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博文
(2021-03-05 20:36:43)

【科大瞬間】第53期|華新民625 【編者按】 曾經有那麽一個年代,同一個係同一個年級的同學,同時畢業離校,畢業文憑卻產生了多種不同的版本。發證的年份跨度達三十年,簽發文憑的校長跨度達幾任。本文作者的講述,為那個“艱辛探索”年代裏的科大曆史作了一個小小的注腳。 我的一張"假"文憑 華新民625 1968年7月是我們625(近代力學係62級)畢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1-03-02 19:53:21)

【科大瞬間】第52期|胡天華818【編者按】八十年代初期高考生對理工科趨之若鶩,而科大學生的錄取分數往往雄踞各地榜首。合肥當年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吸引力欠佳。科大的招生老師為了能把最好的考生招到合肥,往往會在各地之間的招生專業上微調,盡量滿足同學的要求。科大學生雖然是來自各地的頂尖學生,但並不都是傳統上的"書呆子〃,而是生性活潑有時還會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科大瞬間】第51期|邵帥10華羅庚班 【編者按】即使是在那個百業凋敝的時代,中國還是有絕世奇才。他們的才智學識足以讓他們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勤學善思的秉性本可讓他們勵精致遠。遺憾的是,由於莫名其妙的原因,他們竟然為體製所不容,隻好不時透過玻璃天花板,無奈地仰視那可望不可及的象牙塔頂。曾肯成教授就和那一代生不逢時的學者一樣,生前或許從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2-21 12:10:20)

《科大瞬間》第50期|李尚誌651 【編者按】
本文內容係作者李尚誌接受《中國教師報》采訪時,對記者提出的十個“考題”交出的答卷,如同十幅自畫像。作者的答卷不像高考作文,而像數學建模競賽論文,在考題之外做了答案。 我的自畫像
李尚誌651 乘飛機到外地講學。飛機開始下降,機上廣播讓收起小桌板,調直座椅靠背,關閉筆記本電腦。我把手機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2-18 09:27:34)

【科大瞬間】49期:在合肥過年 蔡建文799 在科大生活了五年,隻留在合肥過了一個年,那是八零年大學一年級時第一次離開家過春節。當時的寒假隻有兩周多一點的時間,從合肥到廣州火車要繞道上海走三天兩夜。而上海到廣州那一程還很可能簽不到座位,在硬座車過道上站二天一夜可不好玩,算下來不值得跑這一趟。那年頭坐飛機是特權階層的專利,平民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原創:陶李8112,劉揚815 科大瞬間第48期 寒假之前 陶李8112 在上大學之前,我沒離開過家。第一年經常想家,想家時就寫信,有時候一周寫兩三封信。第一學期的後期,就一心盼著寒假回家。第一學期過得很快,不知不覺當中,就要過元旦了。記得1982年的元旦晚會辦得很熱鬧,班長張樹新同學報幕的氣勢讓我深感震驚!當時就覺得此人不是等閑之輩。後來她果然擔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科大瞬間】47期|劉明8211 【編者按】 中國理工大學生的人文知識相對短板,是不少理工學生興中的遺憾。但是有些理工才子才女早就意識到,可以通過博覽群書來進行自我人文教育,從而提高人文素養。本文作者也是如此。他主動留校過春節,把寶貴的寒假時光利用起來,對自己進行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心靈洗禮。 離家過年是孤單的,但孤單並不意味著孤獨。作者在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2-07 19:21:25)

【編者按】 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是與社會上各行各業精英人士接觸和交流非常集中之地。精英人士也十分願意去大學舉辦演講、與大學生對話,一是因為向充滿朝氣的大學生傳授成功的人生心得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二是因為代表著未來的大學生是社會上更容易接受並欣賞精英人士的一群人。這些精英在大學的一場演講或對話,會給大學生播下一顆成長的種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2-05 11:37:17)

【科大瞬間】《人物專輯》第2期 |作者:李淑嫻 1986年方勵之在德克薩斯(Texas)作科學演講。(李淑嫻提供) 【編者按】方勵之(1936年2月12日-2012年4月6日),天體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方勵之於1956年從北大物理係畢業後,旋即加入中國核反應堆研究項目,任實習研究員。1970年起,方勵之先生率先開展相對論天體物理及宇宙學研究,創建了中國高校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7)

原創:潘榮華李尚誌 第45期 【編者按】 如同職業球隊十分倚重專業球探,教育界的伯樂也非常重要。在教育界,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兩者之間,前者往往難度更大。培養人才畢竟有章可循,而發現人才卻會受主觀因素影響,而且因為需要在短時間內從眾多的候選人中做出取舍,難免有遺漏偏差。 怎麽樣才能有效地發現人才呢?是考察關鍵的資質和能力,還是參考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