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博文

來源:北京那些事北京城沒有毀於戰爭,沒有毀於革命,而是毀於建設。美國前總統卡特曾說:“我們有能力建無數座曼哈頓、紐約,但永遠沒有能力建第二個北京。當年傅作義怕毀了北京城,成為千古罪人,開城投降,使得政權順利交接!但那些以保護古城名義占領古城的人,並不愛惜古城!讓我們記住它們吧:中華門,1417年建,1959年拆。地安門,1420年建,1954年拆。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過姚蜀平的文章,比如那篇《黃昆夫婦印象記|院史劄記之二》。查到這篇是為尋找早年陸氏家族那些出國留洋海歸/沒海歸的前輩們的足跡,試圖知道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背景。文中提到陸孝同(他是媽媽的堂哥)的名字,姚蜀平並沒采訪到他。 都是舊故事了,從1982年到現在,30多年過去,又有多少新故事發生了......這篇也很長。 橫跨美國大陸的學術之旅 姚蜀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2-20 23:19:45)

1984年建國35周年國慶閱兵(節選) 這是媽媽和八一電影製片廠紀錄片室的攝影叔叔們拍攝的紀錄片。 自從1959年建國10周年國慶閱兵後,整整24年,國慶節的北京沒有舉行閱兵式。看84年閱兵影片中,參加閱兵的部隊換上新式軍裝,而天安門上以及觀禮台的軍人們很多還穿著“一顆紅星,兩麵紅旗“的文革時期老式軍裝。 媽媽他們在閱兵結束後,在天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2-18 20:30:44)

這幾年回去幫媽媽整理文稿,特別是看了孝寬舅舅文革後參加修訂的《平原宗譜》中太倉陸家部分,讓我對近代陸家人物關係有所了解,也對大時代背景下陸家近支們的經曆產生探尋的願望。好在網絡資源廣泛,找到些相關資料,就存下來,慢慢積累。 從媽媽那裏知道,孝頤舅舅家那一支從他的父輩(或更早)到北方發展,已經在天津,北京一帶生活了多年。近些年有陸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2-12 18:55:00)

在文學城讀過“老海歸小故事”45篇,其中一篇提到陸孝頤這個名字,我覺得是見過的一位遠房舅舅。問過媽媽,得到確認。 70年代末,曾隨父母和孝頤舅舅舅媽及其他親友聚過幾次。那時已知孝頤舅舅患了鼻咽癌,再後來他們夫婦都去世了,對閔曾嫚舅媽的樣子印象特別深。 媽媽說過,這位陸孝頤舅舅的父親陸以燕就是1943年她隨外婆從上海逃難到重慶的路上,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2-03 23:36:22)
https://www.meipian.cn/1rwcb3rg[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s://www.meipian.cn/1rkwykm7[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16 16:07:48)
記述了一個又一個死亡,叫“活著”。 我竟沒看過張藝謀1994年拍的這部戲,也沒讀過餘華的同名小說。很動心地看完,不為導演,不為演員,隻為這段我部分經曆過的曆史。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21 10:31:37)

發小群有人發消息:“101歲的八一廠導演嚴寄洲去世了”。我一愣,那位大口吃肉,大聲說笑,一輩子嬉笑怒罵的老人家真的走了?
讓我用嚴伯伯導演的電影《赤峰號》插曲--等待出航,在千山萬水之外送別這位老人家! 這些年做樓上樓下鄰居,回國看父母時常看到他坐在幹休所花園裏曬太陽,聊天,在家裏五層都能聽到他在樓下的高喉大嗓。後來見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8-06-12 11:16:37)


盧小飛,1969年到延安插隊。1976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赴藏,在《西藏日報》任職7年,1987年任《人民日報》駐西藏首席記者。喝酥油茶、青稞酒,住草原帳篷,足跡遍及西藏的東南西北。她是第一個進入海拔4800米阿裏地區采訪的女記者,經受過嚴酷的高原自然環境磨練,也多次麵臨著生死的考驗。
“察隅河,我與它相處隻30多天,它卻在我心裏流淌了15年”。1980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