲和一件薄外套,卻大汗淋漓。相比之下,幾十名觀眾就略顯‘冷靜’,離開的時候還相互問著‘看懂了嗎?’有人答道:‘看不懂就對了,這就是現代藝術。’引來一片笑聲。而作為當晚主打的《舞聲舞息》,不少觀眾的感受是‘好看,但沒看懂’。”
  
好看,但沒看懂,這恐怕是多數讀者和觀眾對現代藝術的感受。
   
究竟是藝術家們太深奧,還是我們自己太淺薄?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先找到現代藝術的確切定義。在網上我找到這麽一段話: 所謂現代藝術,是一種含混的泛指,在另外一個時期,另外一個場合,它或許被稱為新潮藝術、前衛藝術、當代藝術、先鋒藝術、實驗藝術甚或邊緣藝術。
   
看到這段話,使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初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一次現代畫展:一團亂麻堆在地上,各種油彩抹在布上,避孕套吹足了氣掛在牆上,作者們說:這就是現代藝術。
   
還有一次看到書畫家們的絕技表演:左右手正反書,倒寫書,吹墨書畫,頭發蘸墨書畫,腳丫子寫字(並非殘疾人)。表演者說:這是現代書畫藝術。
   
如何評價現代藝術,人們的看法褒貶不一。褒者認為現代藝術也是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貶者認為“現代藝術就是一些瘋子搗鼓一些別人看不懂的東西,是吃飽了撐的”。
   
 對現代藝術持一概否定的態度,我認為大可不必 。因為任何一個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現代藝術確實也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他表達了創作者的一種思維方式,向讀者傳達了他們對世界的感知和認識。事實上,現代藝術的創作者們清楚地知道,至少在目前階段社會大眾對現代藝術持不能完全接受的態度,因此如何讓普通大眾喜歡現代藝術,讓現代藝術更具普遍性,是創作者們需要嚴肅思考的課題。
      
讀者和觀眾之所以看不懂或不接受現代藝術,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藝術家過分地強調個性的張揚,創作時沒有從公共大眾的角度去考量或思考藝術本身,導致與讀者和觀眾產生了疏離感。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少數創作者離經叛道、標新立異、故弄玄虛的表現形式打破了人們多少年來形成的審美情趣和思維定勢,完全背離了美學原則和人們的感受。
   
如何看待現代藝術,我比較同意四川美術學院張強教授的觀點不管我們曾采取過什麽樣的態度,是用冷漠或鄙夷的眼光去看待,還是以熾熱和激情去加以鼓勵,現代藝術在中國,畢竟已經度過了它最初的試探,真實地進入到了現實生活的空間之中,成為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身邊物件不斷翻新的造型及其蘊含的多向創意,無時無刻不在揭示著:現代藝術實際上已掠過了我們的身邊,我們生存的相當一部分空間已經罩染上了它的色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蓮花的評說。
至於對那幅畫,你的理解是一種。
有人理解為這個世界太擁擠。
有人理解為人際的複雜關係。
有人理解為人人身上都有亮點。
可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閣老,我是這麽看的,現代藝術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這樣的複雜多變不拘一格也是我們時代的體現。從19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生活方式都和我們所公認的傳統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所謂現代藝術正是順應了這個潮流。

比如說“整幅畫麵由無數個各種顏色的色點組成”的畫,就很像美國或者我住的這個城市,全世界各色人等,各種文化全匯集在這裏,誰也不覺得誰是異類,誰也不必把自己當外人,這種感覺正像這幅畫。

現代藝術與其說是審美,不如說是意識形態的體現,反映更多的是人性的衝突與個體自我表現的渴求,與傳統的和諧有很大的不同。藝術所表達的東西,往往比時代還超前,所以它的價值,自有後人評說。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酷寶的預言也許不錯,千秋藝術留待後人評說。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繼倫勃朗之後被認為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和高更、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描繪,提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征意念,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梵高27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十年間, 繪畫了800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 隻能長期依賴弟弟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畢加索所說: 『這人如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1886年,梵高跟隨弟弟,去到藝術之都巴黎,認識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羅特列克等同道中人,並深受印象派及日本板畫的影響,開始形成了日後強烈的個人風格。
  1888年,梵高受塞尚的影響,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省,尋找創作的靈感。他在阿爾定居,並在此繪畫了二佰多幅油畫,當中卻隻能賣出一幅 (注:紅葡萄園),得到一則畫評。在貧困的生活中,赤熱的陽光下,不竭的創作令梵高變得神經衰弱。為了加強自己的信念,梵高喜孜孜地邀請高更到阿爾共同居住,並大肆粉飾了他的黃屋。但兩個固執的藝術家共同生活的結果,卻是不斷的爭吵。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製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從此,他不但失去高更這個好朋友,還給所有人笑作瘋子。1889年,梵高入住St. Remy的精神療養院。1890年5月,梵高搬到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並在短短兩個月內,繪畫了七十多幅油畫。狂熱而不可抑製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瀕臨崩潰。1890年7月27日早上,文森特·梵高在麥田中開槍自殺,延至7月29日傷重不治,享年37歲。

作品

1.《夜晚的咖啡館》
《夜晚的咖啡館》是由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的牆壁和不和諧的綠色家具組成的夢魘。金燦燦的黃色地板呈縱向透視,以難以置信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鬥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了超現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一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星夜》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嚐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係,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係。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準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係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準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麵前;山穀裏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裏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係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誌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裏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裏所畫的最後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製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麽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裏,一些節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幹。畫麵的一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胡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幹,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一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作時的樣子。

3.《烏鴉群飛的麥田》

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鬱感,烏雲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淩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麵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這種畫麵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的預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就在第二天,他又來到這塊麥田對著自己的心開了一槍。

4.《割耳朵後的自畫像》
1888年梵·高邀請高更來阿爾同住,但兩個固執的藝術家卻是不斷的爭吵。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製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
世界把自己的癲狂最先傳染給人類的畫師——就像曾經給他的筆端注入魔力。我們驚訝地注視著梵·高扭曲的麵孔、恐怖的眼神和顫抖的手勢:他仿佛在代替整個人類受刑,成為痛苦的化身。想到這裏,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掙紮的線條與狂舞的色塊:傾泄的顏料裏調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紮傷口的繃帶。這是一位生活在傷口裏的大師,他習慣用傷口對世界發言。這是一個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鐮刀最終收獲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死了,卻留下了一隻著名的耳朵——這最後的遺物似乎並沒有失去聽覺,收集著後人的議論。這隻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設在我們生活中的聽診器,刺探著我們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還活著,還擁有記憶。為什麽不在他呻吟與崩潰的時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聽見了嗎?你的耳朵長在何處?

5.《十四朵向日葵》
這些簡單地插在花瓶裏的向日葵,呈現出令人心弦震蕩的燦爛輝煌。梵·高以重塗的筆觸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塊黏土。黃色和棕色調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然而在畫此作的同時,畫家死命想抓住的這個世界還是緩慢卻無情地溜走了。或許這畫的表麵反映了他悲劇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終結時期的心理狀態。他是個熱愛自然並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而不想象中的幻像。
凡高的向日葵是最有特色的作品,他創作的向日葵很像是熊熊滾動的火焰,十分特別,也十分有個性。他是文藝複興時期的著名畫家,是繼印象主義之後在畫壇上產生的重要影響的革新者。但他的一生短暫坎坷,曆經磨難,極富悲劇意味。
酷寶寶 回複 悄悄話 張揚個性是不錯的。但離常人的審美觀太過遙遠,就很難接受了。可能,再過幾百年,這些藝術品會像梵高的作品一樣,會大受時人的推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