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廈門大學的一些教授,覺得在房子問題上吃學校騙了,因此走上了街頭,但沒有想到,得到的社會呼應不夠,還有一些人在帖子後麵冷嘲熱諷。有人說,你們這些教授,平時對平民百姓的維權不聞不問,這個時候怎麽可能得到公眾的支持?當然,我對廈大教授的遭遇還是深表同情的。覺得自己身份不同,是個人才,沒想到竟然連住房都住不踏實,被騙了多年才知道沒有產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極權社會的一個基本的假定是,如果我們的行為是“為全體謀福利”的,則天下沒有什麽事不可做。1944年,哈耶克發表劃時代名著《通向奴役的道路》。哈耶克指出,極權國家集中控製宣傳,一切宣傳工具都被用來朝一個方向影響所有的人,隔絕外界,沒有任何其他聲音,天長日久,任何人都難免受其影響。民主國家雖也有眾多宣傳機構,但它們相互獨立、互相競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今,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體製下,人們富裕了起來,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的背後,大多數人相比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想要變得更富裕。因此更關心的是自己的錢包,因為理解了“錢”對我們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想實現“財富自由”,所以經常思考如何保存和增加財富?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的收入相對單一,要維持和增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最近的新聞,常常讓我想起多年前一起相似但又很不一樣的事件,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10月22日晚上,全美國的人都守在收音機和電視機前,忐忑不安地等待著他們的總統發表特別緊急講話。7點,約翰·肯尼迪的聲音傳遍了美國的每一個角落,沒有廢話,直入主題:“晚上好,我親愛的公民們。正如我們所承諾的那樣,政府一直在嚴密監測蘇聯軍隊在古巴島上的軍事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五月花號"公約》是美國社會的創立之基,它體現了民住、法至、責任、公民自治和互助原則。但"五月花號"上的美國先民在美洲大陸上創業時,經曆了一次公有製農場的失敗嚐試,卻鮮有人提及。 "五月花號"男性成年移民,在下船前簽署了公約,召開會議,選舉了首任總督約翰·卡弗。卡弗1621年4月不幸去世,他們又開會選舉了第二任總督威廉&m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國內大學都喜歡搞校慶,這個風氣始於上世紀80年代,但那時的學校費用都是國家財政撥款,社會上還沒民營企業公司,加之財務製度,沒有其他捐款。因此,要搞校慶,其實就是在預算內,要拿出一筆錢來舉辦。雖然那時的校慶形式比較簡單,請一些領導,學術大咖,知名校友來校,全校開個祝賀大會,念念賀信賀電,然後做幾場學術報告。不似現在的校慶,於學校一個單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這句話我都已經看煩了,每回遇到什麽事情就說“值得大家深思”。深思個什麽?為什麽不能把話講清楚?為什麽要這麽陰陽怪氣,那是因為你更正麵的、更直接的評論說不出來,發不出去啊。正麵的評論,正麵的批評沒有辦法發出的時候,我們就隻好提出質疑,如果質疑都不行的時候,那就出現了我們中國式的時事評論最常見的一個講法,那就是羅列一堆現象之後,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油鹽醬醋茶,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其實都與政治有關,比如你吃到地溝油了,就與政治有關,與政府的監管缺失有關。如果你不去敦促政府部門加強監管,說政治與你無關,那麽你吃到地溝油也是活該。政治其實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都有關,如果你非要找借口說政治與自己無關,那麽隻能說明你自己對自己不負責。隻要你活著,你就會與政治有關,吃喝拉撒睡,都與政治有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1-04-29 18:47:56)
中老年現實困境前幾天,我去醫院看病,排在我前麵的是一對母女。母親70多歲的樣子,女兒也有40多歲。母親的心髒不太好,心電圖變形得沒法看。醫生希望她吸半個小時的氧氣,然後再做個心電圖,如果明確沒有大事了再回家。女兒卻希望母親回家吸氧,並且說單位隻有她一個人,她必須要及時趕回去。醫生用糾結的目光注視了母女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留下這對母女。我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很多文章迎合了大眾的心理情緒,將西方刻畫成深仇大恨的敵人。但很遺憾,這些文章有個共性,那就是用一些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這些大詞來包裝。但真正的民間,有著深厚的商業貿易往來的民間,從來都是競爭合作關係,而不是敵我關係。非友即敵的冷戰思維是政客的蠱惑,而不是民間常態。1無論是盧克文式的文盲,還是周某平式的文盲,都喜歡反複告訴大家一個離奇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71]
[72]
[73]
[74]
[7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