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西區拓荒
(2021-04-1210:08:43)下一個
《科大瞬間》64期|盧延風8711
母校六十周年校慶,校友們紛紛撰文回憶母校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和發展曆程,在如此氣氛之中,往事也不斷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令我清不自禁地拿起筆來。自忖一下動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我本人與科大的特殊緣分。我與科大的情緣不隻是五年寒窗苦讀,作為一個安徽人,我在初二時就已經[
閱讀全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老萬故事會,作者老萬(萬戰勇8911)
【科大瞬間】第63期
離上次回國有兩年多了,按人生八十年計算,又過了三十分之一。在這期間一位大學同學去世,大家都感歎到了見一麵少一麵的年齡。所以,每次回來一定要見老同學。
上回經過北京,當年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成功人士北大郭教授正在外地享受人生,錯過了大宴賓客的機會。雖然後來他單請我一頓[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62期|萬戰勇8911我在初三時錯過了報考科大少年班的機會,但是命中注定三年後我還是考上了科大普通
班。在高考前就知道,一直以來理工科大學的男女生比例失衡是一個令男同學們頭大心塞
的現實問題。然而進校之後,現實之殘酷還是令我猝不及防。原來,科大的男女比例之高
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以我們計算機係為例,入學時全班58名同學中僅5[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方勵之專輯》
【編者按】今天,是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方勵之先生逝世九周年、《科大瞬間》特刊出陳勇校友的紀念文章,以表我們對方校長的深切懷念。
方勵之先生書法藝術初探①
陳勇8724研
方勵之老師存世墨寶不多②,按照書法界對書法作品分期的習慣,我想,方師的書法大致也可分為早期(40歲之前)、中期(40-60歲之間)、晚期(60歲之[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在軍訓中歪歪扭扭地成長第61期萬戰勇89111989年的秋季,我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係。我的母校是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中科大、科技大、褲子大(這是合肥話"科技大"的發音)、或南七技校因為學校在合肥市南七裏站)。在中國,以"科技大學"為名的學校不少,紛紛簡稱"科大"。但在我校畢業生心裏,隻有中國科[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作者:蘆荻秋
1964年,劉達接替鬱文,成為中國科技大學第二任黨委書記。很快,“文革”爆發了,他被停職、打倒,戴上高帽,掛著黑牌,遊街示眾,過上了住牛棚、掃馬路、清理廁所的苦難生活。在王震同誌的幹預下,1972年,劉達獲得“解放”,官複原職直到1975年離開科大。算起來,在科大的11年裏,劉達實際在位時間隻有短短5年就在這短短的5年時間裏,[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第60期|鍾達航796
【編者按】
八十年代頭幾年雖然開始了改革開放,但經濟上仍然有強烈的計劃經濟,即短缺經濟的特征,什麽都短缺,什麽都要票。當時的科大學生雖不至於餓肚子,但沒吃飽是常有的現象。吃在當時仍然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大問題。
那個時候最高的助學金是每月17.5元的飯菜票,加4元零花錢。每人每天的飯菜票不足6毛錢,副食品少的可憐[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59期|萬戰勇8911
我上初中的時候,中國科大的名聲正如日中天,起碼在我們那旮旯。自從比我高幾屆的幾位學長考上科大之後,我校的傳統是每年成績最好的理科尖子生都上科大,沒有報清華北大的,雖然他們的成績可以上中國任何一所大學。這在今天看來可能不可思議,但是放在當年,科大的名氣在很多地方是超過清華北大的。究其原因,與整個社會在十年浩[
閱讀全文]
一個【科大瞬間】58期|何立群95博後
【編者按】對於科大鮮明的理實交融的風格,科大本科畢業生回憶甚多。本文作者何立群的本科和博士學位在另外兩所大學完成,之後加入科大進行博士後研究,因此他可以從親身經曆中,通過對幾所大學的一番比較,他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令他更細膩地了解到科大求真務實的風格以及科大人謙和自信和樸實溫馨的特點,看到別的科[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57期|作者葛健844
【編者按】本文作者葛健校友對方勵之先生三十多年前的文章《象杞人那樣憂天吧》的共鳴,給我們帶來了深層次的思考。“杞人憂天”,“憂”是指思考,“憂天”思考的當然不是柴米油鹽、一己之私,而是具有廣泛深刻意義的但也許不接地氣的大問題,是思想不受約束的恣意狂奔。“憂“會帶來痛苦,但這也正是思[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