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藝術巨匠張大千(資料存檔)

(2007-11-09 13:08:37) 下一個

        走進聖彼得堡埃爾米塔什(冬宮)博物館的中國館,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立即映入你的眼簾,他出自當代中國藝術巨匠張大千先生的手筆。
   張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或逕署 “ 蜀人張大千 ” 。生於 1901 年,卒於 1984 年,四川內江人。張大千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 “ 虎癡 ” 的二哥張善子的熏陶指引,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庵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曆代名跡外,又遍遊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經過刻苦鑽研,獲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青年時代,即與二哥張善子齊名。
   二十多歲,曾赴日本留學,學過染織。回國後,一度迷於佛學,曾去寧波天童寺 “ 皈依佛門 ” ,想當和尚,據說,他怕在頭上燙九個香記,隻好拜別了師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現實世界來。 1932 年舉家移居蘇州網獅園 , 潛心作畫。 1940 年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對於我國敦煌洞窟,逐個整理編號,進行臨摹,豐富了繪畫技法。

        張大千是天才型畫家,其創作達 “ 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 ” ,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張大千的畫風,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偽作。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晚年時曆經探索,在 57 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張大千 30 歲以前的畫風可謂 “ 清新俊逸 ” , 50 歲進於 “ 瑰麗雄奇 ”,60 歲以後達 “ 蒼深淵穆 ” 之境, 80 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張大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他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與他的淵博的學術修養,深厚的生活積累以及他廣結師友,裁長補短密不可分。除繪畫外,他對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無不涉獵。並先後與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溥儒等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加索交遊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張大千 1948 年遷居香港,後又旅居印度、法國、巴西等國。 1978 年定居台灣 ,1984 年 4 月病逝台灣。享年 84 歲。現在他生前台灣居住的 “ 摩耶精舍 ” 建為 “ 張大千紀念館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提到“虎癡” 讓我想起尤玉淇的《三生花草夢蘇州》中的那個專
篇“張大千與蘇州”,裏麵好像提到一位友人曾經送給張大千一隻
小老虎,就被養他網獅園的家中,他還帶著老虎逛過觀前街等等.
胡同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閣老,俺可是掃盲了,俺以前隻是知道有這麽一個畫家,但是具體他的曆史,俺還是今天看了你的文字俺才知道的,謝謝分享。
俺記得還有一個名字是張大年是不是電影裏的名字,看見張大千想起張大年,嗬嗬俺是聯想是漢卡。
山菊花 回複 悄悄話
閣老,周末愉快!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1&postID=12417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1&postID=12389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