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禪道
作者:逍遙禪
首先說說我對養生的看法:養是調養身體,生是生命。養生包括兩方麵的內容,即調養身體和提升生命價值。
因此,我們在做養生時也要注意對顧客要做兩方麵的服務,身體調養和引導提升生命價值。
作為禪道養生來說,更重要的是注重人心的改變,相有心生,病從心起。引導病人消除惡因(怨恨生氣),愛心慈悲心升起,達到氣血運行暢[
閱讀全文]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般若波羅蜜?
佛言:般若波羅蜜,無邊無際,無名無相,非思量,無歸依,無洲渚,無犯無福,無晦無明,猶如法界,無有分齊,亦無限數,是名般若波羅蜜,亦名菩薩摩訶薩行處,非行非不行處,悉入一乘,名非行處。何以故?無念無作故。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雲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
閱讀全文]
九品往生(轉佛經》)
1.上輩觀
(1)上品上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複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
閱讀全文]
一生總被世事纏,抬頭便見日中天。
莫道不與凡夫說,高山流水知音難!
世事纏非禪,日中天外天。凡夫不二性,處處逍遙緣!
可憐之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可憐。佛法自覺自悟,何勞向外求玄?
十二因緣緣覺二乘法而已,與覺悟真心本性的上乘法,不可同日而語。不可不懂裝懂,混亂了佛法。
(覺悟真心本性的上乘法)不光華嚴經中有,楞嚴經中也有,六祖壇[
閱讀全文]
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善惡——六道輪回的根本!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回!
70129
[
閱讀全文]
一切在於自己的心態作者:逍遙禪當你敬仰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傾聽他的教導,願意為他和他的事業奉獻一切;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喜歡他的一切,甚至他的不足和缺點也是你欣賞的;當你不在乎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不在乎對方的一切,什麽感情和美好的回憶,你已經無所謂;當你對一個人不滿時,開始處處找他的毛病;當你埋怨一個人的時候,一切錯都是對方的[
閱讀全文]
自己的心變化多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又是千變萬化。每一個從自己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被世俗和惡習汙染的我執法執。何必在意太多,何必活在別人的世界。
人人都有十法界,活在痛苦中,活在快樂中,活在覺悟中,完全在於自己選擇了什麽活法!
——逍遙禪
70131
[
閱讀全文]
什麽也不說
作者:逍遙禪
你下你的海呦,我淌我的河,
你坐你的車,我爬我的坡。
既然是要修行呦,既然是往佛國,
能不覺悟真心本性是什麽?
什麽也不說,當下覺悟著,
自己心都不覺哪,還談什麽因果。
什麽也不說,當下覺悟了,
覺悟了自心哪,就明白了一切因果。
你走你的道呦,我過我的河,
你有父女情呦,我有無生歌。
不[
閱讀全文]
沒有完美的人,隻有圓滿完美的自性
作者:逍遙禪
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圓滿的佛,隻有圓滿完美的自性。
人總是想要別人完美,但在人的眼裏不可能有完美的人,即使偉大的佛陀也會招來一些人的反對,何況我們凡夫?
佛陀是圓滿的佛陀,那隻是在自性中的圓滿,圓滿的自性,並不是世間人的圓滿。為何?佛陀滿足不了世間人的貪求和欲望,無法讓你[
閱讀全文]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願力
作者:逍遙禪
人的一生就如同走路,有了自己喜歡的目標,找到了道路,隻管去走,就會到達目的地,實現自己的目標願力。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願力,並且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目標願力。比如說:我們在學習期間,自己的目標願力就是要學習好考上大學,但因為每個人學習成績不一樣,對自己的目標設定也不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