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之前寫的“匆匆回國”係列記錄了今年六月中在沒有思想準備之下回到闊別五年的中國之經曆和感受。分享之後,得到不少博友的回饋,從大家的言語中感受到絲絲溫暖,也了解到更多有類似體驗同仁的境遇。特別是談到在醫院ICU 與老父一起的最後時光, 不少海外學人深深遺憾缺失與親人近距離訣別的時刻,相比之下,我慶幸短短三周陪同老父走完最後的人生,遙望他走向彼岸....
從國內回來,老父在醫院的一幕一幕時時在我腦海閃現揮之不去,父愛的情愫從過往的經曆中不斷顯現,讓我深深體會到父愛如山的內涵。思念老父的同時,讓我更加上心的是年近九十的孤零零老媽。之前老兩口獨居生活, 除了請鍾點工每周來兩次打掃衛生,其它買菜做飯洗衣之類的都能自理,老媽說每天動動對身體有好處,閑暇時她就在計算機上玩打珠子的遊戲,年複一年天天如此。
老父撒手人寰,老媽一人獨處不免讓在海外的我擔心,可遠水不解近渴。因而時時與老媽微信語音或通電話就成為咱隔三差五的必備,這主要是想了解她的近況及聊聊天分化其孤獨感。靜如處子的她,在我回到海外後的這些日子,依然堅守著原有的生活方式,每周除了時而來造訪的外甥一家及護工或出外購物遇到鄰裏聊一聊,大部分時間她都是自己有序地打發。
老媽的現狀多少讓我有些安慰,但是考慮其歲數,可預見已有的基礎病會時時爆雷且年歲大手腳不靈活易於跌倒骨折,如此措手不及的時刻一定會發生,相信之後的匆匆回國之行會不止一次.... 跟老媽探討過這些可能發生的一切,但也沒有尋到什麽好的辦法。從周邊朋友了解到麵對年時已高的父母最後善終之個案中得到此啟發,之中感覺剩下父母一方的 case 特別不易,他或她年老體衰,孤獨無助感時時伴隨左右,身邊沒個人真是不行。朋友提到的大體方案,比如有人辭去工作全職回去孝敬孤老,有人將其接到海外,有人將之送養老院,有人請護工24小時陪護,若是孤身獨自居住,安裝攝像頭,孩子時時視頻守護....
過不久我將再次按年初的原計劃回國,屆時會將各個方案慢慢滲透給老媽, 不過從目前的狀態和她的隻言片語中能感受到她會最後選擇自己獨居生活。問題是一旦病倒或長時間臥病不起,身邊無人打理如何是好?接下來的幾年很有可能都會發生,想到此真有些無可奈何....好在現在咱時時可以退休,真到那一天應會義無反顧回到老媽身邊盡一份出國多年未盡的義務與孝心,希望她老人家有一個善終...
能耳聰目明,腿腳利索活到90歲,還沒有太大的痛苦,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前世修來的福氣。祝福我們出來的人,有這個環境,那也是可遇不可求。
年紀大了,真要遇上了不舒服,也是再正常不過。
我聽一個大牌中醫說,人生之事,十之八九,凡事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會淡定很多。
做到這些,其他就由他去了。
你也控製不了。
我爸去世後,我每天給獨居的老媽打電話(太老不會玩微信),持續了快9年,最後因為行動不便還是送進了養老院.
老人適應了自己的生活環境,一個人呆著,其實沒有什麽不好。吃穿不愁,落得清靜。
去養老院不一定是很好的選擇。因為老人不喜歡環境的變化。去了新的地方,需要適應,還需要處理一些新的人際關係,會讓老人覺得累。
大家擔心的,無非是老人離開之前,身邊沒有人。現代社會,有微信,還有遠程監控,聯係是很方便的。需要的時候趕回去即可。
很多痛苦,是因為你覺得別人痛苦,就像小時候,父母要給孩子添衣服,不是因為孩子冷,而是父母覺得孩子冷,一樣的道理。
萬全解決辦法就是養老院。高端養老院環境好,吃得好,陪玩陪聊,生病有醫護,嚴重情況養老院會直接送老人就醫並負責照料。比如泰康養老係統,貴是貴了點,小單間吃住加上適當護理照顧每月兩三萬RBM吧。海外華人不能親身陪伴,給父母花點錢住好的養老院,這叫花錢給父母晚年享受,給自己買心安。
我小姨的2個孩子都在國外,2口子80左右,身體還行,基本自理,出去玩都是姨媽的小孩開車帶著。
我婆婆94歲之前自己一個人住獨立屋,自己買菜做飯洗衣,後來小兒子跟她住照顧了2年。
找個熟悉的人經常去看看照顧一下,多視頻,我有個同事就找小舅媽照顧她爸媽,她全中國全世界到處玩,她兒子也在國外。
不容易,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