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上海情結(京海雜壇之一)

(2006-06-29 18:26:13) 下一個

我的上海情結

我這人從小就在外麵漂,一直漂到現在。

我生於蘇北,先是在南通地區 6 個縣漂了十幾年;考上大學漂到上海,整整在上海呆了五年;大學畢業落戶北京,直到漂來美國,在北京呆了三十多年;其間又在蘇俄漂了十幾年。為此,上海人稱我是“江北人”,北京人稱我是上海人,“毛子哥”則稱我是北京人。

因為我在上海呆了五年,除了學到兩門外語以外,還學到一口極為地道和流利的上海話。

因為我的父母親後來從蘇北調到上海郊區工作,弟弟妹妹也跟著到了上海郊區,全家成了上海人,我也就隔三岔五年地回上海探望父母兄弟姐妹。為此,說我是上海人絕對沒錯,說我是北京人也絕對沒錯,隻是都不是正宗原包裝。

對上海我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它在我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候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接受到了傳統與現代交匯的海派文化。

清楚地記得,那年我揣著大學錄取通知書隻身來到上海,當輪船穿過吳淞口進入黃浦江時,我被上海的繁華和現代深深震撼,尤其是抵達十六浦碼頭時,外灘的高樓大廈使我這個來自蘇北農村、土得掉渣的“阿鄉”連連驚呼了幾個“乖乖龍地冬”。這年的國慶節,我參加了國慶遊行。入夜,我們全班來自江蘇、浙江、山東、江西、安徽、湖北的同學從虹口公園經四川北路步行到南京路、外灘和人民廣場觀看夜景。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觀看夜景和節日焰火,如今四十年過去了依然記憶猶新,曆曆在目。

那時的中國,剛剛走出三年饑荒的陰影和低穀。在中國普遍比較貧窮落後的大背景下,上海凸現的繁華令我振奮和驚歎,上海人的聰明才智令我折服,上海對中國的貢獻之大更是其他省市難以比肩,那時在中國的國民經濟總產值當中,上海占最大比例。

上海人創造了許多奇跡:

第一艘萬噸巨輪在上海製造;

第一座萬噸水壓機在上海誕生;

上海的輕紡產品、日用品,質量全國第一;

上海的各項產品日夜不斷地從上海港和上海站發往全國各地;

有專家說,北京如果不是上海和全國的慷慨支援,絕對沒有現在的繁華,而上海如果把支援北京和全國的財物用於自身的建設,那絕對超過香港、巴黎乃至紐約。

六十年代,國人以用上海貨為榮。那時的青年人結婚,講究“三轉一響”——上海牌全鋼防震手表,上海產永久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加上紅燈牌半導體收音機,成為最高檔次。

處於書生意氣、風華正茂的我,很是以自己是個上海人(戶口入了上海)感到驕傲和自豪,並打算在上海成家立業,然而命運之神安排我去了北京。

盡管我在上海隻呆了五年,但是在我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上海的風情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在我以後身居京城和漂流歐美的日子裏,我時時回憶著在上海度過的五年歲月,因為它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是一座裏程碑。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隻要我遇到上海人,我就用上海話和他們交談,而一說上海話,便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親近感和親切感,一下子把距離拉得很近很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愚園路洋房 回複 悄悄話 銘,不必那麽敏感. 我也會在別人幫忙之後送點東西表示感謝,沒有其它意思.就象美國人接受幫助後習慣給人寄張感謝卡是同一道理.你覺得不舒服,你覺得沒必要送你東西,這也是你的習慣和思維方式. 不能說孰是孰非,隻是地域性的文化差異.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歡迎你,羅曼朋友,有空兒常來坐坐。
羅曼 回複 悄悄話 從虹口公園經四川北路步行到南京路、外灘和人民廣場觀看夜景

是外語學院吧

我們應該是校友了,我也在上海上了五年學,然後到北京工作八年,然後漂到了美國。

喜歡讀你的文章,有機會聯係!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銘,歡迎光臨.你說的這種情況我也有同感,這大概所謂"不欠人情"吧.在以後的文章中,我將慢慢敘述.當然這是一家之言,有感而發而已.
回複 悄悄話 我倒要請教你,朋友是什麽?朋友就是那個可以為你兩肋插刀,有求必應的人. 我有個在上海出生,長大的鄰居. 經常相互幫忙(多數我幫她), 每次幫完忙, 當天晚上就端著她剛剛出爐的拿手好菜來給我"嚐嚐", 開始幾年, 我不好說, 但心裏很不自在. 我幫任何一位朋友, 從不想什麽回報, 而她平時裏不送什麽拿手好菜給我嚐,單單我幫完忙後,我的理解好像是我是為了她那點東西才幫忙的. 或者是就是她來還這個情了. 前幾個月,我終於忍不住了, 跟她說, 如果再在我幫忙後,拿東西來, 我不認這個朋友了. 我感覺有損我做人的標準. 另外, 我接觸的上海人中,多數上海人在別人麵前見到自己的老鄉,就撇開了"上海五". 雖然本人懂"上海五", 但周圍有人不懂, 這點道理,"上海妮"應該懂吧?
上海人自然是聰明, 但有些是小聰明.
"對無住", 隻想替北方人, 或者是"鄉下人"說句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