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列寧故鄉行《俄羅斯筆記4》

(2007-07-04 11:33:59) 下一個

        合同簽署以後,緊接著就是空地勤人員的培訓。培訓基地設在列寧的故鄉烏裏揚諾夫斯克,培訓基地的全稱是經互會成員國飛行培訓中心。培訓中心有教學大樓,模擬機房,賓館,醫院,食堂,還有榮譽陳列室和飛機博物館。

        早在學生時代讀小說《烏裏揚諾夫一家》時,我就被書中對列寧故鄉的描寫深深吸引,對這座城市充滿了向往。 1987 年夏天我和新疆航空公司的一批飛行員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

        烏裏揚諾夫斯克坐落在伏爾加河畔,人口隻有幾十萬,屬於中等城市。城裏隻有一座 24 層的皇冠大酒店,其餘都是 5 層以下的樓房。整個城市分為老城和新城,同樣有一座鋼鐵大橋把新老城連為一體。新城主要是為圖 -204 飛機製造廠而建,隻有十幾萬人口,不對外國人開放,直到 2001 年我陪同中國民航代表團考察圖 -204 飛機,才得以看到它的全貌。

        列寧的故居距培訓中心隻有一箭之地,坐落在伏爾加河岸的高坡上,麵朝波濤滾滾的伏爾加河,坡下是友誼公園,栽植著從 16 個加盟共和國移來的果木花草。岸邊有一排排供遊人小憩的長椅,河邊淺水處辟有遊泳場和日光浴沙灘。

        列寧的故居是座磚木結構的小樓,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為了保護小樓,整座小樓被包裹在一座木樓之內。樓前是少年列寧和她母親的全身雕像,雕像前的花壇裏是盛開的鮮花,雕像周圍是一圈櫻桃樹。故居門前設有少年先鋒崗, 4 個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站立在那裏,在他們朝氣蓬勃、充滿陽光的笑臉上,我看到一種民族精神在傳遞、在延續。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和少先隊員參觀列寧故居,蘇聯人的素質很好,秩序井然,進入故居自行穿上帆布鞋套,然後進入室內靜靜地聽講解員講解。蘇聯人民對列寧的愛戴是自然的,發自內心的,尤其是烏裏揚諾夫斯克的居民,莫不以生活在列寧的故鄉而自豪。

        這次培訓時間為一個半月。培訓中心有個外事處,具體負責中國飛行員培訓事務的工作人員是娜達沙,畢業於語言學院,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德語。由她和我商定培訓計劃,前一個月上理論課,後半個月飛模擬機。

        那時候除了中國的飛行員以外,還有來自東歐國家和朝鮮的飛行員。東歐國家的飛行員比較散漫,一上完課就滿城跑。朝鮮的飛行員紀律嚴明,胸前別著金日成像章,任何時候都是集體行動,每天晚飯後,全體集合由領隊講評。

        時值夏秋季節,景色最是迷人。每天晚飯後,我們就到友誼公園散步,盛開的玫瑰和菊花送來陣陣馨香。走累了就坐在岸邊的長椅上休息,微風吹拂著我們的頭發,河麵上沙鷗點點,白帆片片,充滿了詩情畫意,置身其中,真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愜意。

        我們團組中多半是南方人,會水,所以每星期天我們就結伴去遊泳。伏爾加河水麵寬廣,水流平緩,非常適合遊泳。遊一會兒就在沙灘上曬日光浴。蘇聯人熱情好客,往往招呼我們過去一起打排球,踢足球,累了就坐下來一起聊天,就著麵包幹和沙拉喝啤酒。因為經常去遊泳又經常相遇,很快就成了朋友。有一回,一幫女將提出要和我們舉行沙灘足球賽,我們不假思索就說好。我們心想她們一個個胖胖的,而我們一個個瘦瘦的,哪有我們靈巧。可是一上場,很快發現我們不是她們對手。別看她們很胖,可是也很靈活,在沙地上奔跑比我們快,勁兒也比我們大,半場下來,我們一個個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一屁股坐在沙地上不想起來,引得那幫女將哈哈大笑。

        這次使我有點感慨的是,我們的空勤人員進行了一次“減肥”。那時已經實行出國人員回國免稅購買電器的指標製。出國三個月以內的可以在北京外貿部、高教部的出國人員服務部免稅購買一大一小,三個月以上的可以購買兩大兩小。冰箱、彩電、錄像機、攝像機、摩托車屬大件,錄音機、電子琴、吸塵器、壓麵機屬小件。那時擁有原裝進口電器是很時髦的事,為了省下有限的外匯去購買電器,我們有幾位弟兄真是省吃儉用,吃了一個多月的方便麵,最後看到方便麵就想吐,以至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吃方便麵。

