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在我離開莫斯科的時候,看到俄羅斯的媒體有這樣一篇報道:在莫斯科的居民中,每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富人。媒體對富人的定義是他們的月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當時有許多朋友懷疑這篇報道的真實性。確實,從站在地鐵站、地下通道隨處可見的乞討者,在副食品店專挑最廉價商品的家庭主婦,以及衛國戰爭老戰士和退休金領取者滿腹怨氣的傾訴中,很難相信莫斯科有這麽大比例的富人,更何況這個比例遠遠超過北京、上海、漢城,乃至倫敦。
我是少數的持相信觀點的一個。因為據我的觀察,前蘇聯解體以後,在俄羅斯的遠東和中亞地區,迅速出現了一批在邊貿、地貿中發跡的新貴。而莫斯科作為俄羅斯的經濟文化中心,國際商阜,旅遊開放城市,更為金融石油寡頭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要判斷一個莫斯科的款爺或富婆很容易:開著進口轎車,挎著皮包,拿著手機,一身名牌,吸的是萬寶路或百樂門,當然旁邊還有一個靚女或俊男。那氣派比我在國內看到的大款要牛得多。
三年以後的今天,在我再次登上俄羅斯這艘客船的時候,又看到一篇援自英國的報道:俄羅斯的億萬富翁有33個,百萬美元以上的富翁有8.8萬人。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大亨開始喜歡倫敦,購買英國的豪宅、名牌服裝和珠寶。在倫敦的住宅市場上,百萬英鎊的豪宅,俄羅斯的買主占三分之一,千萬以上的豪宅,俄羅斯的買主占一半以上。英國媒體驚呼,俄羅斯的大亨們買下了英國的“半壁江山”。而俄羅斯的大亨們則把倫敦稱為他們的家,或是“第二個莫斯科”。
英國的“江山易主”,說明俄羅斯的富人在迅速增加,而且從他們競相購買豪宅的舉動中可以看出,這些新貴正在成為真正的貴族。今天他們買下了英國的“半壁江山”,或許明天還會買下別的哪個國家的“半壁江山”。
無獨有偶,就在我抵達莫斯科的前夕,9月24日至28日在莫斯科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麵的百萬富翁展覽會,展出了俄羅斯富翁們享用的豪華轎車、直升機、遊艇、珠寶、古董,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支23克拉的鑽石筆、一個高爾夫球般大的鑽戒和全部用百元美鈔製成的紙幣衣服,奢華程度令參觀者瞠目結舌。
莫斯科富人的比例,可以從莫斯科房地產市場上看出端倪。富人對住房的需求,大大激活了房地產市場,使房價一路飆升。上世紀末,在我居住的米基諾小區,3—5萬美元就可以買到一套兩居室或三居室的新公寓住房,而現在這個數目連一套舊房都買不到。在盧勃廖夫、麻雀山、列寧山等小區,每平米的售價在2000美元,就這樣,莫斯科的住房還是供不應求。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大亨們為什麽舍近求遠跑到國外去購置豪宅。
俄羅斯富人數量的劇增,從另一方麵說明俄羅斯的經濟在發展。據莫斯科媒體報道,到2005年底,俄羅斯的黃金儲備量將達到1800億美元,占世界第六。
眼前的事實告訴人們,北極熊已經蘇醒,正在從“富國裏的窮國”向“富國裏的富國”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