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0)
2010 (4)
2011 (4)
2014 (1)
北京的大氣和上海的洋氣
北京的大氣和上海的洋氣,這恐怕是國人的共識。
北京作為千年古都,尤其是曆經元明清三朝的大興土木,發展成中國最大的都市。故宮的規模和格局,所顯示的威儀和王者氣象,連聖彼得堡的冬宮和夏宮也難以比肩。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莫斯科的勝利廣場那是 1995 年的事。恢宏的十三陵極盡帝王之氣,而俄羅斯的曆代沙皇石棺卻置放於克裏姆林宮的聖彌額爾教堂的一隅。北京的中山、景山、北海、頤和園等公園,不僅大氣,而且囊括了江南的湖光山色。
五十年代興建的人大會堂、曆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農展館、北京站等十大建築,至今仍然秀立於新興的樓群之中,獨放異彩。
相比之下,上海的建築不如北京大氣,除了南京路和外灘的幾座高樓大廈以外,沒有大氣的建築。當年第一個出現在上海灘上的外灘公園,拿今天的眼光衡量也就是一個街心公園的水平,可是在帝國列強分割上海的時候,那可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地方。
但是上海具有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特色,就是洋氣。這種洋氣,相對於土氣而言。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比較時尚。它體現在上海人衣食住行的各個生活層麵。在我就讀上海的六十年代,上海人已經講究流行色,男人的大包頭、火箭鞋,女人的袒胸領、小腿褲最為時髦。剛到上海時看到上海人出門總帶把陽傘,感到不解,後來知道帶傘非常實用,既能遮陽又能擋雨。最令我驚訝不已的是上海小青年的談戀愛,在我們鄉下還是由媒婆牽線搭橋的時候,上海青年已是自由戀愛,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相擁和熱吻。外灘的戀愛角,成為六十年代上海一條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由此人們站在今天的角度評價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優缺點時,這樣認為:
北京的大氣造就了北京人的驕氣和豪氣。
上海的洋氣塑造了上海人的傲氣和嬌氣。
我的看法是:
北京的大氣是對華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上海的洋氣是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發展。
今天的浦東就是明證!不但洋氣,而且大氣!
謝謝你的點評,歡迎你繼續評論。
多次經過北京,卻缺乏機會深入了解,但每次當我在天安門廣場徘徊時,都會不禁讚歎,設計得真好!大氣並不是一定要靠高層建築來烘托的,天安門廣場附近並沒有什麽很高的建築,但一股大國氣派撲麵而來,那種所透露出的胸懷和大氣印象深刻。
如果在南京路、淮海路等很多地方隨便轉轉,便能明白上海的洋氣。不是原來就號稱十裏洋場嗎?!
如果不怕磚拍的話,還可以討論城市特征的負麵,有正便有負,任何事物都是向兩極普遍發展的。那麽北京大氣的負麵是什麽呢?---痞氣,反射在文化上的侃和生活中的貧,那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誰”更是到了極致。而對上海的洋氣而言,其負麵就是俗氣,看看街頭巷尾的打牌、看牌的層層人群,看看那些著個小褲、叼著雙喜、衝涼的人便能明白。
說的有些刻薄,有違恕人之道,若有磚拍,也隻有伸脖子接著。但唯願北京上海原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