        培訓結束,我們的飛行員以全優的成績畢業,在畢業典禮上,教育處長和娜達莎向我們的飛行員致詞祝賀,並給每個學員贈送了小紀念品。在他們熱情洋溢的話語中,我有一種預感:中蘇兩國恢複正常關係已經指日可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Sweetlife 回複 悄悄話 你人真好!很感人!為了節省買大件每日吃方便麵!!(俺父母也是這樣的)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司令,是有那種心理。
大凡從十年文革走過來的人都經曆過造神運動,深知個人迷信和個人崇拜的危害。像我們這一代人,誰沒有山呼萬歲,誰沒有揮舞過小紅書。愚昧啊!所以看到人家依然沉浸在個人迷信和個人崇拜之中,真是一種說不明白的苦澀。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書記,歸根結底一句話,那個時候我們還窮啊,我們都窮怕了。
那時候出國了開了眼界,對許多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比如“到處鶯歌燕舞”,地大物博,事實上我們那時是第三世界中的窮國,地是大但物不博。還有“在新沙皇的統治下蘇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蘇聯解體後,新聞媒體也是把俄羅斯描繪的”一窮二白“,實施也完全不是這樣。我比較讚同俄羅斯一位官員的話:中國是窮國裏的富國,俄羅斯是富國裏的窮國。
酷寶寶 回複 悄悄話 “朝鮮的飛行員紀律嚴明,胸前別著金日成像章,任何時候都是集體行動,每天晚飯後,全體集合由領隊講評”。導師在描繪這一段時,心中是否有“僥幸”之心呀?朝鮮人民的日子,我們也曾經曆!
土村大家庭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哈閣老啊你說的這些簡直是太親切拉仿佛就在昨天啊這些點點滴滴也是俺老爹經曆的方便麵啊80年那個時候出國就是這個樣子一點都沒錯啊
還有啊俺爹出國回來就喜歡上了那種鐵罐的啤酒因為他喜歡喝酒啊所以對那些東西比較注意但是中國那個時候沒有啊他就想叫機械廠來做可是中國的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麽容易當時這個事情就沒有做起來要是做起來了俺家估計是不是早就成大發麵包車拉哈哈哈
謝謝閣老分享你些的這些東西簡直叫俺懷舊心情不免有些沉重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滿望,八十年代出國的人,吃方便麵是常事,為的就是能省下一點美刀,回去買個大件小件。在回國的飛機上,有些人連發的餐盒也舍不得吃,要拿回去和家人分享。
那時被批準出國的人員,首先領到一筆製裝費。這筆製裝費夠買兩套西裝,一件毛衣,一雙皮鞋和一些零星日用品。蘇聯屬於寒帶地區,皮大衣、皮帽、風衣,由公家借給,出國回來後交還,西服由個人保管,以備下次出國使用。
出國期間,國內的工資照發,國外發給生活補貼。那時去蘇聯的生活補貼標準是前三個月每月15美元,從第四個月開始每月18美元,半年以後每月20美元。去蘇聯可以乘飛機,也可以坐火車。從北京乘火車到莫斯科要一個星期,但每天可以補助6個美元。
有一次我在基輔呆了差不多半年,總共拿到99美元。別看還不到100美刀,可是在那個年月對我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獲。可以買一個大件——電視機或者電冰箱。因為團組的絕大多數是空地勤人員,所以我們每星期額外發給一公斤巧克力,半年下來就攢了20公斤巧克力。住在使館,午餐和晚餐有一聽啤酒,我是屬於滴酒不沾的,就是喝酒的人也舍不得喝,攢起來帶回國讓親友們一起分享。我是個癮君子,盡管一條中華煙才一個1個美元,也是舍不得買。
臨回國前,我們集中在使館,由商務處幫助我們把美元換成盧布券,到“新處女墳”對麵專供外國人購買商品的“小白樺”商店選購物品。
買了一個大件以後,剩下的錢,就到“千件商店”選購小商品。我們比較喜歡電動刮胡刀,套娃娃,不鏽鋼水果刀和用鐵絲編製的裝雞蛋的籠子。以後北京一度流行的鐵絲雞蛋籠子,就是源於蘇聯。

充滿希望 回複 悄悄話 最後再坐幾次您家的大沙發。

方便麵的故事是好多最初出國的中國人的悲哀。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