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灑向藍天都是情(續二)

(2006-06-25 10:02:15) 下一個

第七章 書山有路勤為徑

天才出自勤奮。這是一位偉人說的。

張才並非天才,他的成功完全源於他的勤奮。他對書法篆刻的愛好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晚上對他來說是黃金時間,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正是他學習和創作的最好時光。

臨帖是他每日必須完成的功課。他先後臨摹了《泰山石刻》、《九成宮醴泉銘》、《蘭亭序》、《十七帖》、《勤禮碑》、《告身帖》等 24 種碑帖,每臨一遍,他都記上日期,每種帖他都臨摹了幾十遍,最多的他臨了七十多遍。他還係統地研究了《書法》、《書譜》、《書法精論》、《古文字學新論》等理論專著。

讀帖是他的一大愛好,有時出差、療養,不具備寫字條件的時候,他就讀帖。顏柳歐趙、蘇黃米蔡、二王、懷素、王鐸、智永、何紹基、鄭板橋等古代大師名家的字帖,他反複閱讀,並上溯魏碑漢隸、甲骨金文、竹木簡牘。他在仰慕先哲的同時,又心儀時賢,反複研習郭沫若、於右任、舒同、啟功、武中奇、沈鵬、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等當代大師名家的字。似新荷承露,芝蘭沐雨;如海綿吸水,工蜂采蜜。廣集博采,取精用弘,臨形會神,近境切意。

每當夜深人靜,他或讀帖,探幽於秦篆,析微於漢隸;或

濡墨揮毫,書一遍《蘭亭集序》、寫一段《嶽陽樓記》;或操刀挺石,治一方印,刻一枚章。心與先哲相通,神與時賢飛揚,自得其樂,自娛其中。

操場帚書、清水題牆,沙灘指書,是他的一大“傑作”。操場、牆壁,天然一張大紙,他用自製的雞毛“鳳尾筆”和掃帚蘸上清水在馬路、操場、牆壁上練大字。在北戴河休假時,他在沙灘上練字,每個字一米見方,一寫一大片。這既練了他的臂力和腕力,又練了駕馭榜書的能力。

忙裏偷閑,見縫插針,是張才刻苦學習的真實寫照。即使是休假、療養,他也不忘習字。 1988 年,他去青島療養。按說療養麽就是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徹底地放鬆一下。他可不是,出發前,他就給自己製定了一個計劃:每天臨習一遍《蘭亭集序》,寫 200 個顏體楷書,讀 30 頁書法理論書籍。到了青島,別人真是療養,他卻按計劃開始了修煉,讀書、讀帖,然後寫字。為了不影響別人,他戴上墨鏡,端一盆清水,在大操場的水泥地上一寫就是半天。拿他的話說,這是一舉數得,既進行了日光浴,又練了書法,還不影響別人休息。一個月的療養,他幾乎沒有出過療養院的大門,青島有幾個著名景點?在哪裏?他一概不知道。回去時,別人是大包小包的青島特產,他的包裏除了字,就是石頭塊兒。

療養如此,休假亦然。別人回去休假,都給老婆孩子買點禮物,他是啥也沒有。有一次回北京休假,小羅去接他,發現他的行李包挺沉,便打趣地問:這回給咱娘兒倆買了什麽好東西?張才笑而不答。到了家裏打開包一看,好家夥,除了幾件換洗的衣服,一包石頭塊兒!

從 1977 年到 1987 年,他自己也說不清消耗了多少斤墨汁,寫禿了多少管毛筆,用去了多少塊石料。

十年花開花落,十年磨鑄一劍。

這時他想檢驗一下自己是否具備去“華山論劍”的實力。

1987 年他在北京休假,正趕上北京市書法家協會舉辦的“金星杯書法篆刻大賽”征稿。小羅鼓勵他試一試。他便寫了兩幅作品,一幅篆書,一幅楷書。落款時他突發奇想,在篆書上落了妻子羅玲惠的名字,在楷書上落了自己的名字。事情的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兩幅作品雙雙獲獎,篆書獲第一名,楷書獲第二名。

捷報飛來,使張才倍受鼓舞。自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他在各類大賽中屢拔頭籌。其作品先後獲得全國“金星杯”、“花山杯”、“秦俑杯”書法大賽一等獎,中國空軍書法大賽一等獎;全國著名文學藝術家作品展一等獎,“中意杯”龍年國際書法篆刻佳作獎。並先後刻石於《神墨碑林》、《翰園碑林》、《鄱陽湖碑廊》、《泰山碑廊》、《北大荒碑林》、《鬆花湖碑林》。許多作品或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收藏;或流傳到歐亞美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被外國友人和華僑所收藏;或被收入幾十部大型書畫集、典藏集。其傳略入編《中國當代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當代篆刻家大辭典》、《當代書畫家大辭典》、《國際現代書畫名家教授大詞典》、《中國世紀專家》、《世界文化名人錄》等大型辭書。

他的書法作品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和讚美,得到啟功、李鐸等大師名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讚揚他的書法大氣磅礴,豐神洞達;崩崖截鐵,臥鼎懸冰;筆勢勁健,墨彩紛呈;樸茂雄渾,灑脫飄逸;筆隨時代,融古鑄今。具有軍旅的萬丈雄風,軍人的雄強之美。

