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博文
(2021-11-16 10:28:55)
教下與宗門作者:逍遙禪教是聞思修,從聽說道理入手,從改變自己觀念起步,從提高心性境界入道。。。。。從戒身行開始,依自心不染不著入定為基礎,依佛心光明智慧為解脫利劍,最終覺悟真心本性的涅槃妙心!
宗是直指心性,當下背塵合覺,當下自性覺性空性一體,也就是覺悟真心本性的涅槃妙心!或者說“教外別傳,以心傳心,正眼法藏,涅槃妙心”!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剖析《楞嚴經》中: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明覺、覺明、妄覺之間的關係!作者:逍遙禪
自性靈覺本就是妙明的,我們的靈知本就是靈靈寂寂的!這個指的是我們每個人的脫離十八界的靈性,也就是靈性光明智慧的真心!
本覺明妙,是指我們自性與如來法身合,也就是融入如來覺海!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也就是性淨明體!
明覺,是指破無明的聖人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佛法中的幾個比喻所表達的心行境界 作者:逍遙禪 大海與浪花(水與冰)比喻的是清淨心與妄想心,一個是清淨心體,一個是妄想心起。自性清淨覺照的光明智慧心體,小乘人聖人所證。
鏡中相比喻的是性與色,一個是真實不動的,一個是虛幻不實的!用智慧觀照,照徹內外,即見本心(空王鏡)般若三昧後的如幻三昧,大乘菩薩(八地以上)所證的見性境界。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 作者:逍遙禪 靜、動、病、夢、生死前用功對比:古人常說:“禪門的用功,靜中工夫十分,動中隻有一分;動中工夫十分,病中隻有一分;病中用功十分,睡夢中隻有一分;睡夢中有十分,生死臨頭又隻有一分。”這一點,禪門的老參都深有體會。 何不檢查檢查自己的功夫?
自己靜的時候,真的可以“回光返照,照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何為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萬法?作者:逍遙禪一妄一切妄(善惡六道),一真一切真(聖人道),一空一切空(菩薩道),自性圓融一切圓融(佛道)。。。。。。也隻是不同的心性!在自性本自具足的一切種智中,不缺凡夫見、天人見、聖人見、菩薩見、佛見,也就是自性能生萬法。。。。。。。但也不執著於凡夫見、天人見、聖人見、菩薩見、佛見!因此可以五眼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1-16 08:22:31)
金礦石與金子 作者:逍遙禪 金礦石比喻迷人凡夫,金子比喻覺悟人。
金礦石與金子,修與不修,覺與不覺,悟與不悟,證與不證,其實都有金性!就如同冰、水、水汽都具水性一樣!
因此,一切心性都具本性。凡夫性,與天人性、聖人性、菩薩性、佛性沒有什麽不同和差別,就如同冰、水、水汽的水性沒有什麽不同與差別一樣!這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性!
凡夫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修行的關鍵是破自心妄想執著;證道的關鍵是識不生不滅的真心本性(佛心佛性)作者:逍遙禪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來的真心本性,就如同陽光普照、晴空萬裏。。。。。。。而凡夫的妄想就如同烏雲遮麵,凡夫不讓自己的妄想心歇,卻去為佛心佛性瞎操心,有用嗎?
如何妄想心歇呢?三解脫門:無求無欲的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你還在苦海裏掙紮時
——送給走投無路的人! 作者:逍遙禪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淨莊嚴累劫修
。。。。。。。。。。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化作度人舟! 隻要我們的心跟觀音菩薩的心連在一起,像觀音菩薩那樣“清淨莊嚴累劫修”,把“苦海化作度人舟”就可以了!
如何是度人舟?度人舟,就是度自性眾生,度自己的一切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逍遙禪答疑: 問:銀碗盛雪,明月藏鷺,怎麽理解呢?
答:這些其實很簡單,人們引用常常隻是自以為很高明而已。。。光明心性中,顯現光明琉璃的極樂世界而已! ------------------------------------ 儒釋道精華、禪淨密一體,沒有逃出我手心的! 我以妙明心合如來藏,或者說用智慧心觀照、照徹內外、即見本心本性體,名為合道。。。合道即是自心與如來藏合為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認識人生真理,認識世界真理,認識道的不同層次和含義 作者:逍遙禪
1、認識人生真理: 一般人認為,人是有兩部分組成的:也就是身體物質層麵的和精神心靈層麵的,簡單說就是物質和精神。
其實,人是有四個認知層麵組成的:人的身體、人的正邪氣場、人的能量級別、人的本性本體本源。
人的身體包括毛發、皮肉筋骨、五髒六腑等;人的氣場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6]
[67]
[68]
[69]
[7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