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寫的“匆匆回國”係列記錄了今年六月中在沒有思想準備之下回到闊別五年的中國之經曆和感受。分享之後,得到不少博友的回饋,從大家的言語中感受到絲絲溫暖,也了解到更多有類似體驗同仁的境遇。特別是談到在醫院ICU與老父一起的最後時光,不少海外學人深深遺憾缺失與親人近距離訣別的時刻,相比之下,我慶幸短短三周陪同老父走完最後的人生,遙望他走[
閱讀全文]

乘機回國疫情間及之後成為一個既複雜又花錢的旅程,因為以往直飛或少或取消,價錢也差不多是疫情前的一倍。不急於回國的朋友都在翹著脖子觀望,期待航空業的新舉措,然後再踏上回故鄉之路。我所在的城市都趕上此不幸,回趟國非輕而易舉。今年六月中旬老父病危,我不得不兩三天即決定買了“高價”機票匆匆啟程,中途經香港轉機飛北京。
早期來海外回國[
閱讀全文]

父母住的小區靠近北京三環的航天橋,附近有幾家部隊醫院,醫改後他們對地方百姓開放,因而周邊居民受益非淺。今年六月匆匆回國與老父最後的日子裏與醫院交互的時間最長。老爸這次也是住在其中的一家部隊醫院,在那裏可以看到不少穿軍服的醫護人員和來看病的士兵,同時也見到四處走動的病人,躺在推車上的病人,來排隊看病的病人,陪護病人的家屬,各類人馬熙熙攘[
閱讀全文]

五年過去了,今年六月中旬我終於踏上回國之旅,一路經過轉機顛簸二十多個小時回到了北京。過往回國探親都是老爸調專車接送,一切方便之方便,此行正是老爸病危方匆匆返程,因而飛機落地後就隻能打出租。啟程前與在京家人搞清楚了付錢的方式,之前知道國內現在都是微信支付,支付寶之類的玩意,咱都沒有,身上隻有點現金不知收否,得到Yes的答複後,咱就安心上[
閱讀全文]

近日回到闊別近五年的北京,最大的一個感受是社會秩序改變了不少,過往街上亂哄哄,車水馬龍,各種車輛搶行的現象不見了,街區低端人口擺攤的消失了,辦事辦手續有相應部門代理而不必被指來指去搞得人團團轉轉。
有天坐在京家人的車外出問起現開車何以如此規矩,人家告知,現在一是罰得狠加扣點二是到處都是攝像頭,一抓一準,時間一長人人自危,讓行人讓自[
閱讀全文]

此行匆匆回國護理老父是我人生頭一次經曆在醫院的一切以及見證與親人一秒一秒的生死離別,感慨頗多。尤其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人躺在病床上之無助,吃喝拉撒睡一切均靠護工打理,時時的不堪,尊嚴何在….
在病房與老父的一段時間讓我對醫院護工有一個基本了解。以往看新聞知道國內有這個行當,具體如何運作如何操作,有什麽職業要求不太清楚。此外這也是中[
閱讀全文]

六月中下旬,年過九十的老父身體突然欠佳,我被家人呼喚踏上回故鄉之路【痛心,被呼喚匆匆踏上回國之旅】。我還沒有來得及做任何心理建設便匆匆上路,更不知將會麵對的一切是什麽。到達京城的第二天,我便與老母去了醫院的ICU。大夫得知我匆忙從國外趕回來,便網開一麵同意讓護士將老父推出來讓我們見了一麵。看著瘦弱神誌不清的老父,我百感交集走過去輕聲呼[
閱讀全文]

父母到了一定的歲數或是身體不佳,在海外的我們時時刻刻都揪著心,生怕國內一個電話打來我們被召喚匆匆踏上回故鄉之路,或是最後的別離或是至ICU助一臂之力….疫情期間遇上,就是有心有銀子也是無能為力。曾聽到不少周邊朋友疫情期間的悲劇:常是一個月後拿到人道簽證準備登機時,國內家人已撒手人寰。
現在回國的渠道總算暢通了,可以說走就走。所以今年我[
閱讀全文]

前不久與朋友聊起今夏出行計劃,我們彼此分享了各自的打算,除回國必行之旅,都想著到周邊地區一日或多日遊,希望現在家工作之餘趁天好出外擁抱大自然,否則人在家裏都快“悶傻”了。可是考慮到我們已不再年輕,出去遊玩之地及住行都要仔細,否則身體精力吃不消,旅遊休閑之意會大打折扣。
說此,我就跟哥們分享了去年曾經去北大西洋看冰川的經曆。那天前[
閱讀全文]

發現自己現在多少有點“矯情”,暑天怕熱怕涼風,尤其疫情以來在家工作,炎熱的夏日,家裏空調的溫調節(也許咱節約過度)不如公司辦公室均勻,樓上樓下幾個房間涼風不是爽爽滴,時而讓人燥熱,加上一定的濕度,煩不勝煩。晚間溫度好不容易降下來,將窗戶四敞,迎入徐徐涼風,咱躺在床上,一股一股涼風飄來,身體爽了,可小風一陣一陣打在身上,似穿透骨[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