2000 年 3 月 5 日的夜晚,羅玲惠床頭的電話響起了清脆的鈴聲,小羅拿起電話一聽,是日本朋友打來的。在一個懂日語的鄰居幫助下,她弄明白是這麽一回事:這天,日本泰山書道社的一批客人在中國美術館觀看書畫展時,看到了張才書寫的大榜書“龍”字和“壽”字。那恢宏的氣勢,飛揚的神采,令日本朋友讚歎不已。他們十分心儀張才,一心想見到張才。幾經碾轉,打聽到張才家的電話,便邀請他於次日在長城見麵。 3 月 6 日,張才如約登上長城,與日本朋友見了麵。當他們知道眼前的書法家還是一位飛行教官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2002 年 11 月,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0 周年,中國對外友協決定在北京、東京舉辦“中日政治經濟文化名人書畫展”。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共同的文化淵源,一直是增進兩國人民友誼的感情紐帶。這次展覽規格高、要求高,經過層層篩選,張才創作的榜書“和”字在眾多的作品中入選參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開幕式上,中國對外友協副會長陳昊蘇、中日友協會長宋健和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到會致辭。在隨後的參觀中,海部俊樹在張才的“和”字前駐足良久,他對張才“世界要和平、國家要安寧、家庭要和睦”的題識,十分讚賞。他表示要把這些精品帶回日本,讓“和”作為日本人生活的基礎並加以發揚光大。 12 月,張才的“和”字隨同其他作品被送到東京展出,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觀看了展覽,對“和”字的創意和涵義予以高度評價。

隨著“和”字的展出,張才的名字在東京不脛而走。許多日本書道朋友到北京旅遊,都要慕名拜訪張才,甚至住在張才家裏,一起切磋書藝。張才的“和”字、“龍”字和“壽”字,最受他們喜愛並被收藏。

張才,以其飛行員書法家的風采秀立於萬象書壇,成為聞名海內外的書法名家。

第八章 “石妻墨子”

有專家評論,張才在篆刻上的造詣要比他在書法上的造詣更勝出一籌。此論極是。

在我們交談的過程中,張才給我展示了他的一係列篆刻作品,有十二生肖,有中國十位大將,有空軍英雄模範人物,有空軍百名飛行員等等。但見方方印文造型生動,各具風采,盡顯風流。既有趙之謙的“仙風”,樸茂古厚,沉穩端莊;又有吳昌碩的“道骨”,樸拙渾穆,意境清新;更有齊白石的神韻,老筆紛披,潑辣雄強。刀法洗練,淋漓酣暢;結構嚴謹,章法得體;舒展開闊,張弛有序;穩中求變,變中有穩;拙中藏巧,平中蘊奇。顯示出張才厚實的藝術修養和治印功力。

古人雲:篆刻乃雕蟲小技。我說雕蟲乃絕技。

你想能把大千世界盈縮於方寸之中,又能在方寸之中展現萬千意象,若非身懷絕技,斷不能有此造化。

張才對篆刻的興趣源於他的橡皮圖章:首次投稿因無印章以橡皮圖章取代。姚俊卿老師的點撥,使他明白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應是書印俱佳,印是書家的門臉。從此他就迷上了篆刻。

1985 年,上海青年篆刻函授部在全國招生,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函授學習是很辛苦的,他白天要帶飛,晚上要準備飛行教案,很少有整塊的時間學習。但是不管多忙,他也要擠出時間,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每次寄交作業的時候,他不忘給老師寫一封信,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列在紙上,向老師請教。遠在上海的老師很快記住了這個勤奮好學的軍人學員,認真批改作業,解答各種問題。老師發現張才的書法也很出色,便鼓勵他在學習篆刻的同時,加強書法的訓練。

張才按照老師的要求,重點研習秦篆漢隸,潛心臨摹《嶧山碑》、《石鼓文》、《張遷碑》,並追根溯源,攻讀古璽、漢印。

張才治印,初習“西泠八家”。

他尤其推崇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三位大師,對三位大師的作品用功最力,得其神韻也最多。

1987 年底,曆時三年的函授學習結束,張才被評為優秀學員,其作品被收入畢業學員作品集。

張才學習篆刻以後,他的宿舍裏可就熱鬧了,桌子上,抽屜裏,床底下,全是石頭塊兒。妻子羅玲惠說他是“石妻墨子”,真是名副其實。

張才治印,不講究用料。磚頭瓦塊、鵝卵石、硬塑料,皆能派上用場,而且最神的是他治印不打底稿,直接刻畫。由此形成了他操刀勁挺、爽利多姿的風格。

他的篆刻作品受到了人民大眾的喜愛。其“十二生肖”倍受外國友人的歡迎。其“十大將軍之印”在中央美院展出期間,得到美院朱乃正、王鏞、高冠華、錢紹武等教授的高度讚揚。近年來,他在報刊雜誌上發表篆刻作品數百件。每年為戰友、朋友、退伍老兵、複轉軍人以及慕名而來的求印者,無償治印數百方。有人開玩笑說張才幹的是賠本買賣,既賠了工夫,又搭了石料。他說不,多治一方印,就是多交了一個朋友。

1992 年,解放軍總政治部舉辦全軍有突出成就的兩用人才成果展示會,張才作為空軍的代表,有兩件書法篆刻作品入選參展。

繼 1987 年空軍文化部為張才等四名飛行員舉辦書畫展之後, 1992 年再次為張才等五名飛行員在中央美院陳列館,舉辦了“飛行員五人書畫展”。展覽結束,張才的“十大將軍之印”篆刻作品被陳列館收藏。

在張才的帶動下,他所在的飛行學院掀起了書畫熱,許多飛行員和書畫結緣,形成了刻苦學習的好風氣。每次團裏舉行書法比賽,他所在的大隊幾乎囊括全部一二三等獎。 1990 年空軍舉辦“百名飛行員書畫展”,他所在的大隊就有八人十六幅作品入選。習字作畫,既陶冶了情操,又豐富了業餘生活。張才的舉動受到空軍領導的高度評價,讚揚他為部隊的精神文明建設帶了個好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