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0)
2010 (4)
2011 (4)
2014 (1)
少年不識愁滋味,不懂牽掛,但時時感受到牽掛。那牽掛,來自父母。
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牽掛,是大學畢業剛到北京的那年冬天,那是我真正離開父母遠行,開始獨立生活。第一次接到父母的來信,滿紙的叮嚀,滿紙的囑咐,字裏行間流露著對我的牽掛。
以後成了家,有了孩子,最後漂到海外,令兩個老人越來越牽掛,每封信、每個電話,千叮嚀,萬囑咐。我像一隻飄舞的風箏,一根無形的長線,時時牽動著他們對我的牽掛。
而今識得愁滋味,懂得了牽掛。那牽掛,同樣來自父母。
每次回去探親,第一感覺就是父母親又老了許多。當年的滿頭青絲變成了白發,當年紅潤的臉頰已經布滿皺紋,當年矯健的腳步變得遲緩,當年明亮的眼睛變得渾濁。他們像一對燃燒的蠟燭,盡量給我們這些子女帶來更多的光明和溫暖,卻過快地消耗著自己 ------
人一上了年紀,便到了多事之秋。父母的變化,父母的衰老,成了我的牽掛。每次去信、每次通話,也是千叮嚀,萬囑咐,字裏話裏飽含著我對他們的牽掛。
從父母對我的牽掛變為我對父母的牽掛,我懂得了這樣一個事實:牽掛是情感的傳遞,更是愛心的互動。
父母對我的牽掛是一種關愛,是一種責任。
我對父母的牽掛是一種感恩,是一種回報。
但願我的孩子也能懂得我今天對她的牽掛,明天能接到一份她對我的牽掛 ------
我的心很痛,我失去了很多親人,失去了很多“牽掛"......
再堅持一下就好。
你們漂流在外,你們的父母親也一定在牽掛,而你們也一定在牽掛著父母親。這種彼此的牽掛,便是最彌足珍貴的親情。要珍惜啊!
人到中年,這牽掛也越來越多,牽掛父母、親人、朋友------
漂流在外,還多了一份對故鄉故土故人的牽掛。
我們沒有帶著牽掛來到這個世界,但我們必定帶著牽掛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令人牽掛的事實在太多太多,而在這所有的牽掛中,最令人牽掛的莫過於對牽掛的牽掛。
我常常教育我的兩個女兒,做人要懂德感恩;要記住別人對你們的好;別人對你們的關心和愛都是一份禮物,不是欠你們的,即使是你們的父母和丈夫。所以,我常常告訴我自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湧泉之恩,一生相報;一生之恩,以命相報”。因此,在我的心裏,注定會有許多對親人和朋友們的牽掛。為了這份牽掛,多少個夜晚,我輾轉床頭而不能寐;為了這份牽掛,我無時無刻不在奔波,為的是抓住每一給機會,送一份關懷和溫暖給那些被我牽掛著的人;為了這份牽掛,我多少次為自己的心有餘、力不足而心生愧疚和不安;為了這份牽掛,對那些走了的,我無法相送的朋友,心中除了痛還是痛。
有了這樣的牽掛,流浪的心終於有了歸宿;有了這樣的牽掛,人生沒有白走一遭;有了這樣的牽掛,整個生命便鮮活、充實了起來。這是一份幸福的牽掛,這是一份分享彼此生命的牽掛,然而這又是一份沉甸甸的牽掛,是一份讓你心碎欲絕的牽掛,是一份讓你痛不欲生的牽掛。每當我想起那些離我而去的親人和朋友們,想到那些將要離我而去,我卻不能相送的親人和朋友們,這份無奈的牽掛便像榷子般,深深地紮入我的心中,眼睜睜地任憑那鮮紅的血,汩汩地流出我的心房。。。
即便這樣,我還是要牽掛,因為在我的心裏,除了對親人和朋友們深切的關愛和牽掛之外,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